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406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与导电辊连接,包括去铜槽和电源控制装置,所述去铜槽底部逐渐收口形成一长条缝,且所述长条缝正对所述导电辊,所述去铜槽内设有第一阴极片,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阴极片,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导电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电源控制装置,在去铜槽内的第一阴极片通负极电,使得导电辊和第一阴极片之间形成一个电镀回路,实现导电辊上面的金属铜电解层积到第一阴极片上,从而去除了导电辊上的镀铜,且去铜槽底部的长条缝防止第一阴极片上层积的铜重新掉入到导电辊上,造成导电辊刮损。造成导电辊刮损。造成导电辊刮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镀是一种在电解液中,在待镀产品上镀上一层金属的工艺,使得产品附着一层金属膜,现有的电镀设备中包括电镀槽和导电辊,电镀槽内装有镀液(即电解液),镀液里有钛蓝,钛蓝里面放置阳极铜球,而待电镀的薄膜为阴极,进入电镀槽,实现铜球上的铜离子电解层积到薄膜上。
[0003]在整个电镀过程中,由于薄膜经过导电辊,镀液被薄膜带到导电辊上,往往会在导电辊上也镀上金属层,形成极易刮伤薄膜的尖刺,极大降低薄膜产品的生产良率,影响薄膜产品的品质。
[0004]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与导电辊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去铜槽和电源控制装置,所述去铜槽内设有第一阴极片,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阴极片,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导电辊,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阴极片和所述导电辊形成回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辊上面的镀铜电解、并层积到第一阴极片上,从而去除了导电辊上的镀铜。
[000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包括恒定电流源和电压测量器,所述恒定电流源用于给所述导电辊施加恒定电流,所述电压测量器用于测量所述导电辊的电压值。
[00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铜槽的底部呈倒三角状。
[00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铜槽的底部距离所述导电辊的表面为0.5

10mm。
[00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铜槽设有用于调节去铜槽所在高度的调节座。
[00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片两端设有用于挂装在去铜槽槽口的横板。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片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板,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阴极片,所述第二阴极片位于下导电辊的底部,用于去除下导电辊表面的镀铜,且连接电源控制装置的负极输出端。
[0016]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铜槽的顶部两侧设有可控制进液量的进液口。
[001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配合电源控制装置,在去铜槽内的第一阴极片通负极电,使得导电辊和第一阴极片之间形成一个电镀回路,实现导电辊上面的金属铜电解层积到第一阴极片上,从而去除了导电辊上的镀铜,且去铜槽底部的长条缝防止第一阴极片上层积的铜重新掉入到导电辊上,造成导电辊刮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在图中,1、去铜槽;11、长条缝;12、调节座;13、进液口;
[0023]21、导电辊;22、下导电辊;
[0024]3、第一阴极片;31、横板;32、连接板;
[0025]4、电源控制装置;
[0026]5、第二阴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与导电辊2连接,包括去铜槽1和电源控制装置4,去铜槽1底部逐渐收口形成一长条缝11,且长条缝11正对导电辊2,去铜槽1内设有第一阴极片3,电源控制装置4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阴极片3,电源控制装置4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导电辊2,使用时,本技术配合电源控制装置4,在去铜槽1内的第一阴极片3通负极电,使得导电辊2和第一阴极片3之间形成一个电镀回路,实现导电辊2上面的金属铜电解、再层积到第一阴极片3上,从而去除了导电辊2上的镀铜。
[0033]在本实施例中,去铜槽1底部的长条缝11,只能够通过导电辊2电解出的细小铜离子,无法通过第一阴极片3上的铜颗粒,防止第一阴极片3上层积的铜重新掉入到导电辊2
上,造成导电辊2刮损。
[0034]为了能够时刻了解导电辊的去镀铜情况,电源控制装置4除了包括恒定电流源,用于给导电辊2施加恒定电流之外,电源控制装置4还包括电压测量器,电压测量器用于测量导电辊2的电压值,实现通过对比电压值的变化、判断导电辊上是否有镀铜。
[0035]在本实施例中,去铜槽1的底部呈倒三角状,利于将第一阴极片3上掉落的铜收集起来,避免重新掉落到导电辊2上,擦伤导电辊2。
[0036]在本实施例中,去铜槽1的底部距离导电辊2的表面为0.5

10mm,该距离可以保证电镀效果的同时,防止去铜槽1接触到导电辊2、妨碍导电辊2转动。为了便于实现调节去铜槽1与导电辊2之间的距离,去铜槽1设有调节座12,通过调节座12调节去铜槽1所在的高度,方便控制去铜槽的底部,从而防止镀液往薄膜走过的方向流,而又因为该方向的辊间距较大,流至该方向的镀液会积留在膜面上,使得薄膜下压,导致薄膜出现张力不稳的现象。
[003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去铜槽1两侧均设有调节座12,以实现去铜槽1调节后两侧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调节座12配置便于查看的刻度,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高度调节。
[0038]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阴极片3两端设有用于挂装在去铜槽1槽口的横板31,使用时,仅需将两侧的横板31架设在去铜槽1槽口即可固定第一阴极片3,拆装十分方便,利于查看、更换第一阴极片3。
[003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阴极片3设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板32,电源控制装置4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板32上,通过连接板32,可以将电源接触点设置在高处,防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与导电辊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去铜槽和电源控制装置,所述去铜槽内设有第一阴极片,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阴极片,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导电辊,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阴极片和所述导电辊形成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包括恒定电流源和电压测量器,所述恒定电流源用于给所述导电辊施加恒定电流,所述电压测量器用于测量所述导电辊的电压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铜槽底部逐渐收口形成一长条缝,且所述长条缝正对所述导电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导电辊上镀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铜槽的底部距离所述导电辊的表面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世伟王斐余江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