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复合颗粒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14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一种复合颗粒剂,其中,该复合颗粒剂的粒径为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复合颗粒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营养功能食品领域,具体地是一种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复合颗粒剂,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天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有助于降低血尿酸、预防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复合颗粒剂。
技术背景
[0002]尿酸是一种杂环羰基化合物,化学元素组成为C5H4N4O3,分子量168.1,学名为2,6,8

三羟嘌呤或7,9

二氢

2,6,8(3H)三酮

1H

嘌呤;尿酸分子呈弱酸性,微溶于水且易形成晶体;人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以尿酸阴离子形式存在于血浆。
[0003]人体内嘌呤在能量供应、代谢调节以及组成辅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嘌呤主要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饮食的含嘌呤的食物,约占体内嘌呤总量的20%;二是体内细胞降解后释放出的嘌呤,约占嘌呤总量的80%。外源性和内源性嘌呤核苷酸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尿酸。因此,总体上人体内尿酸形成20%来源于饮食,80%来源于自体细胞的分解及代谢。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每天产生约800mg的尿酸。
[0004]在尿酸排出方面,人体每天约66%的尿酸通过肾脏排出,约33%的尿酸通过肠道排出。因此,肾脏在尿酸排泄、维持体内尿酸代谢平衡的作用非常关键,尿酸排泄过程涉及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该过程的关键蛋白质是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其合成和代谢水平直接影响尿酸排出速率。
[0005]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产生和排出存在平衡,使得血液中尿酸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当长期摄取高嘌呤食物、体内核酸分解过快、或因肾脏疾病引起的尿酸排泄量降低等,均会导致尿酸产生和排出的过程失衡,导致血浆中尿酸累计引起的浓度升高。
[0006]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量降低所导致的血液尿酸浓度过高的一种非传染慢性疾病,即两次空腹(非同日)血尿酸高于一定浓度(男性>416.4μmol/L或女性>356.9μmol/L)的非正常生理状态。高尿酸血症会引起短期和长期两种不良后果,短期内血尿酸升高会导致尿酸盐结晶,由于尿酸微溶于水和血清,当血清尿酸浓度高于溶解阈值(血清尿酸盐>6.8mg/dl),会以单钠尿酸盐的形式析出并在滑膜、关节及肾小管等组织沉积,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导致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痛风相关疾病。高血尿酸血症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长期高尿酸会引起血管相关疾病风险增加,并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中风和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0007]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3%,局部地区发病率超过18%。
[0008]目前在临床上治疗HUA的主要依靠药物,包括基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促尿酸排泄剂的药物,分别用于降低尿酸合成速率,如药物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或增加尿酸排泄速率如药物丙磺舒、苯溴马隆、磺吡酮。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且停药后血尿酸水平上升,表明这些药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人体尿酸产生或排出的平衡问题,且许多药物存在明显的
副作用。
[0009]近年来,医学发展趋势从治疗医学逐渐转向预防医学,从药物治疗向营养干预过渡,营养干预在临床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营养干预作为降低血尿酸的方案,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高尿酸或痛风人群的广泛关注。
[0010]尿酸的产生和代谢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链条,尿酸合成涉及多种酶催化条件下的嘌呤降解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尿酸跨膜和扩散等物质传递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能量和物质供应;尿酸排出涉及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参与的转运和重新吸收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蛋白质表达与合成过程。许多文献对尿酸形成和代谢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如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河北医药,2019,41(8):1241

1250)、血尿酸正常痛风的机制研究进展(甘肃医药,2021,40(4):299

301)、痛风病的国内外认识及治疗进展与思考(世界中医药,2021,16(1):1

7)等。部分文献对高尿酸的营养干预进行了综述,如膳食营养素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2):4070

4088)。从2000年到2020年期间,针对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专利申请增长了70多倍,多采用天然产物或中药提取物,如多酚、黄酮、生物碱、多糖或低聚糖甚至多肽对高尿酸血症进行营养干预,多酚或黄酮类物质有助于对冲尿酸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过氧自由基,保护一氧化氮的活性,但多酚和黄酮等活性物质具有还原性,长期存放容易被氧化;多酚或黄酮与生物碱等容易发生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产品功效不稳定。另外,从尿酸产生到排出过程中,针对单一环节难于实现对高尿酸血症的控制或从根本上进行干预,基于多成分组合的营养干预相关专利申请也仅局限于部分环节。因此,市场上仍然缺乏针对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营养干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传统基于营养干预的高尿酸控制以及预防痛风的产品,在功效成分保护以及功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复合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颗粒剂是由不同提取物组成并具有多层结构的颗粒,粒径范围为50

500μm,该复合颗粒剂的多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层为内核,是粒径在30

300μm范围的低聚糖类颗粒物,其密度范围为0.3

1.5g/mL;第2层为含有酚类的植物提取物,其厚度在5

200μm范围内,第3层为含维生素的复合物,其厚度在5

200μm范围内,第4层为低聚肽混合物,其厚度在10

300μm范围内。
[001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颗粒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将粒径30

300μm范围的低聚糖颗粒物置于流化床包衣机内,在30℃

80℃范围内通入氮气;
[0014](2)将含有酚类的植物提取物配置成为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5

30重量%范围内,溶液pH控制在3

7,在30℃

80℃范围内氮气保护条下将溶液导入流化床包衣机内;
[0015](3)将含有维生素复合物成为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1

20重量%范围内,溶液pH控制在3

7,在30℃

80℃范围内氮气保护条下将溶液导入流化床包衣机内;
[0016](4)将低聚肽混合物配置成为水溶液,浓度控制在1

50重量%范围内,在20℃

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复合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颗粒剂由不同提取物组成并具有多层结构的颗粒,粒径范围为50

500μm;该复合颗粒剂的多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层为内核,是粒径在30

300μm范围内的低聚糖颗粒物,其密度范围为0.3

1.5g/mL;第2层为含有酚类的植物提取物,其厚度在5

200μm范围内;第3层为含维生素的复合物,其厚度在5

200μm范围内;第4层为低聚肽混合物,其厚度在10

300μm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的天然提取物复合颗粒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颗粒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粒径30

300μm范围的低聚糖颗粒物置于流化床包衣机内,在30℃

80℃范围内通入氮气;(2)将含有酚类的植物提取物配置成为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5

30重量%范围内,溶液pH控制在3

7,在30℃

80℃范围内氮气保护条下将溶液导入流化床包衣机内;(3)将含有维生素复合物成为水溶液,浓度控制在0.1

20重量%范围内,溶液pH控制在3

7,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阳罗嫚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清风康健医学研究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