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9733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药微球包括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和包覆在所述载体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包覆在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表面的脱细胞基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可降解材料、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脱细胞基质结合使用,使载药微球同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药物释放周期可达28天以上,药物释控能力极强,并进一步提升了载药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有效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适用于组织缺损、细菌感染、炎症等疾病的治疗。的治疗。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学、药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针对各种疾病的新药层出不穷,但是如何让药物在体内持续稳定的释放依旧是个难题。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注射,血药浓度的变化都会出现“峰谷”现象,药物浓度太高会导致较大的毒副作用,而太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新兴的生物活性大分子药物尽管高效,但生物半衰期短,容易失活,同样也是困扰药物开放者的难题。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采用适当的生物材料将药物包埋或吸附,形成药物控释系统,植入到组织“病灶”部位,进行局部给药。作为药物控释系统载体的生物材料需要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能力,根据材料性质主要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中人工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可降解聚酯可以通过改变其原材料化学组成、材料结构及表面性质等,来设计其生物应答特性。自载药微球技术被研究以来,其体内性能研究离不开与凝胶体系或支架材料的复合。
[0003]水凝胶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是向具有网状交联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引入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亲水残基,亲水残基与水分子结合,将水分子连接在网状内部,而疏水残基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水凝胶可吸收自身质量数千倍的水分,几乎可呈现出任何形状及尺寸。作为一种聚合物支架,水凝胶在组织修复及其他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多种应用前景。由于水凝胶的网络状结构,蛋白或细胞可被包埋在网状结构内部并可控制释放包裹物。此外,水凝胶在体内降解被吸收,可与周围组织完美结合,从而可以避免手术移除的复杂性,而且还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的可能性。与人工构建的支架材料相比,脱细胞基质植入缺损部位后可更好地感知“外界”环境,与周围组织、细胞建立信号联系并进行物质交换,介导细胞及各种蛋白质的粘附,主动参与组织修复的整个过程,具有较强的生物应答性。但脱细胞基质只能提供药物的短期释放,无法长效释放药物以持续刺激“病灶”部位,导致脱细胞基质难以单独治疗缺损的组织。载药脱细胞基质复合支架可弥补这两种材料单独使用的缺陷,并发挥它们在药物控释、力学强度、多孔连通结构、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载药微球,能够实现药物长期控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载药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有效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载药微球,所述载药微球包括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和包覆在所述载体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包覆在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表面的脱细胞基质层。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脱细胞基质能够很好地感知“外界”环境,与周围组织、细胞建立信号联系并进行物质交换,介导细胞及各种蛋白质的粘附,主动参与组织修复的整个过程,具有较强的生物应答性和优秀的生物相容性。以脱细胞基质作为包覆材料,可以进一步延缓药物的释放,并提升载药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有效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同时,通过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可提高脱细胞基质的附着力,使脱细胞基质有效发挥缓释作用。
[0009]优选地,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包括氧化壳聚糖季铵盐、氧化海藻酸盐、醛基改性明胶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为氧化壳聚糖季铵盐。其中,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中的醛基与脱细胞基质上的活性基团反应,可以增强脱细胞基质在载药微球表面的附着力,同时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缓释作用,进一步提升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氧化壳聚糖季铵盐的氧化度为1~98%;更优选55%~80%,如55%、60%、75%、80%等。
[0011]优选地,所述包覆层还包括可降解材料层,所述可降解材料层包覆在所述载体的表面,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包覆在所述可降解材料层的表面。
[0012]优选地,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可降解聚酯。所述可降解聚酯包括聚乳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聚(3

羟基烷酸酯)、聚(3

羟基丁酸酯)、聚(3

羟基丁酸酯

co
‑3‑
羟基戊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可降解聚酯的分子量为1~16万道尔顿,更优选1~10万道尔顿,进一步优选1~6万道尔顿。
[0014]优选地,所述载体为纳米级多孔材料,包括硅基多孔载体、多孔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基多孔载体包括二氧化硅、硅酸钙、硅酸镁中的至少一种;多孔金属化合物包括多孔二氧化钛、多孔氢氧化镁、多孔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载体具有介孔结构,所述多孔载体更优选介孔二氧化硅。
[0016]优选地,所述载体的平均粒径为2~100nm,更优选2~50nm,进一步优选2~30nm。所述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00~2200m2/g,更优选300~1800m2/g。
[0017]优选地,所述治疗剂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治疗剂、生物治疗剂,如抗肿瘤剂、抗体、抗炎剂和免疫治疗剂以及其它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天然或人工合成药物等。
[0018]所述治疗剂包括用于组织修复、再生的治疗剂。所述治疗剂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

2、骨形态发生蛋白

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阿仑膦酸钠、柚皮甙、白藜芦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9]优选地,所述治疗剂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1~30,更优选1:1~20。
[0020]优选地,所述载药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10~95%,更优选40~95%。
[0021]优选地,所述载药微球的粒径为0.005~5mm,更优选0.01~2mm。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负载治疗剂的载体上表面制备包覆层,得到所述载药微球;所述包覆层包括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包覆在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表面的脱细胞基质层。
[0023]优选地,所述包覆层还包括可降解材料层。
[0024]优选地,所述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S1,将所述可降解材料包覆在负载治疗剂的载体表面,得到负载治疗剂的载
体/可降解材料复合微球;
[0026]步骤S2,将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包覆在所述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可降解材料复合微球表面,得到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可降解材料/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复合微球;
[0027]步骤S3,将所述脱细胞基质包覆在所述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可降解材料/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微球包括负载治疗剂的载体和包覆在所述载体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括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包覆在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表面的脱细胞基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还包括可降解材料层,所述可降解材料层包覆在所述载体的表面,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层包覆在所述可降解材料层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醛基改性生物大分子材料包括氧化壳聚糖季铵盐、氧化海藻酸盐、醛基改性明胶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微球的粒径为0.005~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微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为康李桂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健康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