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岸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34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堤岸防护结构,包括有阶梯式生态挡墙、回填石、砼底板,其中阶梯式生态挡墙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上,砼底板固定在堤岸的斜坡底部所在平面,回填石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与阶梯式生态挡墙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起到了加固堤岸的作用,而且在框架内种植植被,固坡的同时起到了绿化以及净化水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堤岸的防护结构。的防护结构。的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岸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堤岸结构,特别是一种堤岸防护结构,属于堤岸防护结构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治理理念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注重原始群落、生物生境的保护,兼顾河道水环境改善、防止水土流失,为水生植物生长、水生动物繁殖、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优先考虑植物护坡,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土工合成材料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
[0003]生态护岸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既能有效减小水流和波浪对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又能美化造景、维护生态环境的新型护岸形式。在怀集冷坑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根据当地条件,双甘村支流汇入冷坑水汇入口有较好的天然条件建设景观亮点。拟建景观亮点地靠近人村和竹林,适合采用生态护岸对岸坡进行治理,同时也能使景观亮点与护岸连城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堤岸防护结构。本技术不仅起到了加固堤岸的作用,而且在框架内种植植被,固坡的同时起到了绿化以及净化水质的作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堤岸防护结构,包括有阶梯式生态挡墙、回填石、砼底板,其中阶梯式生态挡墙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上,砼底板固定在堤岸的斜坡底部所在平面,回填石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与阶梯式生态挡墙之间。
[0006]本技术的堤岸防护结构,将生态框挡墙护岸与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景观亮点设置的结合。景观亮点设于河岸边,在满足生态景观的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河道防冲刷的要求。在实际运用中,生态框挡墙护岸的抗侵蚀效应较好,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生长的植物根系加强了固土保土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不仅起到了加固堤岸的作用,而且在框架内种植植被,固坡的同时起到了绿化以及净化水质的作用。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堤岸防护结构。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堤岸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阶梯式生态挡墙的俯视图;
[0009]图3为本技术阶梯式生态挡墙的剖面图;
[0010]图4为本技术阶梯式生态挡墙的侧视图;
[0011]图5为本技术阶梯式生态挡墙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
[0013]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堤岸防护结构,包括有阶梯式生态挡墙1、回填石2、砼底板3,其中阶梯式生态挡墙1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上,砼底板3固定在堤岸的斜坡底部所在平面,回填石2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与阶梯式生态挡墙1之间。
[0014]本实施例中,上述阶梯式生态挡墙1的底部外侧及砼底板3的外侧设置有护脚4。
[0015]本实施例中,上述阶梯式生态挡墙1包括有若干空心框体11,堤岸斜坡的底部平面上沿河道长度方向砌筑一层水平排列在一起的空心框体11,再沿堤岸斜坡在第一层空心框体上砌筑第二层空心框体,一直到堤岸斜坡的顶部,形成阶梯式的堤岸斜坡,上层的每一个空心框体11压在下层的两个空心框体11之间,最后在每个空心框体11 内部填充土,并在各层的空心框体内种植植物。
[0016]本实施例中,上述各个空心框体11之间的缝隙用混凝土连接。
[0017]本实施例中,上述上层的空心框体11压在下层的空心框体11上的接触面积为整个空心框体11所占面积的三分之一.
[0018]本实施例中,上述每个空心框体11内部填充土,并在各层的空心框体内种植植物。
[0019]为便于安装,上述阶梯式生态挡墙1还设有吊装孔5。本实施例中,阶梯式生态挡墙1设有3个吊装孔5,3个吊装孔5的圆心连接为三角形。
[0020]此外。上述阶梯式生态挡墙1的两端还设有用于相邻阶梯式生态挡墙1之间进行连接的螺栓连接孔6。
[0021]本实施例中,上述回填石2为碎石。上述回填石2的回填厚度为 20mm。
[0022]本实施例中,上述砼底板3是C25砼底板。上述砼底板3的厚度是 200mm;上述护脚4是抛石护脚,护脚4的厚度是500mm。
[0023]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传统护坡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需采取护坡处理。目前常用的护坡型式有生态框挡墙护坡、混凝土挡墙护坡、浆砌石挡墙等护坡型式。对比如下:
[0024][0025]由上表可看出生态框挡墙护岸无论造价还是生态性都有很大优势,混凝土挡墙护岸使用的最为广泛,其可靠的结构稳定性比另两种方案较好,具有良好的防冲刷性能,且结构稳定性较好,梯级生态框挡墙绿化效果好,可实现坡脚至坡顶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乔、灌、草)等一系列护坡植物,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构成完善的生态护岸系统。不仅能满足挡土墙的使用功能,还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0026]生态框挡墙护岸与传统的浆砌石或混凝土挡土墙有以下区别:
[0027]原来传统样式的浆砌石施工难度稍高,且必须设置排水孔,沉降缝等附属结构,给其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且浆砌石施工必须有专门的机械来辅助施工。对于施工时间,浆砌石挡墙也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在冬天或是雨季施工,而绿格挡墙则不存在这些限制,任意时候都能施工。
[0028]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态框挡墙护岸可以在生态性上面,混凝土面层不可实现绿化,而生态框挡墙护岸可以实现绿化。在生态框箱体里进行覆土并植草,可以很快的实现绿化效果。
[0029]第三点就是生态框挡墙护岸在基础处理方面,浆砌石对基础的要求较高,设计较
复杂,而网箱挡墙对基础要求较低,基本不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因此能节省大量基础处理费用。
[0030]第四点生态框挡墙护岸相对于砌石挡墙在后期维护及安全性上面,混凝土挡墙需要检查排水孔是否发生堵塞,是否发生不均匀沉降,而生态框挡墙护岸完工之后基本不需要维护。
[0031]因此,生态框挡墙护岸十分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景观营造。
[0032]本技术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0033](1)材料
[0034]生态框为预制混凝土产品。基本按照200*100*50厘米的制作标准而定,也可以在提交订单后联系厂家进行定制打造,一般模具工厂都是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进行生产,以保证模具满足工程的需要。空心框体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内部是空心的,高度为30cm至40cm,空心框体的面积为0.25平方米。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30。
[0035](2)施工
[0036]施工顺序:施工准备

C30混凝土框构件制作

现浇后部绿化砼浇注

中部营养材料配制及安装

现浇前部绿化混凝土

填充脱碱剂即盐碱改良材料

客土及草籽回填或直接铺种草坪。
[0037]本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景观营造的一种护岸挡土墙形式,属于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安全与生态景观结合的创新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阶梯式生态挡墙、回填石、砼底板,其中阶梯式生态挡墙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上,砼底板固定在堤岸的斜坡底部所在平面,回填石设置在堤岸的斜坡与阶梯式生态挡墙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阶梯式生态挡墙的底部外侧及砼底板的外侧设置有护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阶梯式生态挡墙包括有若干空心框体,堤岸斜坡的底部平面上沿河道长度方向砌筑一层水平排列在一起的空心框体,再沿堤岸斜坡在第一层空心框体上砌筑第二层空心框体,一直到堤岸斜坡的顶部,形成阶梯式的堤岸斜坡,上层的每一个空心框体压在下层的两个空心框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堤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博梁志鸿钟伟泉钟兴昌吴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灏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