一种电磁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23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换向阀,其包括阀体,还包括第二接管、第三接管以及第四接管,第二接管、第三接管以及第四接管分别能够与阀体连通;第二接管位于第三接管与第四接管之间,第二接管、第三接管以及第四接管均包括本体部和连接部,部分连接部位于本体部内,本体部与连接部焊接固定,本体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连接部由铜材料制成;第二接管的连接部的下端面不高于第三接管的本体部的上端面,且第二接管的连接部的下端面不高于第四接管的本体部的上端面。在对接管的本体部与连接部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时,能够相对减小对相邻接管造成的焊接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换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电磁换向阀主要应用于热泵空调、热水器等系统中,来实现系统中冷媒流道的切换,进而实现整个系统制冷、制热、除霜等功能。DESC接管与客户端管路件(外接管路、铜材质)通过火焰钎焊焊接,采用无银焊料,为了实现不锈钢管与铜管焊接,需要在不锈钢接管内置铜材质的连接部,然后将连接部与客户端管路件焊接。
[000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如何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在对接管的本体部与连接部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时,能够相对减小对相邻接管造成的焊接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在对接管的本体部与连接部之间进行焊接操作时,能够相对减小对相邻接管造成的焊接影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其包括阀体,还包括第二接管、第三接管以及第四接管,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三接管以及所述第四接管分别能够与所述阀体连通;
[0006]所述第二接管位于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第四接管之间,所述第二接管、所述第三接管以及所述第四接管均包括本体部和连接部,部分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内,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焊接固定,所述本体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连接部由铜材料制成;
[0007]所述第二接管的连接部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第三接管的本体部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二接管的连接部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第四接管的本体部的上端面。
[0008]在对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的本体部和连接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对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接管造成烧损的情况,便于实现产品的顺利安装,降低对焊接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
附图说明
[0009]图1和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一种电磁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2中第二接管、第三接管、第四接管分别与外接管路连接处的剖视图;
[0011]图4是本体部和外接管路连接处的剖视图;
[0012]图5是接管和外接管路连接处的剖视图;
[0013]图6是图5中P的放大图。
[0014]附图1

6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5]A1

电磁换向阀;
[0016]A11

主阀;
[0017]A12

导阀,A121

导阀本体,A122

小阀座,A123

滑碗,A124

芯铁, A125

回复弹簧;A13

连接架组件;
[0018]d

第一毛细管,s

第二毛细管,e

第三毛细管,c

第四毛细管;
[0019]1‑
阀体,11

第一端盖,12

第二端盖,B1

中间腔体,B2

左腔体,B3
‑ꢀ
右腔体;
[0020]2‑
阀座,21

阀座口;
[0021]3‑
滑块,31

连通槽;
[0022]41

连杆,42

活塞;
[0023]51

第一接管,52

第二接管,53

第三接管,54

第四接管;
[0024]6‑
接管,61

本体部,611

配合部,612

扩口部,613

导向部,614

限位部,62

连接部,621

凹痕,622

第一段,623

过渡段,624

第二段,625
‑ꢀ
小径部,626

大径部,627

第一止位部,628

台阶部,629

第二止位部;
[0025]7‑
外接管路;
[0026]H1

第一高度;H2

第二高度;
[0027]C1

焊接位置,C2

对应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磁换向阀A1包括主阀A11,该主阀A11包括阀体1、阀座2和滑块3,阀体1设有阀腔,阀座2固设于阀腔内,阀座 2设有三个与阀腔连通的阀座口21,滑块3能够贴合阀座2的端面滑动,并且该滑块3朝向阀座2的一侧端面还设有连通槽31,滑块3能够与阀座 2贴合使得连通槽31连通于相邻两个阀座口21之间,主阀A11还包括四根接管6,分别为第一接管51、第二接管52、第三接管53和第四接管54,四根接管6分别与阀腔连通,并且四根接管6远离阀腔的一端分别与外接管路7连通,具体的,第一接管51连通于阀腔及压缩机排气口之间,第二接管52、第三接管53和第四接管54三个接管分别与三个阀座口21对应连通,并且第二接管52还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第三接管53还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四接管54还与室外换热器连通。
[0030]详细的讲,电磁换向阀A1用于制冷系统如空调系统,该电磁换向阀 A1还包括导阀A12,主阀A11与导阀A12可以通过连接架组件A13进行相对位置的固定。如图1所示,阀体1大致呈筒状,阀体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固定连接,以围合上述阀腔,阀体1分别与上述四根接管连接固定。
[0031]在阀腔内,还设有通过连杆41带动的滑块3和活塞42,其中,活塞 42和连杆41可以固定连接成一个组件,活塞42为一对,分别位于连杆41 的两端,这样,活塞连杆组件就把阀腔分成了三个彼此隔离的中间腔体B1、左腔体B2和右腔体B3。阀座2接触并支撑滑块3,使滑块3与阀座2的上表面贴合。活塞连杆组件在压差力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活塞连杆组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使得在某一工作状态,第二接管52内部的空间与第三接管53内部的空间导通,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另一工作状态,活塞连杆组件向右移动,使第二接管52内部的空间与第四接管54内部的空间导通。
[0032]导阀A12包括导阀本体A121,导阀本体A121内部设置有芯铁A124 以及回复弹簧
A125,芯铁A124固定连接有滑碗A123。导阀A12固定连接有与主阀A11的第一接管51连接的第一毛细管d1,即导阀A12的内腔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还包括第二接管(52)、第三接管(53)以及第四接管(54),所述第二接管(52)、所述第三接管(53)以及所述第四接管(54)分别能够与所述阀体(1)连通;所述第二接管(52)位于所述第三接管(53)与所述第四接管(54)之间,所述第二接管(52)、所述第三接管(53)以及所述第四接管(54)均包括本体部(61)和连接部(62),部分所述连接部(62)位于所述本体部(61)内,所述本体部(61)与所述连接部(62)焊接固定,所述本体部(61)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连接部(62)由铜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接管(52)的连接部(62)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第三接管(53)的本体部(61)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二接管(52)的连接部(62)的下端面不高于所述第四接管(54)的本体部(61)的上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管(52)的本体部(61)的上端面不低于所述第三接管(53)的连接部(62)的下端面,且所述第二接管(52)的本体部(61)的上端面不低于所述第四接管(54)的连接部(62)的下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62)的外周壁和所述本体部(61)的内周壁之间还是设有定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沿所述连接部(62)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三个凹痕(621),各所述凹痕(621)沿所述连接部(62)的轴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62)包括沿其轴向设置的小径部(625)和大径部(626),所述小径部(625)的外周壁与所述本体部(61)的内周壁配合固定,所述大径部(626)的内周壁与外接管路(7)的外周壁配合固定;所述大径部(626)的壁厚大于所述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