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冠科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99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涉及路基材料技术领域;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消石灰或/和水泥:8~15份,矿渣:5~20份;红矸石:8~12份;纤维:2~5份;所述碱激发剂:3~6份;所述减水剂:0.3~0.5份;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所述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混凝土经破碎筛分所得再生骨料。得再生骨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材料
,具体是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建筑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统计我国2016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了26亿吨,而再生利用率仅5%左右,2020年时建筑垃圾的产量可能将达到峰值。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种植、回填、造景等土地挖掘、整理活动;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余料、废料;旧建筑物的拆除;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一种,因其强度高、整体性好、耐久性好而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基层。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分别为3.0~5.0MPa、2.0~4.0MPa;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分别为2.0~4.0MPa、1.0~3.0MPa。抗压强度标准要求并不高,因此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砖块、砂浆块等分拣出来,破碎至合适的级配,制成再生集料,部分或完全代替天然集料做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或底基层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0003]现有技术制备的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常常存在强度达不到要求的现象,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07]消石灰或/和水泥:8~15份,
[0008]矿渣:5~20份;
[0009]红矸石:8~12份;
[0010]纤维:2~5份;
[0011]所述碱激发剂:3~6份;
[0012]所述减水剂:0.3~0.5份;
[0013]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14]所述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混凝土经破碎筛分所得再生骨料。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16]消石灰或/和水泥:10~13份,
[0017]矿渣:9~16份;
[0018]红矸石:9~11份;
[0019]纤维:3~4份;
[0020]所述碱激发剂:4~5份;
[0021]所述减水剂:0.35~0.45份;
[0022]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0024]消石灰或/和水泥:12份,
[0025]矿渣:13份;
[0026]红矸石:10份;
[0027]纤维:4份;
[0028]所述碱激发剂:4.5份;
[0029]所述减水剂:0.4份;
[0030]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碱激发剂由水玻璃和氢氧化钠组成,其质量比为2:1~4:1。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纤维为玻璃棉纤维、矿棉、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纤维为玻璃棉纤维、矿棉、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水剂为胺基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类减水剂、脂肪族类减水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骨料粒径大小分为四档进行级配;第一档集料的粒径为0~4.75mm、第二档集料的粒径为4.75~9.5mm、第三档集料的粒径为9.5~19mm、第四档集料的粒径为19~31.5mm。
[003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中第一档集料、第二档集料、第三档集料和第四档集料级配的比例分别为10%~15%、20%~25%、20%~40%及20%~50%。
[0037]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主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将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比例加入,拌合均匀;
[0039]向拌合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加入消石灰或/和水泥、矿渣、红矸石、纤维、碱激发剂,拌合均匀;
[0040]将减水剂溶入水中,倒入上述混合料中,拌合均匀,闷料,得到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
[00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矿渣、红矸石、纤维和碱激发剂能较好的适用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基层材料。本专利技术的路面基层材料不仅强度高,恢复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试样在受损后,经14d标养,裂缝处的碱激发剂及矿物掺合料发生水化反应,水化产物对裂缝进行了修复,试样强度均得到了明显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43]实施例1
[0044]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消石灰或/和水泥:15份,矿渣:20份;红矸石:12份;纤维:5份;所述碱激发剂:6份;所述减水剂:0.5份;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45]所述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混凝土经破碎筛分所得再生骨料。
[0046]所述碱激发剂由水玻璃和氢氧化钠组成,其质量比为2:1~4:1。
[0047]所述纤维为玻璃棉纤维、矿棉、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48]所述减水剂为胺基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类减水剂、脂肪族类减水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49]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骨料粒径大小分为四档进行级配;第一档集料的粒径为0~4.75mm、第二档集料的粒径为4.75~9.5mm、第三档集料的粒径为9.5~19mm、第四档集料的粒径为19~31.5mm。
[0050]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中第一档集料、第二档集料、第三档集料和第四档集料级配的比例分别为10%~15%、20%~25%、20%~40%及20%~50%。
[005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2]将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比例加入,拌合均匀;
[0053]向拌合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加入消石灰或/和水泥、矿渣、红矸石、纤维、碱激发剂,拌合均匀;
[0054]将减水剂溶入水中,倒入上述混合料中,拌合均匀,闷料,得到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
[0055]实施例2
[0056]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消石灰或/和水泥:8~15份,矿渣:5~20份;红矸石:8~12份;纤维:2~5份;所述碱激发剂:3~6份;所述减水剂:0.3~0.5份;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所述再生粗骨料为废弃混凝土经破碎筛分所得再生骨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消石灰或/和水泥:10~13份,矿渣:9~16份;红矸石:9~11份;纤维:3~4份;所述碱激发剂:4~5份;所述减水剂:0.35~0.45份;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消石灰或/和水泥:12份,矿渣:13份;红矸石:10份;纤维:4份;所述碱激发剂:4.5份;所述减水剂:0.4份;余量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激发剂由水玻璃和氢氧化钠组成,其质量比为2:1~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玻璃棉纤维、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冠科
申请(专利权)人:崔冠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