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材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76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径材固定件,尤指一种径材的固定件,其主要包含有一中空本体,该本体是由上、下壳体组合而成,其中上、下壳体形成有复数组呈轴向对称设置的穿孔,于上、下壳体侧面是间隔形成有数组呈相对应的凹槽缘,于上、下壳体内部对应凹槽缘形成有卡凸,其是配合不同截径尺寸的电线、电缆、水管、管线、线材或管材等径材而成型,藉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可确实将径材加以定位并固定,以达到节省组装作业时间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径材固定件,尤指一种径材的固定件,其可配合不同截径尺寸 的电线、电缆、水管、管线、线材或管材等径材而成型,藉由其构造特征可确实将 径材加以定位并固定,以达到节省组装作业时间的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电线、缆线或管线等各种不同的径材被 广泛运用。为了将各种径材加以定位固定,故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固定件或固定器, 如台湾专利公报第23041号所揭露的改良型电线(水管)固定器,是利用一固定带、 固定带二端针对墙壁所设的凸柱及穿设于凸柱的圆棒,达到将电线(水管)固定的目的。然而,此一固定器的结构无法将电线(水管)的区段确实加以定位固定,穿设 于固定带与墙壁之间的电线(水管)极易受到外力牵引而产生位移,在使用上尚有 改善与进步的空间。另一种由台湾专利申请第091218766号所揭露的电缆线固定件,是利用一设置 于制程设的旋转模块上的本体、 一用以限制电缆线的限制组件以及一将限制组件连 结于本体上的连结组件,藉以限制电缆线于该本体上,以使该旋转模块旋转时,该连接点与该限制组件门的电缆线线段得以避免相对该连接点运动。其整体结构显得 复杂且须占用极大的空间,且当该电缆线受到外力牵引时,亦可能造成位移的问题。又,台湾专利公告第M286503号所叙述的固定器,以及第M289549号所叙述的 固定器(二),是揭露了一种应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器及其改良型。其整体结构虽较 上述两种固定件精简但是它的结构在使用上,仍无法避免当电缆线受到外力牵引 时,可能产生位移的情形发生。综上所述,现有的径材固定件构造,仍有许多改善的空间与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径材固定件,尤指一种径材的固定件,其主要包含有一中空本体, 该本体是由上、下壳体组合而成,其中上、下壳体形成有复数组对称呈轴向设置的 穿孔,于上、下壳体侧面间隔形成有数组呈相对应的凹槽缘,于上、下壳体内部对 应凹槽缘形成有卡凸,其配合不同截径尺寸的电线、电缆、水管、管线、线材或管 材等径材而成型,藉由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可确实将径材加以定位并固定,并达到节 省组装作业对间的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径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其主要为一本体,该本体为中空结构,且该本体端面贯设有至少一组穿孔,于该本 体侧面成型有数个通孔,连通该本体内部,于该通孔的外壁面成型至少一凹槽缘, 并于该通孔内壁面成型至少一卡凸,该径材自二通孔贯设本体时,该径材与卡凸形 成卡制。所述的径材固定件,本体内部进一步形成有对应凹槽缘的卡凸。 所述的径材固定件,本体是由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组成,于上、下壳体形成 有至少一组对称呈轴向设置的穿孔,上、下壳体的侧面间隔形成有数组呈相对应的 凹槽缘,该等呈相对应的凹槽缘构成数个穿透本体内部的通孔。所述的径材固定件,上、下壳体内部进一步形成有对应凹槽缘的卡凸。 所述的径材固定件,本体的凹槽缘及卡凸配合不同截径尺寸的径材而成型。 所述的径材固定件,上、下壳体的凹槽缘及卡凸配合不同截径尺寸的径材而成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径材固定件,其可配合不同截径尺寸的电线、 电缆、水管、管线、线材或管材等径材而成型,藉由其构造特征可确实将径材加以 定位并固定,以达到节省组装作业时间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使用状态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本体1 0 0端面1 2穿孔1 4凹槽缘1 6卡凸2 0下壳体2 0 2组合面2 4凹槽缘2 8组合突缘3 0固定组件1 0上壳体1 0 2组合面1 3通孔18组合卡槽2 0 0底面 2 2穿孔2 6卡凸4 0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径材固定件,尤指一种径材的固定件,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 其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由图面可知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包含有一中空本体 1 ,该本体1是由上、下壳体1 0 、 2 0组合而成。