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50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所述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工成本也更低。工成本也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地势较高或缺乏地下水的区域而言,其基坑支护系统无需担心地下水的困扰,故其基坑支挡结构的构建更加灵活,但目前的基坑支挡均是在基坑边缘的土方中进行构建,其受力通常是单向斜拉,故其支挡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构建方便,同时支护效果好的基坑支挡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1)、多根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第二支挡桩(3),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均沿基坑(4)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1)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4)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1)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的底壁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α,所述第二支挡桩(3)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ω,其中,α和ω均为70
°‑
80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所述基坑(4)底壁的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挡桩(2)下端端部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至所述基坑(4)底壁之间的竖向间距为基坑(4)深度的1/4

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飞郑刚李美霖周海祚刁钰赵瑜毕靖王超林张毅曹腾常书铭姜志恒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