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4436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资源调控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及系统,其中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区域网架信息、区域实时负荷数据和历史负荷数据;根据区域实时负荷数据和历史负荷数据,构建区域负荷曲线预测模型;基于源侧光伏调控构建优化控制模型;根据区域网架信息,构建潮流计算拓扑网架;将所述区域负荷曲线预测模型输出的预测负荷值,以及所述优化控制模型输出的最优调控值输入所述潮流计算拓扑网架中,输出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充电桩、光伏、储能之间的资源合理分配,结合当日实时数据制定出针对区域充电站、储能装置的实时调控方案,在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资源调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及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愈发凸显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问题的重要性。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末端,功率来源包括上级电网供电和各种分布式电源,功率消耗包括常规负荷和各种柔性负荷,其中充电负荷作为新型柔性负荷随着电动汽车大力推广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系统中还包括兼具供用电功能的储能资源。随着上述可控的分布式电源、充电负荷以及储能在配网中渗透率的逐渐提升、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源



荷”角色定位界限趋于模糊,呈现出多元化状态,配电网各方资源互动性更强,利用此特性对“源



荷”的主动管控将更有利于消纳新能源以及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0003]目前有提出多元负荷直接调控系统,用于实现电动汽车、储能等客户侧大规模可调度负荷参与多级电网动态平衡优化,提出其省调总站通过双向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区域网架信息、区域实时负荷数据和历史负荷数据;根据区域实时负荷数据和历史负荷数据,构建区域负荷曲线预测模型;基于光伏调控构建优化控制模型;所述优化控制模型中设立有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荷端电动汽车约束;根据区域网架信息,构建潮流计算拓扑网架;将所述区域负荷曲线预测模型输出的预测负荷值,以及所述优化控制模型输出的最优调控值输入所述潮流计算拓扑网架中,输出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网架信息包括区域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线路阻抗和各主干支路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负荷曲线预测模型包括负荷增长率计算子模型、平均负荷增长率计算子模型和实时负荷预测子模型,其中:所述负荷增长率计算子模型根据前n天的负荷数据,计算每天每时刻的负荷增长率;其表达公式如下:式中,ρ
i
(t+1)表示历史第i天t+1时刻的负荷增长率,P
i
(t)表示历史第i天t时刻的区域负荷值;所述平均负荷增长率计算子模型计算历史前n天每个时刻的平均负荷增长率;其表达公式如下:式中,为历史前n天每个时刻的平均负荷增长率;所述实时负荷预测子模型进行实时下一时刻的负荷预测;其表达公式如下:式中,P
next
(t+1)表示区域下一时刻的预测负荷值,P
now
(t)表示区域实时负荷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控制模型中设立有协同调控优化目标函数,其表达公式如下:优化控制模型中设立有协同调控优化目标函数,其表达公式如下:式中,f
A
表示目标函数;ΔP
loss
为配电网网损指标,T为配电网总运行时段数量;P
PV_pre
(t)和P
PV
(t)分别为光伏出力的预测值和调度值,其中光伏出力的预测值由所述区域负荷曲线预测模型预测得到;为弃光罚项;E为线路集合,(i,j)表示线路l
ij
;r
ij
为线路l
ij
的电阻;线路l
t,ij
为时段t中线路l
ij
的电流幅值的平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约束、线路电流约束、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无功运行约束、网端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约束和储端约束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协同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中,所述功率平衡约束的表达公式如下:式中,P
j,t
表示节点j在时段t的有功功率;P
jk,t
表示节点j到节点k之间的线路在时段t的有功功率;为时段t中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线路的电流幅值;g
j
表示节点j的电导;v
j,t
为在时段t中节点j的电压幅值的平方;和分别为发电机、负荷和光伏电源的注入有功功率;和分别为发电机、负荷和光伏电源的注入无功功率;Q
j,t
表示节点j在时段t的无功功率;x
ij
为节点i到节点j之间的线路的导纳;b
j
为节点j的电纳;所述节点电压约束的表达公式如下:式中,N为节点集合,V
i,min
和V
i,max
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下界和上界;所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萍李欣陈明辉曾顺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