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8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包括点火燃气管、主燃气管、一次喷风管、二次喷风管和三次风喷管,所述二次喷风管固定在炉墙上,所述一次喷风管的内部设有一次风通道,所述点火燃气管的内部为中心点火燃气通道,所述点火燃气管的端部设有点火燃气喷嘴,所述点火燃气管与一次喷风管之间为一次风通道,所述一次风通道的端部设有一次风旋流器,所述一次喷风管与主燃气管之间为主燃气通道,所述主燃气通道的端部设有主燃气旋流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级助燃风分级,能使燃烧稳定,且形成占比极大的还原性燃烧区域,抑制了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尤其涉及燃烧各类低热值/低压力煤气、工业尾气、工业废气的工业燃气燃烧器,适用于各类锅炉、工业窑炉、工业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NO
x
)是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成因,同时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严重危害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并且,研究结果显示NO
x
也是大气PM2.5颗粒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为贯彻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控制NOx的排放已刻不容缓,各类煤气、工业尾气、工业废气燃烧的排放亦在此列。
[0003]此类燃气一般燃烧热值低,供气压力低,含氮量高。热值一般低于3000kcal/Nm3,供气压力一般不超过5kPa。燃烧此类燃气时,除产生热力型NOx,含氮量高的燃气还生成大量的燃料型NOx。
[0004]由于此类燃气热值较低,因此还存在难以直接点燃,且点燃后难以稳燃的情况。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包括点火燃气管、主燃气管、一次喷风管、二次喷风管和三次风喷管,所述点火燃气管、主燃气管、一次喷风管、二次喷风管和三次风喷管由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所述二次喷风管固定在炉墙上且三次风喷管的一端紧贴在炉墙内侧面,所述一次喷风管的内部设有一次风通道,所述点火燃气管的内部为中心点火燃气通道,所述点火燃气管的端部设有点火燃气喷嘴,所述点火燃气管与一次喷风管之间为一次风通道,所述一次风通道的端部设有一次风旋流器,所述一次喷风管与主燃气管之间为主燃气通道,所述主燃气通道的端部设有主燃气旋流喷嘴,所述主燃气管与二次喷风管之间为二次风通道,所述二次风通道的端部设有二次风旋流器,所述二次喷风管与三次风喷管之间为三次风通道,所述三次风通道设有若干个向外倾斜的三次风喷管,所述三次风喷管贯穿炉墙并圆周分布于炉墙上。
[0008]作为改进,所述炉墙的外端面设有圆锥形扩口,所述圆锥形扩口的扩散角α为30度

90度。
[0009]作为改进,所述一次喷风管喷出的一次风与二次喷风管喷出的二次风均同方向旋转喷射,且一次喷风管喷出的一次风与二次喷风管喷出的二次风的总空气量相对主燃气的过量空气系数为0.6~0.85。
[0010]作为改进,所述主燃气旋流喷嘴的喷射旋转方向与一次风和二次风旋转方向相同。
[0011]作为改进,所述三次风喷管的末端与炉墙末端齐平。
[0012]作为改进,所述点火燃气喷嘴的端部为圆锥面且圆锥面上设有若干直孔式喷孔。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三级助燃风分级,采用燃气与一、二次助燃风均同方向旋转喷射进行混合的燃烧方式,能使燃烧稳定,且形成占比极大的还原性燃烧区域,抑制了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适用于各种低热值低压力燃气燃烧器。
[0014]本技术将同轴相向旋流与蓄热预燃相结合,燃气与一次风、二次风均充分均匀混合,提高主燃气燃烧的效率和燃尽率;蓄热预燃室进一步稳定了低热值主燃气的燃烧。
