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及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37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及汽车座椅,包括:主加热区子垫体,位于座椅的主座区上,其上设有主座区基材,所述主座区基材上设有由至少一根第一加热电阻丝形成的主加热子回路;侧翼区子垫体,位于座椅的同一个侧翼区上,并与所述主加热区子垫体连接,其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二加热电阻丝、第三加热电阻丝的侧翼区基材,第二加热电阻丝形成第一加热子回路,第三加热电阻丝形成第二加热子回路;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子回路在主加热区子垫体的前端侧部与主加热子回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子回路在主加热区子垫体的后端侧部与所述主加热子回路电连接。减少了加热线的拉扯损伤,进而延长了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延长了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延长了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及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属于加热座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座椅加热垫系统中,侧翼加热器通常采用沿着座椅一侧布置座椅加热线的侧翼加热垫模式。由于在侧翼加热面积要求更大范围的加热区域覆盖布置的情况下,例如要求座椅侧翼全区加热布置,该侧翼部的加热线就不得不进行延长布置。但是侧翼部的加热线在乘员进出车辆车门时,乘员的臀部容易对座椅侧翼部发生揉搓现象,而该揉搓现象导致座椅侧翼处的加热线因揉搓产生的牵扯力和折曲力而发生损伤。若此时为了增大侧翼部的加热面积而布置更长的加热线,过长且贯通侧翼长度布置的加热线,在人体臀部摩擦进出的区域更容易发生损伤。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座垫侧翼部的加热垫体,使得侧翼部的结构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及汽车座椅。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包括:主加热区子垫体,位于座椅的主座区上,其上设有主座区基材,所述主座区基材上设有由至少一根第一加热电阻丝形成的主加热子回路;侧翼区子垫体,位于座椅的同一个侧翼区上,并与所述主加热区子垫体连接,其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二加热电阻丝、第三加热电阻丝的侧翼区基材,第二加热电阻丝形成第一加热子回路,第三加热电阻丝形成第二加热子回路;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子回路在主加热区子垫体的前端侧部与主加热子回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子回路在主加热区子垫体的后端侧部与所述主加热子回路电连接。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丝在前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加热电阻丝在前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第二加热电阻丝从第五电极起始在侧翼区基材上蜿蜒展开最终回到第六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五电极对接,第二电极与第六电极对接;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丝在后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加热电阻丝在后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七电极和第八电极;第三加热电阻丝从第七电极起始在侧翼区基材上蜿蜒展开最终回到第八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第七电极对接,所述第四电极与第八电极对接。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子回路与所述第二加热子回路之间设有间隔区基材,所述间隔区基材将第二加热电阻丝和第三加热电阻丝分开。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隔区基材处设有开孔结构,所述开孔结构的形状为长槽、圆孔、方孔或者条形孔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开孔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隔区基材位于所述侧翼区基材长度方向的中部,或者位于侧翼区受力集中的区域位置。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侧翼区基材在第二加热电阻丝与第三加热丝相邻的位置断开设置,且断开位置位于所述侧翼区基材长度方向的中部,或者位于侧翼区受力集中的区域位置。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座区基材与所述侧翼区基材一体式设计。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丝、第二加热电阻丝以及第三加热电阻丝由同一根加热电阻丝弯曲形成。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翼区域子垫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主加热区子垫体的左侧边和右侧边。
[0014]第二方面,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前文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所述加热垫体的主加热区子垫体设置在座椅座垫和/或靠背的主座区;所述侧翼区子垫体设置在座椅座垫和/或靠背的靠近车门侧基材的侧翼区上,或者,设置在座椅座垫和/或靠背的主座区双侧的侧翼区上。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由于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垫体或者座椅,分别在侧翼区设有两个相对独立子加热回路,并且两个子加热回路与主座区的主加热子回路在主座区的前端部侧和后端部侧相连,提供了两个子回路的进出回路,那么形成这两个子回路的第二加热电阻丝和第三加热电阻丝在侧翼区处相对分离不接触。那么当第一加热子回路的受到外力作用时,该处的第二加热电阻丝线的牵扯等并不会直接拉扯第二加热子回路的第三加热电阻丝,反之亦然。减少了加热线的拉扯损伤,进而延长了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
[0017]同时,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加热电阻丝的折返端(末端),留有间隔区基材,隔离了前后两个加热子回路的加热线之间拉扯的同时,由于侧翼加热垫的基材是柔性的,隔离区基材也呈现了柔性的特点,柔性基材进一步减少前后两个加热子回路的加热线之间牵扯应力。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座椅靠背和座垫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人体进出车辆座椅时对座椅挤压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垫体且间隔区基材断开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垫体且设有间隔区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所述的加热垫体位于座椅靠背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主座区;2、侧翼区;3、车门侧基材;4、电连接器;5、座垫;6、靠背;
[0026]100、主加热区子垫体;110、主座区基材;
[0027]111、第一加热电阻丝;
[0028]200、侧翼区子垫体;210、侧翼区基材;
[0029]211、第二加热电阻丝;212、第三加热电阻丝;
[0030]300、主加热子回路;400、第一加热子回路;500、第二加热子回路;
[0031]601、第一电极;602、第二电极;603、第三电极;604、第四电极;605、第五电极;606、第六电极;607、第七电极;608、第八电极;
[0032]700、间隔区基材;710、开孔结构;
[0033]800、接线区;900、导电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6]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前端”、“后端”、“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加热区子垫体(100),位于座椅的主座区(1)上,其上设有主座区基材(110),所述主座区基材(110)上设有由至少一根第一加热电阻丝(111)形成的主加热子回路(300);侧翼区子垫体(200),位于座椅的同一个侧翼区(2)上,并与所述主加热区子垫体(100)连接,其上设有用于承载第二加热电阻丝(211)、第三加热电阻丝(212)的侧翼区基材(210),第二加热电阻丝(211)形成第一加热子回路(400),第三加热电阻丝(212)形成第二加热子回路(500);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子回路(400)在主加热区子垫体(100)的前端侧部与主加热子回路(300)电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子回路(500)在主加热区子垫体(100)的后端侧部与所述主加热子回路(30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丝(111)在前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601)和第二电极(602);所述第二加热电阻丝(211)在前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五电极(605)和第六电极(606);第二加热电阻丝(211)从第五电极(605)起始在侧翼区基材(210)上蜿蜒展开最终回到第六电极(606),第一电极(601)与第五电极(605)对接,第二电极(602)与第六电极(606)对接;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丝(111)在后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三电极(603)和第四电极(604);所述第三加热电阻丝(212)在后端部侧具有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七电极(607)和第八电极(608);第三加热电阻丝(212)从第七电极(607)起始在侧翼区基材(210)上蜿蜒展开最终回到第八电极(608),所述第三电极(603)与第七电极(607)对接,所述第四电极(604)与第八电极(608)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子回路(40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程立园齐玉静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