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吹气顶出式油压机构用于VR镜框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115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吹气顶出式油压机构用于VR镜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点胶机、两个物料容器、混合装置、多个料盒、油压机、油压转注模具、加热装置、吹气装置和多个测量夹具组成,油压转注模具设有母模、公模、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六个公模镶件和六个吹气流道,母模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和多个母模加热棒,公模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和多个公模加热棒,每个公模镶件下部设有多个顶出杆,主要用于VR镜框项目中,利用油压机台实现了液态硅胶转注,能够实现多穴的液态产品成型,在模具上实现了加热,定型快速、节能降耗,在模具内加设吹气机制能够便于脱模,不需要液态注射机,从而降低了机台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吹气顶出式油压机构用于VR镜框的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液态胶产品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吹气顶出式油压机构用于VR镜框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从VR技术被提出、应用到现在,其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在整套VR系统中,VR头显以及VR眼镜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是人们体验VR虚拟仿真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因此,VR眼镜佩戴的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体验程度,由于VR眼镜佩戴需要与人脸面部进行接触并加以固定,而且还要对VR可视部件进行嵌入固定,所以选用了硅胶材质作为接触介质,目前对于VR镜框的生产基本都是采用油压成型,加之VR镜框产品在局部位置处的厚度较薄,所以在开模时会出现断裂现象,这是油压成型过程中缺乏保护机制以及精确成型辅助所造成的质量问题,而注塑设备价格昂贵,需要重新购置和重新开模,成本较高;综上所述,需要重新对油压设备的构造进行设计,使其能够便于脱模、有利于生产,同时还能够节能降耗、节约成本,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VR镜框生产项目中,利用油压机台实现了液态硅胶转注,能够实现多穴的液态产品成型,并且形成独立料腔,降低了油压设备的能耗,此外,在模具上实现了加热,定型快速、节能降耗、节约成本,在模具内加设吹气机制能够便于脱模、有利于生产,降低人工工作强度,通过油压设备结合加热吹气顶出式的结构设计,进而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地对VR镜框的注胶生产进行把控,不需要液态注射机,从而降低了机台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VR镜框油压转注成型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吹气顶出式油压机构用于VR镜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构由点胶机、两个物料容器、混合装置、多个料盒、油压机、油压转注模具、加热装置、吹气装置和多个测量夹具组成,所述两个物料容器位于点胶机的一侧,所述两个物料容器均与点胶机为固定连接,所述混合装置位于点胶机与两个物料容器的连接位置处,所述混合装置与点胶机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料盒位于点胶机的内侧,所述料盒与点胶机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油压机位于点胶机的下一级,所述油压转注模具位于油压机的内部,所述油压转注模具与油压机为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油压机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与油压机为固定连接,所述吹气装置位于油压机的内部,所述吹气装置与油压机为固定连接,所述油压转注模具上还设有母模、公模、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六个公模镶件和六个吹气流道,所述母模位于油压转注模具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所述母模与油压转注模具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公模位于油压转注模具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公模与油压转注模具为
可拆卸连接,所述母模上还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和多个母模加热棒,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匀分布在母模的内侧,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与母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母模加热棒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分布在母模的内部,所述多个母模加热棒均与母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公模上还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和多个公模加热棒,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匀分布在公模的内侧,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与公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公模加热棒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分布在公模的内部,所述多个公模加热棒均与公模为固定连接,所述母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分布位置关系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分布位置关系相同,所述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分别对应位于母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内部,所述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均与油压转注模具为固定连接,所述六个公模镶件分别对应位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内部,所述六个公模镶件均与公模为可拆卸连接,任意所述公模镶件上还设有多个顶出杆,所述多个顶出杆均匀分布在公模镶件的下部,所述多个顶出杆均与公模为活动连接,所述六个吹气流道分别对应位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内部,并且任意所述吹气流道穿过公模并延伸到公模镶件的内部,所述六个吹气流道均与公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测量夹具位于油压机的下一级,所述多个测量夹具与油压机为活动连接;
[0005]步骤一、点胶配置:操作人员将需要混合的A组分液态硅胶以及B组分液态硅胶分别放入两个物料容器中,这两个物料容器的管路都通向混合装置,经过混合装置对A组分液态硅胶以及B组分液态硅胶的混合处理后,混合后的液态硅胶沿着管路进入点胶机,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点胶机来进行混合后的液态硅胶的输出配置,经过点胶机输出后的混合后的液态硅胶利用料盒进行装载;
[0006]步骤二、送料及保存:经过点胶机输出后的混合后的液态硅胶利用料盒进行装载和保存,并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输送,将装载有混合液态硅胶的料盒输送到油压机的位置处,每个料盒用于后续模具加工中的单独成品件的成型配送;
