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80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挡土墙加固技术领域,其包括立板、底板和支撑部,所述立板设置在既有挡土墙的墙面外侧,所述底板设置在既有挡土墙墙脚所在的地面,所述支撑部的竖直一侧与立板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用于限制底板水平位移和既有挡土墙墙底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限位件。本申请具有解决既有挡土墙墙身开裂、鼓起,墙体倾斜、滑移和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问题,既能保证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对既有挡土墙的扰动的效果。扰动的效果。扰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挡土墙加固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既有挡土墙工程超过工作年限,或由于周边环境、使用条件发生变化,挡土墙墙体出现了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值,或出现了墙身开裂、鼓肚,墙体倾斜、滑移,墙体基础下沉等病害,处于不稳定甚至失稳损坏状态,需进行拆除重建或者对既有挡土墙墙体进行加固补强。
[0003]现有加固方法中,常采用框架预应力锚杆法、套墙加固法。套墙加固法即在既有挡土墙的墙体外侧,加宽基础,加厚墙身,该方法利用加厚加宽墙身截面,增强既有挡土墙的墙身抗剪能力。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框架预应力锚杆法施工时需要将锚杆穿过既有挡土墙墙身,振动大,可能会造成既有挡土墙墙身进一步破坏和墙后的土体扰动,在加固过程中出现新的诱发性病害,造成既有挡土墙失稳;套墙加固法新增设的墙身较难与既有墙身形成整体共同受力,且仅能解决既有挡土墙的墙身抗剪强度不够的病害问题,可靠度较低,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既有挡土墙墙身开裂、鼓起,墙体倾斜、滑移和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问题,既能保证支挡结构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对既有挡土墙的扰动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包括立板、底板和支撑部,所述立板设置在既有挡土墙的墙面外侧,所述底板设置在既有挡土墙墙脚所在的地面,所述支撑部的竖直一侧与立板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用于限制底板水平位移和既有挡土墙墙底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限位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既有挡土墙墙面外侧增设立板,立板背靠既有挡土墙,可以整体护住既有挡土墙墙面,阻止既有挡土墙墙身开裂、鼓起等病害进一步发展,承担既有挡土墙所有的土压力;支撑部给立板提供了一个水平向约束,提高了立板承担压力的能力,也提高了立板可加固的既有挡土墙高度;并在既有挡土墙墙脚外侧设底板,给立板和支撑部下端提供了支承;立板、底板和支撑部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提高支挡结构的抗滑移性,实现解决挡土墙墙身开裂、鼓起,墙体倾斜、滑移和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问题,又减少对既有挡土墙的扰动的效果,同时支挡结构比起套墙加固法更为轻型。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扶壁,所述扶壁远离的立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扶壁的水平长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为扶壁,扶壁的一侧与立板高度方向连接,扶壁呈三角形且处于受压状态,使得支撑部能够为立板提供稳定的水平向约束,且立板、底板和扶壁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斜撑,所述斜撑倾斜设置,所述斜撑上端与立板外侧且靠近上端的位置连接,所述斜撑下端与底板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为斜撑,斜撑的上端能够与立板上端连接,下端与底板连接,因此斜撑能够给立板提供水平向约束,且立板、底板和支撑部形成三角形整体。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桩体或者防滑凸榫,所述桩体包括间隔设置的斜桩或竖桩,所述斜桩倾斜设置在底板下方,所述竖桩竖直设置在底板下方,所述斜桩的长度方向与斜撑长度方向、支撑部远离立板一侧的倾斜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件位于支撑部下方。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立板受到水平向的力较小时,限位件可以直接选择防滑凸榫;当立板受到水平向的力较大时,限位件可以选择竖桩或斜桩,防滑凸榫、斜桩和竖桩能够进入底板下方的基土内,由于斜撑或扶壁的一侧是倾斜设置,基土内的斜桩也倾斜设置,并使斜桩与斜撑或扶壁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斜桩能够较好的为斜撑进行支撑;在实现对支撑部进行稳定支撑的同时,并为底板提供水平抗力,提高了底板承担土压力的能力,满足支挡结构的抗滑移稳定性,并当既有挡土墙下为软弱土层时,满足深层滑动的水平力。
