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242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具体包括发动机散热器、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还包括散热总舱体;所述散热总舱体分为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所述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电机中冷散热舱内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发动机散热器安装在发动机散热舱上;所述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安装在电机中冷散热舱上;所述核心机舱上安装有舱体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发动机散热器、电机散热器、中冷散热器分开,独立安装在各个舱体的不同位置,三种散热器具有相对独立的冷热空气流动路径,互不干扰,可以保证三种散热器的进风温度均为环境温度。器的进风温度均为环境温度。器的进风温度均为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面动力系统散热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力单元散热系统由发动机散热器、中冷散热器及电机散热器三部分组成;目前动力单元通用的散热系统采用三个散热器叠放安装在一个支架上的集成安装形式,散热系统工作时,冷空气的流动路径按照叠放次序先后经过第一层散热器(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和第二层散热器(发动机散热器);进入第二层散热器的冷却气体已经通过了第一层散热器而被加热,第二层散热器的进气温度已高于环境温度,导致第二层散热器的效率和效果下降,不能完全发挥出第二层散热器的散热效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动力单元的输出功率,该问题在高温环境下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动力单元通用的散热系统,将多个散热器通过叠加的方式进行集成安装,使得后续的散热器的进气温度已高于环境温度,导致后续散热器的效率和效果下降,不能完全发挥出后续散热器的散热效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进而降低了动力单元的输出功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将各个散热器分布在舱体的不同位置,进行分隔确保各散热器的进出风不受其他系统的影响,实现最大散热效能,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具体包括:
[0006]发动机散热器、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还包括散热总舱体;其中,所述发动机散热器、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采用现有装置即可;<br/>[0007]所述散热总舱体分为三个独立的子舱体,分别为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所述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电机中冷散热舱内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之间进行隔断,空气只能在单个舱室内进行流动,无法在各个舱室进行窜动;
[0008]所述发动机散热器安装在发动机散热舱上;发动机散热器与位于发动机散热舱内的进风口配合,在发动机散热舱内形成气流;所述进风口用于进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用于将风排出,从而在发动机散热舱内形成气流,通过气流的流动带走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
[0009]所述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安装在电机中冷散热舱上;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与位于电机中冷散热舱内的进风口配合,在电机中冷散热舱内形成气流;所述进风口用于进风,所述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用于将风排出,从而在电机中冷散热舱内形成气流,通过气流的流动带走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
[0010]所述核心机舱上安装有舱体散热风扇;舱体散热风扇与位于核心机舱内的进风口
配合,在核心机舱内形成气流;所述进风口用于进风,所述舱体散热风扇用于将风排出,从而在核心机舱内形成气流,通过气流的流动带走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
[0011]所述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竖直排放;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内的三组气流不交叉,不混合;三组气流的排出方向不同,即三组气流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气流动路径,互不干扰,保证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内的进风温度均为环境温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总舱体包括舱体底座,所述舱体底座上安装有舱体骨架;舱体骨架具体的搭建形状根据不同情况可作出相应的改变;所述舱体底座呈长方体状,所述舱体骨架分为三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状,且设置在底座上方;
[0013]所述舱体骨架上安装有起封闭作用的舱体封板,所述舱体骨架内部安装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通过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避免散热总舱体内各风向形成绕流;所述舱体封板主要用于各个舱体的封闭,优选地,用于散热和进风的地方则不需要安装舱体封板,即留出进风口和各个散热器的安装位置;
