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10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轮式增氧机,包括一体式驱动装置、叶轮、连杆、浮体,所述的一体式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无刷直流电机、上下端盖、中间盖、控制器、行星减速机构,上下端盖与设置在壳体内的中间盖固定并与壳体的两端密封连接,中间盖把壳体分隔为电机腔和传动腔,无刷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腔上,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传动腔上,控制器安装在电机腔的中间盖上,叶轮安装在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上;控制器控制无刷直流电机并通过行星减速机构带动叶轮旋转工作。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电机功率小、输出扭矩大、工作稳定可靠、密封及防腐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轮式增氧机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一种用来增加水体含氧量、防止水体缺氧的叶轮式增氧机。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行业使用的增氧机是一种把空气中的氧气转移到养殖水体中的渔业养殖机器,它不但能解决水产养殖中因水体缺氧而产生的浮头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提高鱼池活性,从而可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最终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0003]目前水产养殖使用较普遍的叶轮式增氧机采用内定子、外转子电机,叶轮固定在外转子上,叶轮在外转子带动下旋转搅拌水体和曝气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推动水体混合,促进水体流动。采用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内定子的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热,导致电机内腔与外界产生较大温差,不仅影响电机正常运转,而且会在电机内凝结水珠,导致漏电短路,甚至烧毁电机。二是由于电机直接驱动叶轮旋转工作,电机启动电流大,输出扭矩小,需要较大的电机才能保证增氧机正常运转。三是由于控制器安装在电机的接线盒内,现场安装难以解决控制器防潮防湿的密封性能。四是叶轮结构不合理,水花范围小、稳定性差。五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电机壳体和端盖一端采用铝合金或铸铁,存在着防腐性能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电机功率小、输出扭矩大、工作稳定可靠、密封及防腐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叶轮式增氧机。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一体式驱动装置、叶轮、连杆、浮体,所述的一体式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无刷直流电机、上下端盖、中间盖、控制器、行星减速机构,上下端盖与设置在壳体内的中间盖固定并与壳体的两端密封连接,中间盖把壳体分隔为电机腔和传动腔,无刷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腔上,电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端盖和中间盖上,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传动腔上,控制器安装在电机腔的中间盖上,叶轮安装在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上;控制器控制无刷直流电机并通过行星减速机构带动叶轮旋转工作。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端盖的接线座上设有电源线密封装置,电源线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接线座内的引线座、锥形密封塞,引线座上设有与锥形密封塞匹配的锥形孔,锥形密封塞上设有与电源引线根数及线径相对应的电线孔,电源引线穿过相对应的电线孔与控制器电连接后锥形密封塞压紧固定在引线座的锥形孔上。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叶轮包括轮座,轮座为倒锥形结构,其圆周上均
布有斜弧形叶片,斜弧形叶片上对应设有导流挡板和导流孔。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外定子、可相对外定子旋转的内转子,外定子上安装有定子线圈,内转子安装固定有与定子线圈相匹配的转子磁钢。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行星减速机构包括齿圈、行星架、行星轮、中心齿轮,齿圈固定在下端盖上,中心齿轮固定在电机轴上,行星架上的输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下端盖上,行星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行星架上,行星轮一侧与齿圈啮合,另一侧与中心齿轮啮合。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下端盖与行星架的输出轴之间设有骨架油封,接线座上通过接线盖密封圈固定有接线盖。