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498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细胞,制备细胞溶液,所述细胞溶液用于制备细胞膜;步骤2:对步骤1中的细胞溶液进行破碎处理,再经过分离得到细胞膜溶液;步骤3:制备聚合物溶液,所述聚合物溶液用于包覆在步骤2中细胞膜的内部,所述聚合物溶液具有生物相容性;步骤4:利用步骤2制备的破碎细胞与步骤3中制备的聚合物溶液制备功能微球;其中,步骤2中所述对细胞溶液的破碎处理采用静电喷雾技术破碎细胞溶液获得细胞膜。该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对细胞膜破碎,细胞的破碎率高,细胞膜囊泡形态完整;利用同轴静电喷雾技术形成功能微球的粒子粒径均一,粒径在1.5um左右。1.5um左右。1.5um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分离装置,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微球是一种由药物分散或者通过高分子或者聚合物基质制备的微粒分散系统,其大小介于微米和纳米之间,多为类似球状实体。纳米微球大多由高分子聚合形成,因其载体与包覆的内容,制备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制备出各种不同性质,功能各异的微球。
[0003]然而现有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细胞进行分离,细胞膜分离后要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获得纯度较高的细胞膜,并且产率较高的同时活性还不受影响,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试剂诱导法分离细胞膜,虽然保证了细胞膜的纯度、产率和活性,但是对不同的细胞膜,诱导试剂需要做改进,因此适用性不好;在对细胞膜分离过程中,一般采用离心法,由于离心法需要多次对离心管内提取不同层次的溶液,导致离心过程的操作也十分复杂,因此细胞膜的分离效率也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具有细胞膜破碎简单、破碎效率高的功能,可解决现有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中细胞膜获取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细胞,制备细胞溶液,所述细胞溶液用于制备细胞膜;步骤2:对步骤1中的细胞溶液进行破碎处理,再经过分离得到细胞膜;步骤3:制备聚合物溶液,所述聚合物溶液用于包覆在步骤2中细胞膜的内部,所述聚合物溶液具有生物相容性;步骤4:利用步骤2制备的破碎细胞与步骤3中制备的聚合物溶液制备功能微球;其中,步骤2中对细胞溶液的破碎处理采用静电喷雾技术或者超声波法破碎细胞溶液获得细胞膜。
[0006]进一步,步骤1中的细胞为红细胞,所述细胞溶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取氯化钠与去离子水配置生理盐水并放于0
‑4°
C的环境下预冷;2)将离心管洗净后取血,加预冷的生理盐水,放入高速离心机内离心,用吸管将上层血浆和绒毛状的沉淀吸出,将生理盐水与分离后的红细胞混合;3)用步骤2)中的速度离心洗涤2到4次,离心后上层呈清液,将清液吸出,红细胞收集存于离心管内,放置在0
‑4°
C的环境下保存;其中,步骤3中的聚合物溶液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与PLGA颗粒制备的PLGA内核溶液。
[0007]进一步,在采用超声波法破碎细胞时,将细胞溶液放入超声破碎仪内利用超声波进行破碎,再通过分离装置分离获取细胞膜。
[0008]进一步,所述静电喷雾技术的步骤为:(1)将配置好的细胞溶液吸入一次性注射器并连上针头;(2)在接收板上放上铝箔来导电,并在表面皿上放置载玻片接收溶液并观察;(3)在仪器上设置好参数,在针头和铝箔板上施加电压,调节完电压大小开始破碎细胞膜;(4)对接收板上接收的溶液通过分离装置制备细胞膜。
[0009]进一步,利用同轴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功能微球,所述同轴静电喷雾技术为:利用两个共轴的针头固定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注射器上,两个针头分别装有细胞膜和PLGA内核溶液。
[0010]一种分离装置,包括外壳和离心筒,所述离心筒上设有多个储液管,所述离心筒用于带动储液管转动,所述储液管的下侧设有分液腔,所述分液腔与储液管连通,所述分液腔用于分离出细胞膜。
[0011]进一步,所述离心筒内还设有吸气泵,所述分液腔与储液管通过压力阀连通,所述离心筒内还设有通气环,多个所述分液腔通过通气环与吸气泵密封连接,通过吸气泵可以使分液腔内产生负压以便对储液管内的溶液吸取。
[0012]进一步,所述离心筒的侧壁还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观察储液管以及分液腔内液体的状态;所述压力阀与分液腔的出口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液体被吸气泵吸走的隔板。
[0013]进一步,所述离心筒靠近分液腔底部的部分设有多个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设有卡接管,所述离心筒内还设有吸液泵,所述吸液泵通过多个卡接管与分液腔的底部密封连接,卡接管和分液腔用于将储液管内细胞膜下层的溶液吸取干净,再通过分液腔吸取纯净的细胞膜。
[0014]进一步,所述分液腔的底部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与卡接管密封连接,所述分液腔上还设有入水口,伸缩管能够伸缩到分液腔内部,用于吸取分液腔内上部分的溶液,通过入水口能够对分液腔清洗以及添加溶剂;所述分液腔的底部还设有传震装置,所述传震装置震动伸缩管,以提高分液腔内部溶液的分离效率。
[001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申请中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中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对细胞破碎对细胞膜的破碎快速简单,且细胞膜破碎效率较高,且可以对不同细胞破碎,适用性强;通过分离装置可以在分离不同层次的溶液时不需要取下储液管,在储液管离心过程中通过分液腔吸取底层液体,吸取完毕后即可做进一步分离,因此整个离心分离的过程操作更加简单,而且本申请中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同轴静电喷雾技术使细胞膜结合可降解功能微球,功能微球的核壳结构液滴快速成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中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的离心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的离心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中的储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的储液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如下:1

