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14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包括格构梁本体、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和预应力锚索,所述格构梁本体包括横向格构梁和纵向格构梁,多个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纵横交叉形成多个格构框格,所述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位于格构框格内,所述预应力锚索位于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的交叉处,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的顶部均开设用于容纳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的生态槽,所述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均含有种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支护和生态性能,施工养护后可直接复绿,保证绿化效果,生态美观,可用于解决高陡边坡喷播修复难题,保证边坡稳定性。保证边坡稳定性。保证边坡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修复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

技术介绍

[0002]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会产生大量的矿山废弃地,不仅直接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特别是,露天废弃矿山存在大量高陡边坡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国家对矿山生态修复的不断重视,研究更为完善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0003]目前,对于高陡边坡修复,格构梁毋庸置疑是比较好的支护方式。但是,传统格构梁主要以混凝土材料为主,施工完成后影响美观,生态性能差。同时,格构梁坡面如需绿化,还需增加喷播或种植环节,导致施工周期增加,且该工法基层较薄,植被生长环境欠佳,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包括格构梁本体、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和预应力锚索,所述格构梁本体包括横向格构梁和纵向格构梁,多个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纵横交叉形成多个格构框格,所述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位于格构框格内,所述预应力锚索位于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的交叉处,用于将格构梁本体锚固在岩质边坡上,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的顶部均开设用于容纳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的生态槽,所述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均含有种子。
[0007]进一步,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0008]进一步,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中混凝土强度为C25。
[0009]进一步,相邻横向格构梁的间距为2.5

3m,相邻纵向格构梁的间距为2.5

3m。
[0010]进一步,所述预应力锚索为压力分散型锚索。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包括生态棒和第一混合基质,所述生态棒通过锚固筋固定在生态槽内,所述第一混合基质铺设于生态棒表面。
[0012]进一步,所述生态棒的材质为丙纶。
[0013]进一步,所述格构框格内设有金属网,且金属网与纵向格构梁、横向格构梁的钢筋绑扎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金属网为镀锌钢丝网。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包括生态垫和第二混合基质,所述生态垫通过锚固钉固定在岩质边坡上,所述第二混合基质铺设于生态垫表面。
[0016]进一步,所述锚固钉嵌入岩质边坡的长度不小于5cm。
[0017]进一步,所述生态垫采用尼龙绳拼接缝合而成。
[0018]进一步,所述生态棒和生态垫内含有稻壳子、复合肥、生态土和种子。
[0019]进一步,所述种子为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或爬山虎。
[0020]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基质和第二混合基质内含有稻壳子、锯末、蛭石和珍珠岩。
[0021]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基质和第二混合基质为孔隙结构,且压实度0.70

0.80。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将格构梁本体、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和预应力锚索结合形成可靠的生态修复整体架构,兼具支护和生态性能,施工养护后可直接复绿,保证绿化效果,生态美观。
[0024]2、无需增加喷播或种植环节,加快施工周期,施工和养护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植被生长环境较佳,可保证存活率,尤其适用于修复高陡边坡。
[0025]3、生态棒锚固于生态槽内,同时,生态垫锚固于岩质边坡上,有效形成边坡植物生长的载体,解决高陡边坡喷播修复难题,保证边坡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8]图3是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9]附图中:1

纵向格构梁、2

横向格构梁、3

预应力锚索、4

生态槽、41

生态棒、42

第一混合基质、43

生态槽的槽底、44

锚固筋、5

格构框格、51

岩质边坡、52

生态垫、53

锚固钉、54

金属网、55

第二混合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包括格构梁本体、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和预应力锚索3,所述格构梁本体包括横向格构梁2和纵向格构梁1,所述预应力锚索3位于所述横向格构梁2和所述纵向格构梁1的交叉处,用于将格构梁本体锚固在岩质边坡上。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锚索3为压力分散型锚索。
[0034]所述横向格构梁2和所述纵向格构梁1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优选的,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中混凝土强度为C25。同时,相邻横向格构梁2的间距为2.5

3m,相邻纵向格构梁1的间距为2.5

3m。相对应的,相邻预应力锚索3的间距为2.5

3m。
[0035]所述横向格构梁2和所述纵向格构梁1的顶部均开设用于容纳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的生态槽4,所述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包括生态棒41和第一混合基质42,所述生态棒41的
材质为丙纶,同时,所述生态棒41通过锚固筋44固定在生态槽的槽底43,所述第一混合基质42铺设于生态棒41表面。
[0036]多个所述横向格构梁2和所述纵向格构梁1纵横交叉形成多个格构框格5,所述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位于格构框格5内。所述格构框格5内设有金属网54,且金属网54与纵向格构梁1、横向格构梁2的钢筋绑扎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网54为镀锌钢丝网。所述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包括生态垫52和第二混合基质55,所述生态垫52采用尼龙绳拼接缝合而成,同时,所述生态垫52通过锚固钉53固定在岩质边坡51上,所述第二混合基质55铺设于生态垫52表面。所述锚固钉53嵌入岩质边坡51的长度不小于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构梁本体、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和预应力锚索,所述格构梁本体包括横向格构梁和纵向格构梁,多个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纵横交叉形成多个格构框格,所述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位于格构框格内,所述预应力锚索位于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的交叉处,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的顶部均开设用于容纳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的生态槽,所述第一植被保育基质层、第二植被保育基质层均含有种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格构梁和所述纵向格构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相邻横向格构梁的间距为2.5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曹占强葛亚军戴小东常跃畅许莽许飞林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