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左宁专利>正文

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219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开关柜上的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包括有本体、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及连动杆,所述多组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本体内,所述的连动杆设置在本体内并呈滑移配合,所述的动触头设于连动杆上且与静触头呈对应,所述的静触头由两块相对设置的静触片构成,两静触片的内侧面与动触头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动触头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两静触头的内侧面接触,构成开关的导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触头上不易产生碳结或灰尘且动作稳定的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开关柜上的插 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技术背景目前,现有技术中连动开关的动、静触头多采用平移接触式,该 种开关包括本体、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及连动杆,所述多组静触头固 定设置在的本体内,所述的连动杆设置在本体内并呈滑移配合,所述 的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之间通过固定螺钉连接,这样设 置的方式主要存在下列几个不足之处由于静触头与动触头在接触的 一瞬间会产生电火花,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静触头的表面则会出现碳 结,静触头表面碳结则会影响到开关的导电性能;该开关在制造过程 中,由于安装比较烦琐,静触头表面难免会染上灰尘或脏杂物,同样 也会影响导电性能,使得开关动作不稳定,从而也可能对人身的安全 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 触头上不易产生碳结或灰尘且动作稳定的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入式多触 头连动开关,包括有本体、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及连动杆,所述多组 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本体内,所述的连动杆设置在本体内并呈滑移配 合,所述的动触头设于连动杆上且与静触头呈对应,所述的静触头由 两块相对设置的静触片构成,两静触片的内侧面与动触头的位移方向 平行,所述动触头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两静触头的内侧面接触,构成 开关的导通。此项设置将静触头设为两块相对应的静触片,连动杆带动动触头 滑移至相应位置,静触头与动触头构成挤压插接配合,这样的设置使 动触头能够刮擦静触头的表面,而且扩大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接触 面,使得静触头表面不会产生碳结,从而开关的动作便可更加的稳定。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静触头套接在本体上的固定 螺钉上,所述的静触头上的两静触片分为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上静 触片与下静触片呈弹性抵压配合,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之间对应的内 侧面上设有触点,所述的上静触片相对于下静触片的另一端与本体内 的螺母嵌件抵触,所述的下静触片与固定螺钉之间设有抵触夹紧弹 簧,促使下静触片与上静触片之间抵触且构成弹性抵压配合,所述连 动杆上的动触头位移横切至上静触片与下静触片相对应的内侧面构 成开关的导通。此项设置将静触头分为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并将动触头设置成 柱体,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开关动作更为的稳定,又由于静触头套接 在本体的固定螺钉上,这样设置使其安装方便,只需要将静触头直接 套接在固定螺钉上进行安装即可,减少了安装时间,从而也可降低生 产成本。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位于动 触头的插入端处设有导向块,所述的动触头的周面上设有棘齿。此项设置将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位于动触头的插入端处设有导 向块,这样的设置方便了动触头的插入,又由于动触头的周面上设有 棘齿,这样设置是为了让动触头上棘齿对静触头的表面进行刮擦,更 进一步保证了静触头的表面清洁。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本体内设有连动杆支架,该 连动杆支架与连动杆呈导轨导槽配合。此项设置将本体内设设置连动杆支架,该连动杆支架与连动杆呈 导轨导槽配合,这样的设置是了保证支架在本体内的滑移通道更为顺 畅,也进一步保证了开关动作的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l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为图3的I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静触头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动触头2与静触头3呈平移 接触式,在动触头2与静触头3的接触过程中,由于会产生电火花, 从而静触头3上会出现碳结,会影响开关导电的稳定性,又由于这样 的静触头3在安装过程中比较烦琐,静触头3的表面上难免会将灰尘 或或脏杂物,也会影响开关的导电性。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一种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 包括有本体l及置于本体内的动触头2、静触头3及连动杆4,所述 的本体l内设有多组静触头3,所述的动触头2设于连动杆4上,且 与静触头3呈对应设置,所述的连动杆4于本体1内呈滑移配合,所 述的本体l由上盖11和下盖12组成,上盖ll与下盖12之间借助固 定螺钉13固定,所述的静触头3为两块相对设置的静触片,两静触 片的内侧贴合面与动触头的位移方向平行,在本技术中,所述的 静触头3由两块组成,两块呈对应的方式套接在本体1的固定螺钉 13上,所述的静触头3套接在本体1的固定螺钉13上,这里需要说 明的是静触头3由一块折叠也是可行的,由于使用效果不明显,所以 本技术采用前者,所述的静触头3为上静触片31和下静触片32, 上静触片31与下静触片32之间分别设有凸起的触点33,两触点33 呈接触导通状,所述的上静触片31与下静触片32之间不设置相互导 通的触点33也是可行的,只是上静触片31与下静触片32导通后, 动触头2与其的接触面会变小,所述的上静触片31相对于下静触片 32的另一端与本体1内的螺母嵌件14抵触,所述的下静触片32与 固定螺钉13之间设有抵触夹紧弹簧5,抵压夹紧弹簧5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使上静触片31与下静触片32之间的触点33始终处于接触状 态,当然,上述所说的将静触头3设置成为一体,若静触头3本身具 有饶性,也可完成弹性形变,当连动杆4带动动触头2挤压进入上静 触片31与下静触片32之间并与两侧面后,开关导通,而动触头2从 该空间34滑移出去后,下静触片32与上静触片31被动触头2挤压 开的开口 31又会受抵触夹紧弹簧5的力度而贴合起来,由于动触头 2插入到上静触片31与下静触片32之间时摩擦其表面,这样设置可 刮去两静触头接触产生电火花后留下的碳结,从而保证了开关动作的 稳定性。所述的上静触片31和下静触片32位于动触头2的插入端处分别 设有导向块34,两导向块34呈对应设置,分别向外翻折,这样的设 置是为了使动触头2能够更为方便的插入到上静触片31与下静触片 32之间,所述的动触头2的周面上设有棘齿21,设置棘齿21能够使 动触头2处于两静触头之间时不会随意滑出,而且也能起到刮擦两静 触头表面碳结和脏杂物的作用。所述的本体l内设有连动杆支架41, 该连动杆支架41与连动杆4呈导轨导槽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包括有本体、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及连动杆,所述多组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本体内,所述的连动杆设置在本体内并呈滑移配合,所述的动触头设于连动杆上且与静触头呈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头由两块相对设置的静触片构成,两静触片的内侧面与动触头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动触头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两静触头的内侧面接触,构成开关的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包括有本体、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及连动杆,所述多组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本体内,所述的连动杆设置在本体内并呈滑移配合,所述的动触头设于连动杆上且与静触头呈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头由两块相对设置的静触片构成,两静触片的内侧面与动触头的位移方向平行,所述动触头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两静触头的内侧面接触,构成开关的导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多触头连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静触头套接在本体上的固定螺钉上,所述的静触头上的两静触 片分为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上静触片与下静触片呈弹性抵压配合, 上静触片和下静触片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左宁
申请(专利权)人:黄左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