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41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包含一冷凝管单元及一通道座设置在该冷凝管单元下方,该冷凝管单元具有一平板式外壳内部包围一内空间,该内空间设有多数的第一流道及少数的第二流道经由一回流流道连通,一壳体进口及一壳体出口贯穿该平板式外壳,该通道座具有一流入通道及一流出通道分别经由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如此减少焊接面积并增加强度及气密性。如此减少焊接面积并增加强度及气密性。如此减少焊接面积并增加强度及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关于一种冷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冷凝器作为回路式热虹吸管中的热交换设备的一,其作用原理首先是一蒸发器内的一工作流体受热汽化,经由一蒸汽管传递至该冷凝器,到达该冷凝器的气态工作液体经与外界热交换放热后,凝结成液态工作液体,然后经由回流管回流至该蒸发器,如此完成一次循环。工作流体在气态与液态的相变过程产生的压力与密度差,与重力的效应,为回路式热虹吸管循环作动的主要驱动力。
[0003]如图1所示,为目前冷凝板10的示意图,包括一上板11及一下板12,在该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设有一鳍片组13,下板12开设有供一工作液体进出的一进口121及一出口122。然而,由于使用多个零件构成冷凝板10造成组装难度高,各零件生产费用高。况且,在该上板11及该下板12及该鳍片组13相互接触的地方需焊接接合造成焊接面积多。另外,该上板11及该下板12及该鳍片组13的厚度或边缘在制作过程存在尺寸误差,造成彼此的尺寸及/或厚度不一致,延伸出焊接的接缝精度差,焊接精度不容易控制所使得焊缝夹渣、气孔、裂纹、烧穿等缺陷进而降低焊接接合强度以及冷凝板10内部液体泄漏的问题。
[0004]如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具有减少焊接面积及避免液体泄漏及确保气密性的冷凝管单元以提升导热性能及结构强度。
[0006]本技术的一目的提供一种用较少零件数量构成,使得结构简单制程简易方便的冷凝结构。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8]一冷凝管单元,具有一平板式外壳,该平板式外壳包围一内空间,且该平板式外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位于该内空间的两端,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封盖及一第二封盖,且该平板式外壳界定间隔相对的一底部及一顶部,该底部设有一壳体进口及一壳体出口,该内空间设有复数的第一流道及复数的第二流道及一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毗邻该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封盖且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该复数的第一流道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回流流道,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连通该壳体出口及该回流流道;
[0009]一通道座,具有一侧面及一顶面,该顶面对接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通道座具有一流入通道及一流出通道,该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从该侧面贯穿到该顶面,且该流入通道及该流出通道经由该顶面分别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
[0010]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从该第一开口端
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长方向,该回流流道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短方向。
[001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复数的第一流道之间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具有一隔墙,且该复数的隔墙从底部凸伸到该顶部。
[0012]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通道座的流入通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接口,该第一入口位于该侧面,该第一接口位于该顶面并且连通该壳体进口;该通道座的流出通道具有一第一出口及一第二接口,该第一出口位于该侧面,该第二接口位于该顶面并且连通该壳体出口。
[0013]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第一接口具有至少两端,该两端分别设有一限位凸体以插接该壳体进口。
[0014]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第一封盖具有一凸面,该凸面从该第一开口端密封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位于该第一开口的一端。
[0015]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冷凝管单元的下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该散热器单元具有一散热器顶面,该散热器顶面连接或接触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散热器顶面设有一阶梯部供该通道座放置,该通道座夹设在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及该散热器顶面之间。
[0016]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底部及该顶部在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之间,且该底部的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邻近该第一开口端。
[0017]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复数的第一流道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的第二流道的流道数量。
[0018]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平板式外壳界定两侧部分别连接该底部及该顶部的两最外侧。
[0019]凭借上述结构,本技术用较少零件数量构成,使得结构简单制程简易方便。且该冷凝管单元是一体成型的平板式外壳及在内空间的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及该回流流道,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减少焊接面积且避免液体泄漏及确保气密性的冷凝管单元以提升导热性能及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图2A为本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2]图2B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3]图2C为本技术组合示意图;
[0024]图3A为图2A的3A

3A剖线的示意图;
[0025]图3B为图2C的3B

3B剖线的示意图;
[0026]图3C为图2C的3C

3C剖线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冷凝结构20;冷凝管单元21;平板式外壳211;底部2111;壳体进口21111;壳体出口21112;顶部2112;侧部2113、2114;内空间212;第一流道2121;第二流道2122;回流流道2123;隔墙2124;第一开口端213;第二开口端214;第一封盖215;凸面2151;第二封盖216;凸面2161;通道座22;侧面221;顶面222;流入通道223;第一入口2231;第一接口2232;限位凸体22321;流出通道224;第一出口2241;第二接口2242;散热器单元23;散热
鳍片231;散热器顶面2311;阶梯部23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29]本技术是液冷回路(liquid cooling loop)的一部分,主要系用以远端帮助至少一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液冷回路中之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该冷凝结构,该进水管及该出水管的另一端则连接一水冷头,该水冷头用以接触该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凭借一工作液体从进水管流入该冷凝结构,并通过该冷凝结构散热,然后降温的工作液体流到该出水管回流到该水冷头吸收热量。
[0030]请参考图2A为本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组合示意图。如图2A

图2C所示,本技术的冷凝结构20包括一冷凝管单元21结合一通道座22。该冷凝管单元21是一体成型的构件(例如铝挤件),该冷凝管单元21包括一平板式外壳211具有一第一开口端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冷凝管单元,具有一平板式外壳,该平板式外壳包围一内空间,且该平板式外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位于该内空间的两端,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封盖及一第二封盖,且该平板式外壳界定间隔相对的一底部及一顶部,该底部设有一壳体进口及一壳体出口,该内空间设有复数的第一流道及复数的第二流道及一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毗邻该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封盖且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该复数的第一流道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回流流道,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连通该壳体出口及该回流流道;一通道座,具有一侧面及一顶面,该顶面对接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通道座具有一流入通道及一流出通道,该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从该侧面贯穿到该顶面,且该流入通道及该流出通道经由该顶面分别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从该第一开口端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长方向,该回流流道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短方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之间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具有一隔墙,且该复数的隔墙从底部凸伸到该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