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2832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上环形壳、下环形壳、一号电缆、二号电缆和安装架,安装架表面通过一对固定环设有探火管灭火装置,上环形壳两端均设置有储藏块,下环形壳两端均设置有真空块,一号连接件与二号连接件外侧面靠近上环形壳上方设置有上密封板,一号连接件与二号连接件外侧面靠近下环形壳下方设置有下密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火情进行有效监测,并能对火情进行快速有效的扑灭,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另外具有很好的组合安装功能和密封作用,避免装置内外空气流通而造成火势增大,有助于对火情进行快速有效的扑灭。有效的扑灭。有效的扑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电网已处在建设的高峰时期。同时形成一套有效、完善的运维保障与之对应是目前的首要工作,特别是对电网的消防安全保障,仅依赖传统的技术及设施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电缆长度增加,电缆中间接头日益广泛使用,多数电网火灾是由电缆起火引起的,因电缆隐蔽于地下,日常巡视维护不到位,且电缆接头因接触电阻较大,容易温度升高,引起电缆火灾,其中起火点在电缆接头处的占60%。电网火灾的特点是燃烧剧烈、蔓延迅速、火灾温度高、灾情影响大,加上电缆通道空间狭小和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给控制火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0003]现有的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电缆接头发生火情时,现有的灭火装置仅采用干粉灭火,使得灭火时间较长,且效率较低,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不便于组合安装,没有很好的密封作用,造成装置内外的空气容易流通进一步会使火势增大,并且现有的灭火装置无法有效的监测火情,无法快速有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接头区域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上环形壳(1)、下环形壳(2)、一号电缆(11)、二号电缆(12)和安装架(29),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9)表面设有一对固定环(30),所述安装架(29)表面通过一对固定环(30)设有探火管灭火装置,所述上环形壳(1)两端均设置有储藏块(3),所述下环形壳(2)两端均设置有真空块(4),所述上环形壳(1)与下环形壳(2)外侧面靠近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号连接件(5),两组所述储藏块(3)与真空块(4)外侧面均固定安装有二号连接件(6),所述一号连接件(5)与二号连接件(6)外侧面靠近上环形壳(1)上方设置有上密封板(7),所述一号连接件(5)与二号连接件(6)外侧面靠近下环形壳(2)下方设置有下密封板(8),所述上密封板(7)与下密封板(8)外侧面均贯穿设置有一号螺栓(9),所述一号连接件(5)与二号连接件(6)外侧面均贯穿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一号电缆(11)外侧面靠近右端固定套设有一号连接头(13),所述二号电缆(12)外侧面靠近左端固定套设有二号连接头(14),所述下密封板(8)上端表面固接有插板(25),所述上密封板(7)下端开设有插槽(26),所述插板(25)上贯穿开设有通孔(27),所述通孔(27)内部贯通设置有二号螺栓(28);所述探火管灭火装置包括储气瓶(31)、容器阀(32)、火探管(33)、气体监测仪(34)、通气管(35)和数据处理器(36),所述火探管(33)的一端和气体监测仪(34)皆通过容器阀(32)与储气瓶(31)连接,所述火探管(33)的另一端与气体监测仪(34)连接,所述火探管(33)缠绕在一号连接头(13)与二号连接头(14)的表面,所述气体监测仪(34)通过通气管(35)与两个环形壳形成的空间连通,所述数据处理器(36)安装在安装架(29)的顶部,且数据处理器(36)与气体监测仪(34)之间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名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灵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