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078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包括电力分配模块、总负载模块、电能检测模块、云端记录模块、信息核实模块和电能控制调整模块,发电厂将电能输送至配电网系统中将电能分配,电缆与对应的总负载各个区域连接,各个负载在电能消耗时可随时随地的记录消耗的电能质量参数,各个负载各区域消耗的电能参数被检测模块检测并上传至云端保存,云端和技术人员同时对各个负载的耗电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判断结果发出对应的指令,通过控制中心对该各个负载的电调节,解决了可根据区域用电量的情况改变对分配的电能进行二次调整,保证调整后的电能仍可达到正常使用的情况,相对比现有的配电网直接分配用电更加节约资源,方法简单。方法简单。方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规划
,具体为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专利号为CN201811511789.1,配电网的规划系统,包括电网精细化规划模块,客户精益管理模块,规划成就模块,新能源规划模块、以及项目精准投资模块;通过将包括配电网中不同网格内信息在多个功能性区分的模块中进行展示,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处理,缩短了工作时间,提升了管理效率。
[0003]根据专利号为:CN201811289598.5,一种基于可信性理论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基于可信性理论的配电网模糊规划模型;S2:建立给定可信度指标的等价模型;S3:采用模糊潮流计算和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本专利技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基于可信性理论的配电网规划模型,考虑负荷的模糊不确定性,以规划期内配电网固定投资和模糊期望网损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引入可信度指标,采用模糊机会约束处理支路功率和节点电压约束;其次,采用可信度指标等价定理,将可信度指标下的配电网规划模型等价为区间负荷下的配电网规划模型,使模糊负荷分布对应的截集能用直观的区间表示,并且求解方法降低了模型求解难度,减少了模型求解时间
[0004]上述专利分别对配电网的规划进行了介绍,配电网在将电能分配至对应的区域中且分配的电能为固定的情况,当所处区域电能消耗的情况与所提供的电能相差较大时无法对输送的电能进行二次的调整,浪费资源,无法使配电网实现智能化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解决了可对不同区域输送的电能进行分配,并根据区域用电量的情况改变对分配的电能进行二次调整,保证调整后的电能仍可达到正常使用的情况,相对比现有的配电网直接分配用电更加节约资源,方法简单。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7]电力分配模块,发电厂将电能输送至配电网系统,配电网根据划分将电能分配传输;
[0008]总负载模块,电缆与对应的总负载各个区域连接,配电网将规划的电能通过电缆传输至各个负载中;
[0009]电能检测模块,各个负载在电能消耗时可随时随地的记录消耗的电能质量参数;
[0010]云端记录模块,电能检测模块通过光纤与云端信号连接,总负载各区域消耗的电能参数被检测模块检测并上传至云端保存;
[0011]信息核实模块,云端和技术人员同时对各个负载区域的耗电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判断结果发出对应的指令;
[0012]电能控制调整模块,云端对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后通过控制中心对该总负载的电调节。
[0013]优选的,所述配电网接受电厂或输出电网输送出的电能,配电网的电力分配模块根据高压、中压和低压的等级划分将电力依次分配至A区、B区和C 区,高压配电网为6

110KV、中压配电网为6

20KV、低压配电网为110

380V,且配电网的主体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和无功补偿器组成,对A区、B区和C区域两年内的用电量进行预测,模型带入历史数据计算预测值和预测误差,预测方法为逻辑斯蒂模型;
[0014]逻辑斯蒂模型的公式为:
[0015][0016]非齐次指数增长趋势外推模型为:
[0017][0018]优选的,所述总负载区域分别为L1、L2和L3,负载区域主要通过电缆、变电站和配电室设备组成将配电网分配的电能传输至对应的各个负载区域中,对负载区域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同时对总负载区域的L1、L2和L3的用电量情况进行监视并做出统计,采用DSP芯片,并辅之于大容量存储器件和灵活可扩展的工业以太网和光纤接口,对L1、L2和L3负载区域随时随的进行电能质量参数检测;
[0019]总负载区域与用电设备的总和关系为:
[0020]P
C
=K
d
p
e
[0021]P
C
指有功计算负荷,K
d
指需要系数,p
e
指设备容量
[0022]单相用电设备组的负荷:
[0023][0024][0025]P
C
和Q
C
分别为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K
d
指需要系数,和分别是设备功率因数角的余弦值和正弦值,p
e
指设备的容量,U
N
指额定电压,I
C
计算电流,S
C
指计算负荷;
[0026]多相用电设备组的负荷:
[0027][0028][0029]K
∑P
和K
∑q
分别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同时系数,n指用电设备组的组数,P
ci
和Q
ci
分别是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0030]优选的,所述电能检测模块通过光纤与云端信号连接,并将检测的电能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等进行记录至云端,云端将信息统计成表格展现至显示器中,统计时长共为一个
月,并将预测的负荷和配电网传输的电能同时录入,对各个负载区域的预测负荷、配电网传输的电能和实际电能消耗的信息展现在同个表格中,云端对统计的信息进行保存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相关人员进行人工核实。
[0031]优选的,所述核实的结果确定后发出指令至控制中心,对输送的电能二次调整,云端对配电网的电能输送进行预测改变,预测改变方法为拓扑模型,且拓扑模型预测与鲁棒模型结合,鲁棒模型修正预测的结果,控制中心对电能二次调整的方法采用无功补偿调压,分别对L1、L2和L3负载区域的输送电能进行调节,当送端电网的网络拓扑和阻尼参数已知,w(k)作为前馈项,可将预测模型线性化表示为:
[0032]x(k+1)=Ax(k)+bΔu(k

l)
[0033]y(k)=Cx(k)
[0034]送端电网暂态过程中的各个状态变量在K时刻的预测值为:
[0035]x
i|k
=x(k+l+i)
[0036]能量控制指令的预测值为:
[0037]Δu
i,k
=Δu(k+i),u
i,k
=u(k+i)。
[0038](一)有益效果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40]1、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不同的区域所需用电的情况提前进行预测,将对应的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与对应的地区连接并进行供电,预测模型简单,在进行分配供电时可根据所处区域的电能情况对配电网进行二次电能调整,无需担心预测误差较大所造成的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配电网进行二次调整,实现了配电网的智能化,节约资源。
[0041]2、本专利技术通过云端可对所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力分配模块,发电厂将电能输送至配电网系统,配电网根据划分将电能分配传输;总负载模块,电缆与对应的总负载各个区域连接,配电网将规划的电能通过电缆传输至各个负载中;电能检测模块,各个负载在电能消耗时可随时随地的记录消耗的电能质量参数;云端记录模块,电能检测模块通过光纤与云端信号连接,各个负载区域消耗的电能参数被检测模块检测并上传至云端保存;信息核实模块,云端和技术人员同时对各个负载的耗电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判断结果发出对应的指令;电能控制调整模块,云端对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后通过控制中心对该总负载的电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接受电厂或输出电网输送出的电能,配电网的电力分配模块根据高压、中压和低压的等级划分将电力依次分配至A区、B区和C区,高压配电网为6

110KV、中压配电网为6

20KV、低压配电网为110

380V,且配电网的主体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和无功补偿器组成,对A区、B区和C区域两年内的用电量进行预测,模型带入历史数据计算预测值和预测误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自动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慧何新宇张智涵王中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