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受电装置、无线送电装置、无线耳机、LED装置以及无线送电受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受电装置、无线送电装置以及使用它们的无线送电受电技术,涉及例如对IoT设备、便携终端等小型便携设备的电池非接触地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向安装于旋转体等的传感器等的无线供电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在便携终端等便携设备等中,小型、薄型化得到发展,但另一方面,充电时的连接器连接很麻烦,利用无线供电的充电的需求在增加。在无线供电中,研究了使用微波等电波的方式、使用磁场耦合的电磁感应方式等。其中,电磁感应方式由于传送距离虽然为几cm左右但在送电受电中使用的线圈的传送效率得到90%左右的高的效率,所以面向便携设备的无线充电设备的产品化得到发展。相对于此,使用GHz频带的微波供电虽然传送效率差,但能够期待几m左右的传送距离,因此例如还能够期待利用便携设备进行通话的同时的基于无线电力传送的充电、向为了检测煤气、自来水的使用量而设置的传感器类等IoT设备的无线充电,所以期望实用化。
[0003]专利文献1是实现使用微波的无线电力传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RFID响应器;信标信号振荡器,生成信标信号;受电天线;RFID
‑
信标切换开关,连接到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所述RFID响应器以及所述受电天线中的每一个;以及受电侧控制电路,进行所述RFID
‑
信标切换开关的切换控制,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连接到所述RFID
‑
信标切换开关的第1输入端,所述RFID响应器连接到所述RFID
‑
信标切换开关的第2输入端,所述受电天线连接到所述RFID
‑
信标切换开关的第1输出端,当在所述无线受电装置中无发送所述信标信号的电力的情况下,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将所述RFID响应器和所述受电天线连接,并且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连接控制与所述受电天线非连接的第1系统,当在所述无线受电装置中有发送所述信标信号的电力的情况下,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将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和所述受电天线连接,并且所述RFID响应器连接控制与所述受电天线非连接的第2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整流天线,对所述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进行整流;以及电池,所述整流天线连接于所述RFID
‑
信标切换开关的第2输出端与所述电池之间,所述整流天线整流后的电力被充电到所述电池,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在所述电池的剩余量小于所述信标信号的发送所需的剩余量的情况下连接控制所述第1系统,在所述电池的剩余量为所述信标信号的发送所需的剩余量以上的情况下连接控制所述第2系统,在所述受电天线正在受电的情况下将所述受电天线和所述整流天线连接,并且连接控制与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以及所述RFID响应器中的任意一个都非连接的第3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在连接控制所述第3系统之后,以预先决定的周期交替地切换控制所述第2系统和所述第3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响应器、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以及所述整流天线被串联地连接,所述RFID
‑
信标切换开关被构成为包括漏极和源极被连接在所述RFID响应器与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之间的第1场效应晶体管、漏极和源极被连接在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与所述整流天线之间的第2场效应晶体管、以及漏极和源极被连接在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与所述受电侧控制电路之间的第3场效应晶体管。5.一种无线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RFID响应器;RFID天线,连接到所述RFID响应器,发送RFID响应信号;信标信号振荡器,生成信标信号;受电天线;
信标
‑
电力系统切换开关,连接到所述信标信号振荡器以及所述受电天线中的每一个;整流天线,对所述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进行整流;以及受电侧控制电路,进行所述信标
‑
电力系统切换开关的切换控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胜英,矢作保夫,秋山仁,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