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52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包括料管,所述料管的中部为波纹管,所述料管的外侧通过第一夹爪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料管的外侧通过第二夹爪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支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通过竖管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右侧通过支板固定安装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左侧安装有叶轮,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该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具有扩大撒料范围的优点,解决了目前风送投料的排料管均为固定状态,饲料通过排料管排出时撒料的范围有限,导致鱼槽内鱼在小范围内争夺饲料,使得体质较弱的鱼很难得到充足的饲料,久而久之更为消瘦的问题。消瘦的问题。消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稻渔共生设备
,具体是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稻渔共生也称之为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0003]现有技术中,稻渔养殖需要对鱼进行定时喂料,为了减少人工成本,风送投料成为现代自动投料的主流,风送投料设备通过风力将饲料吹入管道,管道再将饲料传输到鱼槽内,但目前风送投料的排料管均为固定状态,饲料通过排料管排出时撒料的范围有限,导致鱼槽内鱼在小范围内争夺饲料,使得体质较弱的鱼很难得到充足的饲料,久而久之更为消瘦,故而提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包括料管,所述料管的中部为波纹管,所述料管的外侧通过第一夹爪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料管的外侧通过第二夹爪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支架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通过竖管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右侧通过支板固定安装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左侧安装有叶轮,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偏心柱,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连接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的结构相同,第一夹爪由三个弧形板组成圆形,位于底部的弧形板与支架固定连接,底部的弧形板通过合页将其余两个弧形板固定连接,顶部两个弧形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座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滑孔呈左右方向开设,所述偏心柱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位于滑动座的滑孔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和固定架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且滑轨引导固定架前后滑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限位管底部的传动箱,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叶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与叶轮的外侧均通过轴承与传动箱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两个侧板位于齿轮的正面与背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通过水流带动叶轮转动,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使滑动座前后滑动,带动滑动座与齿条进行滑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连接轴和第二夹爪摇摆从而带动料管的右端进行摇摆,从而达到了扩大撒料范围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中第一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中滑动座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19]图5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中传动箱的结构剖面图;
[0020]图6为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中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料管;2、波纹管;3、第一夹爪;4、支架;5、连接板;6、滑动座;7、支板;8、第二夹爪;9、竖管;10、连接轴;11、齿轮;12、侧板;13、齿条;14、底座;15、滑轨;16、固定架;17、转盘;18、限位管;19、传动箱;20、叶轮、21;偏心柱、22、滑孔;23、传动轴;24、第一锥形齿轮;25、第二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包括料管1,所述料管1的中部为波纹管2,所述料管1的外侧通过第一夹爪3固定安装有支架4,所述料管1 的外侧通过第二夹爪8固定安装有连接轴10,所述支架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右侧通过竖管9与连接轴10转动连接,所述支架4的右侧通过支板7固定安装有限位管18,所述限位管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左侧安装有叶轮 20,所述限位管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3,所述传动轴2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7,所述转盘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偏心柱21,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座6,所述滑动座 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齿条13,所述连接轴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齿条13啮合的齿轮11,由于实际使用时,水流方向与料管1的方向相同,想要依靠水流的动力驱动料管1做出摇摆动作,需要传动组件进行传动,改变动力传输的方向,来实现料管1的摇摆动作。
[00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爪3与第二夹爪8的结构相同,第一夹爪3由
三个弧形板组成圆形,位于底部的弧形板与支架4固定连接,底部的弧形板通过合页将其余两个弧形板固定连接,顶部两个弧形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夹爪3与第二夹爪8用与夹持料管1的两侧,第一夹爪3固定,第二夹爪8进行摇摆,使料管1的右端根据第二夹爪 8的动作压缩波纹管2,并随着第二夹爪8的动作进行摇摆。
[00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座6的内部开设有滑孔22,滑孔22呈左右方向开设,所述偏心柱2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位于滑动座6的滑孔22内部,转盘17 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偏心柱21进行位移,偏心柱21位于在滑孔22内部滑动同时带动滑动座6 进行移动,滑动座6的移动轨迹受到底座14的限位,因此在转盘17转动过程中滑动座6会在底座14的限制下进行前后滑动。
[00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4和固定架16之间通过滑轨15滑动连接,且滑轨15引导固定架16前后滑动,滑轨15为现有技术,滑轨15又称导轨、滑道、是指固定在家具的柜体上,供家具的抽屉或柜板出入活动的五金连接部件,滑轨适用于橱柜、家具、公文柜、浴室柜等木制与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包括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1)的中部为波纹管(2),所述料管(1)的外侧通过第一夹爪(3)固定安装有支架(4),所述料管(1)的外侧通过第二夹爪(8)固定安装有连接轴(10),所述支架(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右侧通过竖管(9)与连接轴(10)转动连接,所述支架(4)的右侧通过支板(7)固定安装有限位管(18),所述限位管(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左侧安装有叶轮(20),所述限位管(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3),所述传动轴(2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7),所述转盘(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偏心柱(21),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座(6),所述滑动座(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齿条(13),所述连接轴(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齿条(13)啮合的齿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渔共生养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3)与第二夹爪(8)的结构相同,第一夹爪(3)由三个弧形板组成圆形,位于底部的弧形板与支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伟管卫兵张朝阳李斌马金林邱小琮马虎周学林王小奕堇学锋杨柳石常晋徐铖元黄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