外壳;2

离心筒;3

储液管;11

上盖;21

通气环;22

吸气泵;23

吸液泵;24

承接板;25

卡接管;26

摄像头;31

储液腔;32

分液腔;33

压力阀;34

隔板;35

入水口;36

伸缩管;37

传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19]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细胞,制备细胞溶液,所述细胞溶液用于制备细胞膜;步骤2:对步骤1中的细胞溶液进行破碎处理,再经过分离得到细胞膜;步骤3:制备聚合物溶液,所述聚合物溶液用于包覆在步骤2中细胞膜的内部,所述聚合物溶液具有生物相容性;步骤4:利用步骤2制备的破碎细胞与步骤3中制备的聚合物溶液制备功能微球;其中,步骤2中对细胞溶液的破碎处理采用静电喷雾技术或者超声波法破碎细胞溶液获得细胞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细胞为红细胞,所述细胞溶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取氯化钠与去离子水配置生理盐水并放于0
‑4°
C的环境下预冷;2)将离心管洗净后取血,加预冷的生理盐水,放入高速离心机内离心,用吸管将上层血浆和绒毛状的沉淀吸出,将生理盐水与分离后的红细胞混合;3)用步骤2)中的速度离心洗涤2到4次,离心后上层呈清液,将清液吸出,红细胞收集存于离心管内,放置在0
‑4°
C的环境下保存;其中,步骤3中的聚合物溶液是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与PLGA颗粒制备的PLGA内核溶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超声波法破碎细胞时,将细胞溶液放入超声破碎仪内利用超声波进行破碎,再通过分离装置分离获取细胞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膜结合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喷雾技术的步骤为:(1)将配置好的细胞溶液吸入一次性注射器并连上针头;(2)在接收板上放上铝箔来导电,并在表面皿上放置载玻片接收溶液并观察;(3)在仪器上设置好参数,在针头和铝箔板上施加电压,调节完电压大小开始破碎细胞膜;(4)对接收板上接收的溶液通过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芳仇雅静沙鹏展蒋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