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99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设置在清淤设备后方独立运行的垃圾传送小车;清淤设备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前端可全方位灵活摆动的淤泥清理机构、贯穿机体且前端呈喇叭口、末端设有旋转门的链条输送机构、以及设置于机体下方的履带行走机构;垃圾传送小车包括料斗和设置于料斗下方的轮式行走机构。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在垃圾转运过程中不妨碍清淤过程的正常进行,显著提升清淤效率;同时,喇叭口式设计也使铲斗方便铲除清淤设备两侧的垃圾,实现无死角清淤;链条式输送机构改变了以往抽吸式作业方式,有效避免了大块垃圾对传统清淤系统的堵塞;此外,旋转门的安装有效避免了料斗内的堆料问题,减少了倾倒次数,进一步提升效率。步提升效率。步提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暗涵清淤设备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许多城市河道空间不断被侵占、挤压,河道上方被人为铺设水泥板,再在水泥板上覆盖路基或房基,修桥、修路、建楼房等,原有的河道就改造成了暗涵。伴随着大量污水被直排入暗涵,黑暗、密闭的河道空间内随之产生厌氧发臭、淤泥沉积等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黑臭”通道加以整治,将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破坏城市形象。
[0003]然而,由于暗涵清理需要在密闭空间作业,而暗涵内淤泥经多年沉积,聚积着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施工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作业,施工安全隐患大、效率低;此外,由于汛期降雨频繁,施工风险较高,多数工程只能抢抓非雨季施工,时间短、工期紧、任务重,人工清淤施工难度极大,费时费力;因此,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应运而生。但现存的水下清淤机器人普遍是一体化设计,在清理淤泥的同时还连带负责垃圾的转运,而履带行走机构虽能有效防止打滑,但行动迟缓,严重影响着清淤效率;此外,现有清淤过程往往采取抽吸式作业,但暗涵内时常存在大块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极易造成清淤系统的堵塞,使工作人员不得不频繁下井摘除堵塞的垃圾,进一步影响了机器人的作业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清淤过程与垃圾清理过程独立进行,显著提高清淤效率且实用性极强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设备和设置于所述清淤设备后端与所述清淤设备配合使用的垃圾传送小车;所述清淤设备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最前端的淤泥清理机构、贯穿所述机体并与所述淤泥清理机构配合使用的链条输送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下方的履带行走机构,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的末端设置有旋转门;所述垃圾传送小车包括料斗和设置于所述料斗下方的轮式行走机构;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将所述淤泥清理机构收集到的淤泥传送至所述清淤设备后方的所述垃圾传送小车内,由所述垃圾传送小车快速将垃圾转运出去。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包括从地面延伸至所述机体右上方的传送通道,设置于所述传送通道内,沿所述传送通道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的两根链条、均匀设置于所述链条间的若干片刮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通道出口端的所述旋转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门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门底端的门轴与所述传送通道转动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通道的末端呈弧形设置且开口向下。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传送通道的底面,且所述
刮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链条的环绕方向相垂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通道的前端设有喇叭口。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通道的内壁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物料传感器和第二物料传感器,所述传送通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监控照明系统和第二监控照明系统;所述第一物料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监控照明系统设置于所述传送通道的入口端;所述第二物料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监控照明系统设置于所述传送通道的出口端。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淤泥清理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最前端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的铲斗、与所述铲斗一端铰接的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摆臂另一端铰接的第二摆臂,以及连接在所述机体前端的销轴,所述销轴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与所述第二摆臂铰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传送小车的下方底盘上设置有剪刀撑和电动缸,所述剪刀撑的上方分离式设置有所述料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下方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动力电池和应急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应急电池的外围设置有所述轮式行走机构。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通过在清淤设备后方设置独立的垃圾传送小车,能够实现在垃圾转运过程中不妨碍清淤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显著提升清淤效率。
[0019]2.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通过设置全方位灵活摆动的淤泥清理机构以及与其密切配合前端呈喇叭口式的链条输送机构,能够一方面有效避免大块垃圾对传统机器人清淤系统的堵塞,提高清淤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和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使得铲斗方便铲除清淤设备两侧的垃圾,实现无死角清淤,避免清淤设备离暗涵边较近时易引发刮碰。
[0020]3.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通过在传送通道的末端安装旋转门,可根据需要调整旋转门的旋转角度,以实现垃圾可以落入料斗内的不同位置,避免了堆料问题,提高了料斗的容积利用率,从而减少料斗的倾倒次数,进一步提升效率。
[0021]4.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通过在料斗下方设置剪刀撑,用于推动装满垃圾的料斗升高至洞口边缘,从而方便了工人悬挂吊具,使料斗30的更换过程非常方便,进一步提升了垃圾的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的清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的垃圾传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的清淤设备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

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10

机体;20

履带行走机构;30

料斗;31

底盘;32

剪刀撑;33

电动缸;34

动力电池;35

应急电池;40

轮式行走机构;51

旋转门;52

传送通道;521

第一物料传感器;522

第二物料传感器;523

第一监控照明系统;524

第二监控照明系统;525

喇叭口;53

链条;54

刮板;55

门轴;61

铲斗;62

第一摆臂;63

第二摆臂;64

转接件;65

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淤设备和设置于所述清淤设备后端与所述清淤设备配合使用的垃圾传送小车;所述清淤设备包括机体(10)、设置于所述机体(10)最前端的淤泥清理机构、贯穿所述机体(10)并与所述淤泥清理机构配合使用的链条输送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0)下方的履带行走机构(20),所述链条输送机构的末端设置有旋转门(51);所述垃圾传送小车包括料斗(30)和设置于所述料斗(30)下方的轮式行走机构(40);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将所述淤泥清理机构收集到的淤泥传送至所述清淤设备后方的所述垃圾传送小车内,由所述垃圾传送小车快速将垃圾转运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包括从地面延伸至所述机体(10)右上方的传送通道(52),设置于所述传送通道(52)内,沿所述传送通道(52)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的两根链条(53)、均匀设置于所述链条(53)间的若干片刮板(54),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通道(52)出口端的所述旋转门(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51)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门(51)底端的门轴(55)与所述传送通道(52)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通道(52)的末端呈弧形设置且开口向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54)的板面垂直于所述传送通道(52)的底面,且所述刮板(5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链条(53)的环绕方向相垂直。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刚湛德王涛闵红平郭二卫霍培书汤丁丁赵皇刘成辉刘长奇丁浩雷育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