[0007]步骤三、手动上料:首先,操作人员启动油压机上的油压转注模具的开关,将油压转注模具置于开模状态,接着,检查油压转注模具中的母模与公模的合模状态,将母模与公模合模,然后,操作人员将输送到油压机位置处的料盒中的混合液态硅胶倒入油压转注模具中的母模中的转注进胶结构中,由于母模内侧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六个料盒中的混合液态硅胶来依次完成母模内侧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上料;
[0008]步骤四、合模转注成型:由于母模以及公模的内侧都各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并且母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分布位置关系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分布位置关系相同,使得母模与公模合模后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形成六穴结构,同时每个转注进胶结构的结构也是独立料腔,母模中的每个转注进胶结构都配有一个转注进胶流道,当母模与公模合模后,母模内侧每个转注进胶结构配有的转注进胶流道就会与公模的各个转注进胶结构所对应,从而在母模与公模合模状态后的每个转注进胶结构所形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一个独立炮嘴,待母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依次上料完毕后,操作人员启动油压机上的油压转注模具的控制开关,在油压转注模具合模压力的驱动下,将母模内侧的各个转注进胶结构中的混合液态硅胶沿着各个转注进胶流道进入母模与公模合模状态后的每个转注进胶结构中,在公模内侧的每个转注进胶结构中还装有一个公模镶件,每个公模镶件均与公模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便于更换和清理,每个公模镶件对应母模内侧的各个
转注进胶结构中的转注进胶流道,这样经过转注进胶流道对混合液态硅胶的输出,可以使得合模状态的母模与公模中的各个转注进胶结构在公模镶件的位置处定型,此外,在母模的内部还装有多个母模加热棒,这些母模加热棒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分布,同样地,在公模的内部还装有多个公模加热棒,这些公模加热棒也是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分布,当油压机一旦被启动,就会同时启动加热装置,使得母模和公模中的这些母模加热棒和公模加热棒产生升温并维持在设定的温度,当混合液态硅胶转注的时候,能够对转注的混合液态硅胶进行加热,防止凝固,便于混合液态硅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吹气顶出式油压机构用于VR镜框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构由点胶机、两个物料容器、混合装置、多个料盒、油压机、油压转注模具、加热装置、吹气装置和多个测量夹具组成,所述两个物料容器位于点胶机的一侧,所述两个物料容器均与点胶机为固定连接,所述混合装置位于点胶机与两个物料容器的连接位置处,所述混合装置与点胶机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料盒位于点胶机的内侧,所述料盒与点胶机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油压机位于点胶机的下一级,所述油压转注模具位于油压机的内部,所述油压转注模具与油压机为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油压机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与油压机为固定连接,所述吹气装置位于油压机的内部,所述吹气装置与油压机为固定连接,所述油压转注模具上还设有母模、公模、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六个公模镶件和六个吹气流道,所述母模位于油压转注模具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所述母模与油压转注模具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公模位于油压转注模具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所述公模与油压转注模具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母模上还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和多个母模加热棒,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匀分布在母模的内侧,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与母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母模加热棒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分布在母模的内部,所述多个母模加热棒均与母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公模上还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和多个公模加热棒,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匀分布在公模的内侧,所述六个转注进胶结构均与公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公模加热棒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分布在公模的内部,所述多个公模加热棒均与公模为固定连接,所述母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分布位置关系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分布位置关系相同,所述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分别对应位于母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内部,所述六个转注进胶流道均与油压转注模具为固定连接,所述六个公模镶件分别对应位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内部,所述六个公模镶件均与公模为可拆卸连接,任意所述公模镶件上还设有多个顶出杆,所述多个顶出杆均匀分布在公模镶件的下部,所述多个顶出杆均与公模为活动连接,所述六个吹气流道分别对应位于公模内侧的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内部,并且任意所述吹气流道穿过公模并延伸到公模镶件的内部,所述六个吹气流道均与公模为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测量夹具位于油压机的下一级,所述多个测量夹具与油压机为活动连接;步骤一、点胶配置:操作人员将需要混合的A组分液态硅胶以及B组分液态硅胶分别放入两个物料容器中,这两个物料容器的管路都通向混合装置,经过混合装置对A组分液态硅胶以及B组分液态硅胶的混合处理后,混合后的液态硅胶沿着管路进入点胶机,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点胶机来进行混合后的液态硅胶的输出配置,经过点胶机输出后的混合后的液态硅胶利用料盒进行装载;步骤二、送料及保存:经过点胶机输出后的混合后的液态硅胶利用料盒进行装载和保存,并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输送,将装载有混合液态硅胶的料盒输送到油压机的位置处,每个料盒用于后续模具加工中的单独成品件的成型配送;步骤三、手动上料:首先,操作人员启动油压机上的油压转注模具的开关,将油压转注模具置于开模状态,接着,检查油压转注模具中的母模与公模的合模状态,将母模与公模合模,然后,操作人员将输送到油压机位置处的料盒中的混合液态硅胶倒入油压转注模具中的母模中的转注进胶结构中,由于母模内侧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六个料盒中的混合液态硅胶来依次完成母模内侧设有六个转注进胶结构的上料;
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琮魏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卓韩一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