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22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光光源,包括灯珠座以及均为多个的G灯珠、B灯珠和R灯珠,灯珠座上设有弧形凹槽和透光孔,弧形凹槽的空间呈球缺状,透光孔位于弧形凹槽的中心,弧形凹槽的槽底划分为第一扇环区、第二扇环区、第三扇环区和第四扇环区,第一扇环区和第三扇环区前后对称,第二扇环区和第四扇环区左右对称,第一扇环区的面积较第二扇环区的面积大;G灯珠设于第二扇环区和第四扇环区,B灯珠设于第一扇环区,R灯珠设于第三扇环区,G灯珠、B灯珠和R灯珠均朝向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通过控制不同扇环区/不同颜色的灯珠的亮暗程度,不同角度、颜色和亮暗程度的光照射被检测物,提高CCD所获得图像的清晰度和立体感。获得图像的清晰度和立体感。获得图像的清晰度和立体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光光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视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补光光源。

技术介绍

[0002]在视觉检测系统中,对被检测物,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光,才能将被检测物体的目标细节信息进行充分展露,才能获取高品质,高对比度的图像,才能在下一步的图像处理上,有效地识别缺陷或降低算法难度,提高视觉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
[0003]现阶段,市场上常见的是环形光源,条形光源和点光源等,这些光源针对平面缺陷起到很好的补光效果,有利于视觉检测系统的CCD获得清晰的图像,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很好的辨别出平面缺陷,而对于复杂多变的立体表面的缺陷,CCD的成像效果弱,图像的立体感不佳,细节信息展现不全面,进而导致视觉检测系统辨别缺陷的精度和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补光光源,能够给被检测物进行全面的补光,补光效果好,使得视觉检测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光源,包括灯珠座以及均为多个的G灯珠、B灯珠和R灯珠,所述灯珠座上设有弧形凹槽和透光孔,所述弧形凹槽的空间呈球缺状,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弧形凹槽的中心,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底划分为第一扇环区、第二扇环区、第三扇环区和第四扇环区,所述第一扇环区和所述第三扇环区前后对称,所述第二扇环区和所述第四扇环区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扇环区的面积较所述第二扇环区的面积大;所述G灯珠设于所述第二扇环区和所述第四扇环区,所述B灯珠设于所述第一扇环区,所述R灯珠设于所述第三扇环区,所述G灯珠、所述B灯珠和所述R灯珠均朝向所述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
[0006]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G灯珠、所述B灯珠和所述R灯珠发出的光集中均照向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将被检测物置于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即可更大方位地给被检测物补光。被检测物反射的光通过透光孔到达CCD。被检测物的缺陷在相对高角度的绿光的照射下会更加明显;被检测物的一侧呈现蓝色,相对的另一侧呈现红色,形成光学效果上的不对称效果,也有利于缺陷的呈现。通过控制不同扇环区/不同颜色的灯珠的亮暗程度,可以实现对被检测物多角度的不同颜色的补光。不同被检测物的缺陷或不同类型的缺陷,通过不同角度、颜色和亮暗程度的光进行照射,提高CCD所获得图像的清晰度和立体感,进而提高视觉检测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珠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G灯珠、所述B灯珠和所述R灯珠的安装孔。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孔。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灯珠座上的灯罩,所述灯罩上设有通孔和导线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透光孔同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珠座通过两根连杆与所述灯罩连接,两根所述连杆和所述透光孔的轴心在同一平面上。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珠座上设有导光管,所述导光管与所述透光孔同轴,所述导光管的内径和透光孔的孔径相等,所述导光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珠座在靠近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口的区域设有外延伸部,所述外延伸部的侧面与所述灯罩的开口的侧壁抵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补光光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补光光源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补光光源实施例隐藏灯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号:灯珠座100、透光孔110、第一扇环区120、第二扇环区130、第三扇环区140、第四扇环区150、安装孔160、外延伸部170、G灯珠200、B灯珠300、R灯珠400、灯罩500、通孔510、导线孔520、连杆600、导光管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2]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光光源,包括灯珠座100以及均为多个的G灯珠200、B灯珠300和R灯珠400,灯珠座100上设有弧形凹槽和透光孔110,弧形凹槽的空间呈球缺状,透光孔110位于弧形凹槽的中心,弧形凹槽的槽底划分为第一扇环区120、第二扇环区130、第三扇环区140和第四扇环区150,第一扇环区120和第三扇环区140前后对称,第二扇环区130和第四扇环区150左右对称,第一扇环区120的面积较第二扇环区130的面积大;G灯珠200设于第二扇环区130和第四扇环区150,B灯珠300设于第一扇环区120,R灯珠400设于第三扇环区140,G灯珠200、B灯珠300和R灯珠400均朝向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
[0024]第一扇环区120设置B灯珠300,B灯珠300发出蓝光,第二扇环区130和第四扇环区150设置G灯珠200,G灯珠200发出蓝光,第三扇环区140设置R灯珠400,R灯珠400发出红光,由于G灯珠200、B灯珠300和R灯珠400均朝向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所以G灯珠200、B灯珠300和R灯珠400发出的光集中均照向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将被检测物置于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即可更大方位地给被检测物补光。被检测物反射的光通过透光孔110到达CCD。
[0025]被检测物的缺陷在相对高角度的绿光的照射下会更加明显;被检测物的一侧呈现蓝色,相对的另一侧呈现红色,形成光学效果上的不对称效果,也有利于缺陷的呈现。通过控制不同扇环区/不同颜色的灯珠的亮暗程度,可以实现对被检测物多角度的不同颜色的补光。不同被检测物的缺陷或不同类型的缺陷,通过不同角度、颜色和亮暗程度的光进行照射,提高CCD所获得图像的清晰度和立体感,进而提高视觉检测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0026]灯珠座100的大小、弧形凹槽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补光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珠座,所述灯珠座上设有弧形凹槽和透光孔,所述弧形凹槽的空间呈球缺状,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弧形凹槽的中心,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底划分为第一扇环区、第二扇环区、第三扇环区和第四扇环区,所述第一扇环区和所述第三扇环区前后对称,所述第二扇环区和所述第四扇环区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扇环区的面积较所述第二扇环区的面积大;多个G灯珠,所述G灯珠设于所述第二扇环区和所述第四扇环区,所述G灯珠朝向所述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多个B灯珠,所述B灯珠设于所述第一扇环区,所述B灯珠朝向所述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多个R灯珠,所述R灯珠设于所述第三扇环区,所述R灯珠朝向所述槽底围成空间的几何圆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G灯珠、所述B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礼平谢国荣谢东飞黄焕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奥德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