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板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72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散板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扩散板用于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与光源之间。扩散板可以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对应光源设置并用于接收光源产生的光线。出光面背离入光面设置,出光面包括多个光学异形面和多个光学平面,光学平面连接于相邻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其中,进入扩散板内的其中一部分光线于光学平面投射至光学膜片、另一部分光线于光学异形面处改变传播方向后投射至光学膜片;出光面用于与光学膜片间隔设置,且出光面的相邻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随着光学膜片与出光面之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这样设置使光线经光学异形面射出至光学膜片前不会互相干扰造成干涉纹,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散板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扩散板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设备的发展,直下式液晶显示设备已经普遍的应用于大家的生活中,但液晶层本身并不发光,其需要通过背光模组提供高亮度且分布均匀的光线投射至液晶层,以使液晶显示设备能够显示图像。
[0003]相关技术中,为提高显示图像的质量,通常在背光模组的光源前设置扩散板以使光线通过扩散板能够更加均匀的投射至液晶层,但是光线经扩散板扩散投射至光学膜片前,光线容易互相干扰,进而造成干涉纹,影响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散板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在扩散板的出光面设置光学异形面和光学平面,且光学平面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使光线经光学异形面射出至光学膜片前不会互相干扰造成干涉纹,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用于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与光源之间,所述扩散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对应所述光源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出光面背离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出光面包括多个光学异形面和多个光学平面,所述光学平面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
[0006]其中,进入所述扩散板内的其中一部分光线于所述光学平面投射至所述光学膜片、另一部分光线于所述光学异形面处改变传播方向后投射至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出光面用于与所述光学膜片间隔设置,且所述出光面的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出光面之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扩散板的出光面设置光学异形面,从光学异形面射出的光线能够被改变传播方向后射出,以提高安装有本申请扩散板的显示设备的可视角。并设置在扩散板的出光面还包括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光学平面,将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间隔设置,即光线经光学异形面处改变传播方向时,由于存在光学平面间隔,使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射出的光线不会立即出现干涉,以便于满足光学膜片与扩散板间隔设置的安装要求。进一步地,为使经多个光学异形面改变传播方向后的光线在投射至光学膜片前不会互相干扰,设置相邻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需随着光学膜片与出光面之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光学膜片与出光面之间的间距调整相邻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能够使显示设备呈现出更好的显示效果。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异形面为内凹弧面。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包括用于朝向所述光源的基层、设于所述基层远离所述光源一侧的光学微结构,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基层朝向所述光源的表面,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光学异形面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光学平面位于所述基
层背离所述光源的表面,且所述光学平面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的所述光学异形面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光学平面的连接平面、连接于所述连接平面的扩散面,所述扩散面相对于所述光学平面呈夹角设置,进入所述扩散板内的部分光线于所述扩散面处改变传播方向后投射至所述光学膜片。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微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的所述光学异形面包括一个所述连接平面、一个所述扩散面,且所述扩散面连接于所述光学平面。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光学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光学微结构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微结构的所述扩散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连接平面同侧;
[0013]或者多个所述光学微结构两两一组设置,同组内的两个所述光学微结构相对设置,且同组内的两个所述光学微结构的两个所述扩散面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平面之间。
[0014]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微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的所述光学异形面包括一个所述扩散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扩散面的两个所述连接平面。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的所述扩散面为内凹弧面。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光学膜片以及如上所述的扩散板,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扩散板的所述入光面对应所述光源设置,所述扩散板的所述出光面对应所述光学膜片设置。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在扩散板的出光面设置光学异形面,从光学异形面射出的光线能够被改变传播方向后射出,以提高安装有本申请扩散板的显示设备的可视角。并设置在扩散板的出光面还包括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光学平面,将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间隔设置,即光线经光学异形面处改变传播方向时,由于存在光学平面间隔,使相邻的两个光学异形面射出的光线不会立即出现干涉,以便于满足光学膜片与扩散板间隔设置的安装要求。进一步地,为使经多个光学异形面改变传播方向后的光线在投射至光学膜片前不会互相干扰,设置相邻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需随着光学膜片与出光面之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光学膜片与出光面之间的间距调整相邻两个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能够使显示设备呈现出更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为一层式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E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包括基层和光学微结构的侧视图一;
[0023]图4为图3中F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包括基层和光学微结构的侧视图二;
[0025]图6为图5中G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包括基层和光学微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扩散板包括基层和光学微结构的侧视图三;
[0028]图9为图8中H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1]相关技术中,为提高显示图像的质量,通常在背光模组的光源前设置扩散板以使光线通过扩散板能够更加均匀的投射至液晶层,但是光线经扩散板扩散投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用于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与光源之间,所述扩散板包括:入光面,对应所述光源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出光面,背离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出光面包括多个光学异形面和多个光学平面,所述光学平面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其中,进入所述扩散板内的其中一部分光线于所述光学平面投射至所述光学膜片、另一部分光线于所述光学异形面处改变传播方向后投射至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出光面用于与所述光学膜片间隔设置,且所述出光面的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的间距随着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出光面之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异形面为内凹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用于朝向所述光源的基层、设于所述基层远离所述光源一侧的光学微结构,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基层朝向所述光源的表面,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光学异形面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光学平面位于所述基层背离所述光源的表面,且所述光学平面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光学异形面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表面的所述光学异形面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光学平面的连接平面、连接于所述连接平面的扩散面,所述扩散面相对于所述光学平面呈夹角设置,进入所述扩散板内的部分光线于所述扩散面处改变传播方向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