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21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包括垫圈、进气管、油雾器外壳、出气管和循环润滑组件,所述垫圈设于油雾器外壳下,所述循环润滑组件设于油雾器外壳内,所述进气管一端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上,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设于油雾器外壳外侧,所述出气管设于油雾器外壳顶部且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雾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循环润滑组件,实现气体循环润滑的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实现气体循环润滑的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实现气体循环润滑的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


[0001]本技术属于油雾器
,具体是指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气动流体传动系统中,动力是通过闭合回路中的压缩空气来传递和控制的,在空气介质需要润滑的场合,油雾器就是设计用以把需要的润滑剂加入到空气流中的元器件,一些油雾器都是直接对气体进行润滑,若气体中存在颗粒杂质,会降低气体的润滑效果,且不利于后续的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循环润滑组件,实现气体循环润滑的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包括垫圈、进气管、油雾器外壳、出气管和循环润滑组件,所述垫圈设于油雾器外壳下,所述循环润滑组件设于油雾器外壳内,所述进气管一端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上,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设于油雾器外壳外侧,所述出气管设于油雾器外壳顶部且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上;所述循环润滑组件包括喷头、润滑管、储液仓、抽液管、固定套块、送液管和输送泵,所述储液仓设于油雾器外壳内壁底面上,所述润滑管一端设于储液仓顶部,所述润滑管另一端设于出气管下,所述输送泵设于油雾器外壳内上壁下,所述抽液管一端设于储液仓内壁底面中心处,所述抽液管另一端连接于输送泵上,所述送液管一端连接于输送泵,所述送液管另一端设于润滑管内,所述喷头设于送液管下,输送泵通过抽液管抽取储液仓内的油液,并通过送液管从喷头处喷出,与润滑管内的气体接触,提高气体的润滑效果。
[0005]优选地,所述出气管为螺纹管结构设置,所述出气管顶部开口处两端设有侧卡接块,所述油雾器外壳顶部对称设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设于侧卡接块下,通过侧卡接块和卡接杆可以实现,出气管固定,并且利用出气管的螺纹管结构,方便调整出气管的开口朝向,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更强。
[0006]优选地,所述润滑管内壁下端设有过滤层,由于油液流动性不强,容易在过滤层上堆积,可以避免气体进入储液仓内,所述润滑管中部内壁环绕设有环绕隔板,增加润滑管的内壁面积,增加油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促进空气与油液接触。
[0007]其中,所述进气管靠近润滑管的一端为倾斜结构设置,所述进气管的倾斜部分远离润滑管的一端高度大于靠近润滑管的一端高度,避免油液流入进气管内。
[0008]其中,所述储液仓内壁底面为中心凹陷结构设置,方便油液流动。
[0009]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输送泵通过抽液管抽取储液仓内的油液,并通过送液管从喷头处喷出,与润滑管内的气体接触,提高气体的润滑效果,而且通过过滤层,利用油液流动性不强,容易在过滤层上堆积的特点,可以避免气体进入储液仓内,同时通过环
绕隔板,增加润滑管的内壁面积,增加油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促进空气与油液接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的整体结构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的润滑管的结构图。
[0012]其中,1、垫圈,2、进气管,3、油雾器外壳,4、出气管,5、循环润滑组件,6、喷头,7、润滑管,8、储液仓,9、抽液管,10、固定套块,11、送液管,12、输送泵,13、侧卡接块,14、卡接杆,15、过滤层,16、环绕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

2所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包括垫圈1、进气管2、油雾器外壳3、出气管4和循环润滑组件5,所述垫圈1设于油雾器外壳3下,所述循环润滑组件5设于油雾器外壳3内,所述进气管2一端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5上,所述进气管2另一端设于油雾器外壳3外侧,所述出气管4设于油雾器外壳3顶部且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5上;所述循环润滑组件5包括喷头6、润滑管7、储液仓8、抽液管9、固定套块10、送液管11和输送泵12,所述储液仓8设于油雾器外壳3内壁底面上,所述润滑管7一端设于储液仓8顶部,所述润滑管7另一端设于出气管4下,所述输送泵12设于油雾器外壳3内上壁下,所述抽液管9一端设于储液仓8内壁底面中心处,所述抽液管9另一端连接于输送泵12上,所述送液管11一端连接于输送泵12,所述送液管11另一端设于润滑管7内,所述喷头6设于送液管11下。
[0016]如图1所述,所述出气管4为螺纹管结构设置,所述出气管4顶部开口处两端设有侧卡接块13,所述油雾器外壳3顶部对称设有卡接杆14,所述卡接杆14设于侧卡接块13下。
[0017]如图1所述,所述润滑管7内壁下端设有过滤层15,所述润滑管7中部内壁环绕设有环绕隔板16。
[0018]如图1所述,所述进气管2靠近润滑管7的一端为倾斜结构设置,所述进气管2的倾斜部分远离润滑管7的一端高度大于靠近润滑管7的一端高度。
[0019]如图1所述,所述储液仓8内壁底面为中心凹陷结构设置。
[0020]具体使用时,首先将进气管2与气体源连接,出气管4与外界设备连接,气体源通过进入管向润滑管7内输送气体,同时输送泵12通过抽液管9抽取储液仓8内的油液,并通过送液管11从喷头6处喷出,与润滑管7内的气体接触,提高气体的润滑效果,油液通过润滑管7
流入储液仓8内,通过抽液管9再次被输送泵12喷洒在润滑管7内,实现循环使用,与油液接触之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管4排出。
[0021]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圈、进气管、油雾器外壳、出气管和循环润滑组件,所述垫圈设于油雾器外壳下,所述循环润滑组件设于油雾器外壳内,所述进气管一端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上,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设于油雾器外壳外侧,所述出气管设于油雾器外壳顶部且连接于循环润滑组件上;所述循环润滑组件包括喷头、润滑管、储液仓、抽液管、固定套块、送液管和输送泵,所述储液仓设于油雾器外壳内壁底面上,所述润滑管一端设于储液仓顶部,所述润滑管另一端设于出气管下,所述输送泵设于油雾器外壳内上壁下,所述抽液管一端设于储液仓内壁底面中心处,所述抽液管另一端连接于输送泵上,所述送液管一端连接于输送泵,所述送液管另一端设于润滑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慧邓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瑞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