[0015]本技术将燃气、风的旋流嵌套与旋流风、直流风大距离分级配送的方式相结合,形成浓淡燃烧和分级燃烧,使燃气与助燃风充分均匀混合,提高了燃烧效率;旋流燃烧区域缺氧,烟气回流导致进一步缺氧,形成较长距离的强还原性气氛,并生成大量的还原性物质,抑制NOx的生成。高速向外倾斜喷射的三次直流风,扩大了二次燃烧区域,降低了峰值燃烧温度;同时卷吸大量周围烟气,稀释了含氧量,进一步降低了燃烧区的温度,极大降低了NOx的生成。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适用于各类低热值低压力煤气、工业尾气、工业废气的燃气燃烧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燃烧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如图所示:1、中心点火燃气通道,2、一次风通道,3、主燃气通道,4、二次风通道,5、三次风通道,6、点火燃气管,7、一次喷风管,8、主燃气管,9、二次喷风管,10、三次风喷管,11、点火燃气喷嘴,12、主燃气旋流喷嘴,13、一次风旋流器,14、二次风旋流器,15、三次风喷管,16、炉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2]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结合附图,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包括点火燃气管6、主燃气管8、一次喷风管7、二次喷风管9和三次风喷管10,所述点火燃气管6、主燃气管8、一次喷风管7、二次喷风管9和三次风喷管10由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所述二次喷风管9固定在炉墙16上且三次风喷管10的一端紧贴在炉墙16内侧面,所述一次喷风管7的内部设有一次风通道2,所述点火燃气管6的内部为中心点火燃气通道1,所述点火燃气管6的端部设有点火燃气喷嘴11,所述点火燃气管6与一次喷风管7之间为一次风通道2,所述一次风通道2的端部设有一次风旋流
器13,所述一次喷风管7与主燃气管8之间为主燃气通道3,所述主燃气通道3的端部设有主燃气旋流喷嘴12,所述主燃气管8与二次喷风管9之间为二次风通道4,所述二次风通道4的端部设有二次风旋流器14,所述二次喷风管9与三次风喷管10之间为三次风通道5,所述三次风通道5设有若干个向外倾斜的三次风喷管10,所述三次风喷管10贯穿炉墙16并圆周分布于炉墙16上。
[0025]所述炉墙16的外端面设有圆锥形扩口,所述圆锥形扩口的扩散角α为30度

90度。
[0026]所述一次喷风管7喷出的一次风与二次喷风管9喷出的二次风均同方向旋转喷射,且一次喷风管7喷出的一次风与二次喷风管9喷出的二次风的总空气量相对主燃气的过量空气系数为0.6~0.85。
[0027]所述主燃气旋流喷嘴12的喷射旋转方向与一次风和二次风旋转方向相同。
[0028]所述三次风喷管10的末端与炉墙16末端齐平。
[0029]所述点火燃气喷嘴11的端部为圆锥面且圆锥面上设有若干直孔式喷孔。
[0030]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旋流燃烧区域缺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热值燃气用低氮燃烧器,包括点火燃气管(6)、主燃气管(8)、一次喷风管(7)、二次喷风管(9)和三次风喷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燃气管(6)、主燃气管(8)、一次喷风管(7)、二次喷风管(9)和三次风喷管(10)由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所述二次喷风管(9)固定在炉墙(16)上且三次风喷管(10)的一端紧贴在炉墙(16)内侧面,所述一次喷风管(7)的内部设有一次风通道(2),所述点火燃气管(6)的内部为中心点火燃气通道(1),所述点火燃气管(6)的端部设有点火燃气喷嘴(11),所述点火燃气管(6)与一次喷风管(7)之间为一次风通道(2),所述一次风通道(2)的端部设有一次风旋流器(13),所述一次喷风管(7)与主燃气管(8)之间为主燃气通道(3),所述主燃气通道(3)的端部设有主燃气旋流喷嘴(12),所述主燃气管(8)与二次喷风管(9)之间为二次风通道(4),所述二次风通道(4)的端部设有二次风旋流器(14),所述二次喷风管(9)与三次风喷管(10)之间为三次风通道(5),所述三次风通道(5)设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刘远平郭连法刘苏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