[0014]优选的,所述桩体包括斜桩和竖桩。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同时设置斜桩和竖桩,保证底板的水平向约束。
[0016]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锚杆,所述锚杆朝既有挡土墙的下方延伸。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锚杆能够避开既有挡土墙墙身,能够更好的拉住底板,以更好的为底板提供水平抗力,满足支挡结构的抗滑移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立板上水平设置有第一暗梁,所述支撑部与第一暗梁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板与斜撑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暗梁,能够改善立板的受力情况,使得立板受力更合理,减少立板的厚度,使得支挡结构更加经济。
[0020]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暗梁,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第二暗梁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与斜撑下端的连接处设置第二暗梁,能够改善底板的受力情况,使得底板受力更合理,减少底板的厚度,进一步使得支挡结构更加经济。
[0022]优选的,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第一伸缩缝,所述第一伸缩缝沿着既有挡土墙墙脚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立板上间隔且竖直设置有第二伸缩缝,所述第二伸缩缝沿着既有挡土墙墙脚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伸缩缝靠近立板的一端与第二伸缩缝的下端连接。
[0023]由于既有挡土墙周围容易受外部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如热胀或者冷缩,容易导致底板、立板发生损坏或者产生裂缝,而第一伸缩缝、第二伸缩缝能够减小底板、立板产生裂缝发生损坏。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如上所述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5]S1.在既有挡土墙墙脚外侧进行斜桩施工,斜桩采用钻孔法施工;S2.根据既有挡土墙的变形、开裂等病害情况,对挡土墙表面进行清理,清除易掉碎块及杂草;S3.在既有挡土墙墙脚外侧分段开挖基槽,每段不大于5m;S4.进行底板和第二暗梁浇筑,将斜桩和锚杆锚入底板,底板每约15m设置第一伸缩缝,第一伸缩缝中填充弹性防水材料;S5.进行立板、第一暗梁和支撑部浇筑,立板紧贴既有挡土墙墙面,每约15m设置第二伸缩缝,第二伸缩缝中填塞弹性防水材料。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立板、支撑部、底板和限位件之间的配合,结构轻型、经济,实现解决挡土墙墙身开裂、鼓起,墙体倾斜、滑移和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问题,又减少对既有挡土墙的扰动的效果;(2)通过设置第一暗梁和第二暗梁,能够提高立板和底板的受力情况,减少底板和立板的厚度,使得支挡结构更加轻型、经济;(3)通过设置斜桩和斜撑或者扶壁外侧的倾斜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能够为支撑部提供更好的反力,以对支撑部进行更好的支撑。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施例1支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1支挡结构其中一方案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板(1)、底板(2)和支撑部(3),所述立板(1)设置在既有挡土墙(5)的墙面外侧,所述底板(2)设置在既有挡土墙(5)墙脚所在的地面,所述支撑部(3)的竖直一侧与立板(1)连接,所述支撑部(3)的底部与底板(2)连接,所述底板(2)上设置用于限制底板(2)水平位移和既有挡土墙(5)墙底软弱地基土深层滑动的限位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为扶壁(31),所述扶壁(31)远离的立板(1)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扶壁(31)的水平长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为斜撑(32),所述斜撑(32)倾斜设置,所述斜撑(32)上端与立板(1)外侧且靠近上端的位置连接,所述斜撑(32)下端与底板(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包括设置在底板(2)上的桩体(41)或者防滑凸榫(42),所述桩体(41)包括间隔设置的斜桩(411)或竖桩(412),所述斜桩(411)倾斜设置在底板(2)下方,所述竖桩(412)竖直设置在底板(2)下方,所述斜桩(411)的长度方向与斜撑(32)长度方向、支撑部(3)远离立板(1)一侧的倾斜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件(4)位于支撑部(3)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41)包括斜桩(411)和竖桩(4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靠式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向下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泉郭朝旭苏文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