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上下端盖和叶轮由工程塑料制成,壳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中间盖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从启动至正常运行时控制器控制无刷直流电机自动变频工作,正常运行时可根据负载变化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工作频率保持设定运转速度,从而实现较小的电机就能保证增氧机正常运转,节能效果明显。二是由于上下端盖通过上下端盖螺栓与中间盖固定,上下端盖通过相对应的上下端盖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机壳的两端,中间盖把壳体分隔为电机腔和传动腔,无刷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腔上,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传动腔上,无刷直流电机与行星减速机构形成一体结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输出扭矩,而且体积小、工作稳定可靠。三是由于电机采用内转子外定子结构,控制器安装在中间盖上,可以通过壳体及中间盖快速进行散热,消除电机内外温差,可以防止电机内腔凝结水珠,保证电机及控制器不会产生漏电及烧毁。四是由于电源引线穿过锥形密封塞上相对应的电线孔后并通过锥形密封塞压紧固定在引线座的锥形孔上,可以保证电源引线可靠密封,既能解决湿气从电源引线进入电机内腔的问题,又能解决电机拆卸修理的问题。五是由于上下端盖和叶轮由工程塑料制成,机壳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仅生产安装简单方便,而且能较好解决防腐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行星减速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叶轮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壳体,2上端盖螺栓,3外定子,4定子线圈,5转子磁钢,6内转子,7电机轴,8上端盖,9接线盖,10锥形密封塞,11引线座,12接线盖密封圈,13上端盖密封圈,14连杆,15浮体,16下端盖密封圈,17下端盖螺栓,18下端盖,19齿圈,20行星轮,21行星架,22行星架,23中心齿轮,24骨架油封,25轮座,26斜弧形叶片,27导流挡板,28导流孔,29中间盖,3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叶轮式增氧机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一体式驱动
装置、叶轮、连杆14、浮体15,所述的一体式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无刷直流电机、上下端盖8、18、中间盖29、控制器30、行星减速机构,上下端盖8、18通过相对应的上下端盖螺栓2、17与设置在壳体1内的中间盖29固定并通过相对应的上下端盖密封圈13、16与壳体1的两端密封连接,中间盖29把壳体1分隔为电机腔和传动腔,无刷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腔上,电机轴7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端盖8和中间盖29上,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传动腔上,控制器30安装在电机腔的中间盖29上,叶轮安装在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22上;控制器30控制无刷直流电机并通过行星减速机构带动叶轮旋转工作。
[0019]为了解决电源引线密封问题,所述上端盖8的接线座上设有电源线密封装置,电源线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接线座内的引线座11、锥形密封塞10,引线座11上设有与锥形密封塞10匹配的锥形孔,锥形密封塞10上设有与电源引线根数及线径相对应的电线孔,电源引线穿过相对应的电线孔与控制器30电连接后锥形密封塞10压紧固定在引线座11的锥形孔上,可以保证电源引线可靠密封,既能解决湿气从电源引线进入电机内腔的问题,又能解决电机拆卸修理的问题。
[0020]为了提高叶轮的工作性能,所述的叶轮包括轮座25,轮座25为倒锥形结构,其圆周上均布有斜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式增氧机,包括一体式驱动装置、叶轮、连杆(14)、浮体(15),其特征是:所述的一体式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无刷直流电机、上下端盖(8、18)、中间盖(29)、控制器(30)、行星减速机构,上下端盖(8、18)与设置在壳体(1)内的中间盖(29)固定并与壳体(1)的两端密封连接,中间盖(29)把壳体(1)分隔为电机腔和传动腔,无刷直流电机安装在电机腔上,电机轴(7)可转动地设置在上端盖(8)和中间盖(29)上,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传动腔上,控制器(30)安装在电机腔的中间盖(29)上,叶轮安装在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22)上;控制器(30)控制无刷直流电机并通过行星减速机构带动叶轮旋转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其特征是:所述上端盖(8)的接线座上设有电源线密封装置,电源线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接线座内的引线座(11)、锥形密封塞(10),引线座(11)上设有与锥形密封塞(10)匹配的锥形孔,锥形密封塞(10)上设有与电源引线根数及线径相对应的电线孔,电源引线穿过相对应的电线孔与控制器(30)电连接后锥形密封塞(10)压紧固定在引线座(11)的锥形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叶轮包括轮座(25),轮座(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王意马王敏马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博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