其中上壳体1 0具有一端面1 0 0及一组合面10 2;下壳体10、 2 0具有 一底面2 0 0及一组合面2 0 2 。上、下壳体1 0 、 2 0是以其组合面1 0 2 、 2 0 2相对拼合而构成本体1 。由图2、图3配合图l所示,于上、下壳体l 0、 2 0所构成的本体1上,轴向 形成有复数组呈对称设置的穿孔l 2、 2 2,该等穿孔l 2、 2 2是针对固定组件 3 0而设置,用以将本专利技术径材固定件的本体l组装固定在对象或装置平面上。其 中,固定组件3 O可为螺丝、钉子、铆钉等现有的用以作为组装固定的对象。参照图1与图4所示,上、下壳体l 0 、 2 O侧面间隔形成有数组呈相对应的 凹槽缘14、 24,该等呈相对应的凹槽缘1 4 、 2 4构成数个穿透本体1内部的通孑L 1 3 。由图2、图4配合图6所示,上、下壳体l 0、 2 0的内部对应凹槽缘1 4, 2 4形成有卡凸16、 26,该等凹槽缘1 4 、 2 4及卡凸1 6 、 2 6配合不同截径 尺寸的电线、电缆等径材而成型,且上、下壳体l 0、 2 0内部的卡凸1 6、 2 6 相互错开设置,藉由此等结构特征确实可以达到将径材夹持定位并固定的专利技术目的。 另,为方便使用者将上、下壳体l 0、 2 0相对组合,或可于上、下壳体l 0、 2 0的组合面10 2、 202形成有呈相对应的组合卡槽1 8及组合突缘2 8 ,此一 卡合结构可作不同的修正及变化对于熟悉该项技术者而言均显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创 作的范围与精神。请参照图5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由图面可以看到 电缆线4 0是呈直线横向贯穿过本体1内部。配合图6所示,由于本体l侧面的凹 槽缘1 4 、 2 4及其内部的卡凸1 6 、 2 6配合电缆线4 0的截径尺寸而成型,且 上、下壳体1 0 、 2 0内部的卡凸1 6 、 2 6的位置呈错开设置,故可以令电缆线 4 0夹持在本体1内部的区段呈现高低起伏的弯折形态,此等结构特征一方面可确 实达到将径材夹持定位并固定的专利技术目的,另一方面却不会让电缆线4 0本身受到 挤压而导致变形而造成短路,确实可达到兼具实用性与进步性的专利技术目的。请参照图7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由图面可以看到 电缆线4 0是呈弯曲状穿设过本体1内部。其夹持定位的方式一如上述的实施例特 征,故在此不加以赘述,在此列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同的使用状态,主要在阐明本发 明径材固定件的设计在使用上极具有弹性,其可依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而将通孔及 卡凸的数目、位置、尺寸大小加以变化组合,并可运用在电线、缆线或管线等各种 不同的径材上,作为固定夹持的辅助器材。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作不同的修正及变化,对于熟悉该项技术者而言均显然不会偏离 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与精神。虽然本专利技术已叙述特定的较佳具体事实,必须了解的是本发 明不应被不当地限制于该等特定具体事实上。事实上,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已述模式方 面,对于熟知该项技术者而言显而易知的不同修正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其主要为一本体,该本体为中空结构,且该本体端面贯设有至少一组穿孔,于该本体侧面成型有数个通孔,连通该本体内部,于该通孔的外壁面成型至少一凹槽缘,并于该通孔内壁面成型至少一卡凸,该径材自二通孔贯设本体时,该径材与卡凸形成卡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其主要为一本体,该本体为中空结构,且该本体端面贯设有至少一组穿孔,于该本体侧面成型有数个通孔,连通该本体内部,于该通孔的外壁面成型至少一凹槽缘,并于该通孔内壁面成型至少一卡凸,该径材自二通孔贯设本体时,该径材与卡凸形成卡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本体内部进一步形成有 对应凹槽缘的卡凸。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径材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本体是由一上壳体及一 下壳体所组成,于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勋蔡仲昡
申请(专利权)人:前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