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99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涉及玻纤毡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脚,还包括安装结构以及固定键,所述底脚的顶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空腔,且底板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单向螺纹杆,且单向螺纹杆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块的顶端安装有固定环板,且固定键位于固定环板内部的前后两端,所述安装结构位于底板内部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螺纹块带动活动板,使活动板相互靠近,通过活动板带动插杆,使插杆插入插槽的内部,即可将上料辊筒活动固定,该结构实现了对辊筒的固定,且可以适用于多种长度的辊筒,适用性较好。适用性较好。适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纤毡加工
,具体为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玻纤毡是指由玻璃纤维单丝交织成网状,用树脂黏结剂固化而成的无纺织物,在玻纤毡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自动上料装置对其进行输送。
[0003]传统的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将玻纤毡缠绕在输送辊筒上,通过输送辊筒的转动,将其玻纤毡从其外壁旋出,通过传送带输送到需要进行加工的工序当中。
[0004]传统的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一种装置智能适用于一个长度的输送辊筒,适用性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适用性较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脚,还包括安装结构以及固定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脚(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结构以及固定键(9);所述底脚(1)的顶端安装有底板(2),且底板(2)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空腔(5),且底板(2)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安装有单向螺纹杆(4),且单向螺纹杆(4)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3),所述第一螺纹块(3)的顶端安装有固定环板(7),且固定键(9)位于固定环板(7)内部的前后两端;所述安装结构位于底板(2)内部远离伺服电机(6)的一侧;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二空腔(14),且第二空腔(14)内部的后端通过转轴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3),所述双向螺纹杆(13)的前端安装有旋钮(12),且双向螺纹杆(13)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纹块(17),且第二螺纹块(17)的顶端均安装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之间均设置有上料辊筒(8),所述上料辊筒(8)的外壁套设有玻纤毡筒(10),且上料辊筒(8)前后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插槽(15),所述活动板(11)靠近上料辊筒(8)的一端均安装有插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螺纹杆(4)的一端穿过底板(2)延伸至第一空腔(5)内部的一侧,且单向螺纹杆(4)通过转轴安装于第一空腔(5)内部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13)的前端穿过底板(2),且双向螺纹杆(13)的前端延伸至底板(2)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玻纤毡的多层材料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斌戈申刘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银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