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由一定极对数的永磁体镶嵌在铁芯表面或者嵌入铁芯内部构成。永磁体多采用钕铁硼等高矫顽力,高渗磁感应密度的稀土永磁材料制作而成。此转子的永久磁钢的作用和有刷电机所用的永久磁钢作用相类似,都是在电机气隙中建立足够的磁场,其不同之处在于无刷直流电机中的永久磁钢装在转子上面,而有刷电机的磁钢装在定子上面。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结构多采用表面粘贴式磁极,又称瓦形磁极。表面粘贴式磁极即在铁芯外表面粘贴径向充磁的瓦片性稀土永磁体,合理设计便可得到方波形式的气隙磁通密度。
[0003]传统的转子组装工艺大多数都由操作人员通过转子对应工序的设备单独作业,工序之间的物料移送由人工转送完成,组装完成后的转子壳体也需要人工作业逐个取出,取离工位靠近机械加工位置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电机转子的生产效率低,不利于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输送装置;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的输入端,所述上料装置用于输出待组装转子壳体至所述直线输送装置上;入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上,所述入磁装置用于将磁体插接在转子壳体上且剔除磁通量不合格的不良品;转子中轴、端盖和叶扇自动组装系统,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入磁装置的输出端一侧,所述转子中轴、端盖和叶扇自动组装系统用于安装转子的中轴、端盖和叶扇;下料装置,包括安装座、进料机构、移载机构、压盖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转子中轴、端盖和叶扇自动组装系统的输出端,所述进料机构和所述移载机构沿转子壳体移动方向依次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压盖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转子中轴、端盖和叶扇自动组装系统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的输入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出料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移载机构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进料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输送线和角度调节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角度调节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输送夹持在所述角度调节夹持组件输出端的转子壳体至所述移载机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夹持组件包括竖直驱动部、旋转驱动件和夹持件,所述竖直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所述旋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竖直驱动部的输出端,所述夹持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竖直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驱动方向互为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直线导轨、第一驱动件和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直线导轨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移动座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滑动适配,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座驱动连接;所述竖直驱动部包括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移动座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直线导轨铺设在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第二移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座驱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线、第二移动台和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汤根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诺元电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