[0014]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舱体骨架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独立的子舱体,分别为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的设置分隔出了三个子舱体,可以保证各个舱体的进风温度不受核心机舱内发动机自身散热的影响,每个舱室单独散热,不受其他系统的热对流及热辐射影响。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开设在发动机散热舱下方的舱体底座上、核心机舱下方的舱体底座上、电机中冷散热舱下方的舱体底座上、核心机舱的前端、发动机散热舱的前端、电机中冷散热舱的前端;即所述发动机散热舱分别从其下方和前端进风、所述核心机舱分别从其下方和前端进风、所述电机中冷散热舱分别其从下方和前端进风;所述进风口均是设置在舱体底座和各舱室前端的,其空气均是由舱体底座下方和各舱室前端进入到各个舱室内,保证各舱室进气流基本一致,以免形成气流回路,影响通风散热效果。
[0016]核心机舱位于发动机散热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之间;舱体底座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为发动机散热舱、核心机舱和电机中冷散热舱,即三个舱室并排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核心机舱内用于安装发动机和电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核心机舱内安装有发动机和电机,以及相关的其他电气元件;
[0018]所述发动机散热舱上的发动机散热器与核心机舱内的发动机连接,对发动机内部进行散热;所述发动机散热舱主要用于安装发动机散热器,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散热器通过管道与核心机舱内的发动机连接,主要功能是为发动机内部散热;
[0019]所述电机中冷散热舱上的电机散热器与核心机舱内的电机连接,对电机和电机控制器进行散热;所述电机中冷散热舱主要用于安装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优选的,所述电机散热器通过管道与核心机舱内的发动机连接,主要功能是为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内部散热;
[0020]所述电机中冷散热舱上的中冷散热器与核心机舱内的发动机的涡轮增压装置连接,对涡轮增压装置输出的高温气体进行散热;所述中冷散热器通过管道与核心机舱内的发动机的涡轮增压连接,主要功能是为涡轮增压装置输出的高温气体散热;
[0021]所述核心机舱上的舱体散热风扇对核心机舱内的发动机及电机辐射热进行散热。
[0022]进一步地,所述舱体骨架可拆卸的与舱体底座连接;优选地,所述舱体骨架通过螺
栓与舱体底座连接;
[0023]所述舱体封板可拆卸的与舱体骨架连接;优选地,所述舱体封板通过螺栓与舱体骨架连接;
[0024]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可拆卸的与舱体骨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通过螺栓与舱体骨架连接;
[0025]所述发动机散热器可拆卸的设置在发动机散热舱内;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散热器通过螺栓设置在发动机散热舱内,即设置在舱体底座的一侧;
[0026]所述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可拆卸的设置在电机中冷散热舱内;优选地,所述电机散热器和中冷散热器通过螺栓设置在电机中冷散热舱,即设置在舱体底座的另一侧;
[0027]所述舱体散热风扇可拆卸的与核心机舱外的舱体骨架连接;优选地,所述舱体散热风扇通过螺栓设置在舱体骨架上,即所述舱体散热风扇与舱体骨架连接。
[0028]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散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器(1)、电机散热器(2)和中冷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总舱体;所述散热总舱体分为三个独立的子舱体,分别为发动机散热舱(4)、核心机舱(5)和电机中冷散热舱(6);所述发动机散热舱(4)、核心机舱(5)、电机中冷散热舱(6)内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发动机散热器(1)安装在发动机散热舱(4)上;发动机散热器(1)与位于发动机散热舱(4)内的进风口配合,在发动机散热舱(4)内形成气流;所述电机散热器(2)和中冷散热器(3)安装在电机中冷散热舱(6)上;电机散热器(2)和中冷散热器(3)与位于电机中冷散热舱(6)内的进风口配合,在电机中冷散热舱(6)内形成气流;所述核心机舱(5)上安装有舱体散热风扇(7);舱体散热风扇(7)与位于核心机舱(5)内的进风口配合,在核心机舱(5)内形成气流;所述电机散热器(2)和中冷散热器(3)竖直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总舱体包括舱体底座(41),所述舱体底座(41)上安装有舱体骨架(42);所述舱体骨架(42)上安装有起封闭作用的舱体封板(43),所述舱体骨架(42)内部安装有第一分隔板(44)和第二分隔板(45);所述第一分隔板(44)和第二分隔板(45)将舱体骨架(4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独立的子舱体,分别为发动机散热舱(4)、核心机舱(5)和电机中冷散热舱(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在发动机散热舱(4)下方的舱体底座(41)上、核心机舱(5)下方的舱体底座(41)上、电机中冷散热舱(6)下方的舱体底座(41)上、核心机舱(5)的前端、发动机散热舱(4)的前端、电机中冷散热舱(6)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隔式动力单元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机舱(5)位于发动机散热舱(4)和电机中冷散热舱(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春风王盛龙曾赣生秦建飞乔洪涛郭川陈尧吴恒戴冲黎塑飞周啟帆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