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领域,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能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用于提高发光器件发光的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以及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输入信号端及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提供的第一输入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第一电压信号端及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被配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以及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输入信号端及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提供的第一输入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节点、第一电压信号端及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二输入信号端及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端提供的第二输入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及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中的一者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的情况下,另一者处于截止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耦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选择电路和第二选择电路;所述第一选择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三电压信号端、第四电压信号端、扫描信号端、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及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选择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并将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端提供的第四电压信号
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或者,在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端提供的第三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扫描信号端提供的扫描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并将所述数据信号端提供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所述第二选择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第五电压信号端、第六电压信号端、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端、所述扫描信号端、所述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选择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五电压信号端提供的第五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并将所述第四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端;或者,在所述第六电压信号端提供的第六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扫描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并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选择电路包括: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和第十二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电压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陈沫,韩飞,吴旺娣,李方庆,高锦成,赵洁,鲍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