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078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5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包括:短路面,短路面全部为金属面;激励端,激励端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信号层上,用于输出激励信号;以及导电筒体阵列,导电筒体阵列包括互相平行的多个导电筒体,导电筒体沿着垂直于短路面的方向延伸,多个导电筒体与短路面围成第一腔体,导电筒体阵列的第一端部与短路面接触。部与短路面接触。部与短路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天线
,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圆极化波具有良好的抗雨雾干扰特性且具有较强的穿透电离层的能力,其不受地球两极磁场产生的法拉第效应影响。
[0003]常用的实现圆极化的方式包括单馈技术、双馈技术、圆极化器,其中单馈技术常使用切角、贴片表面开槽或其它方式加微扰来实现圆极化,例如圆极化切角贴片天线,这种天线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带宽很窄,不适合宽频带的应用,为了提高带宽范围,常采用叠层结构,但这又会增加加工难度;而双馈技术,通过采用两个端口施加两个等幅并且相位差为90
°
的正交信号,可以在比较宽的频段内实现圆极化,但是这种技术需要比较复杂的馈电网络,在毫米波段实现难度较大;而圆极化器技术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利用圆极化器将线极化的电磁波转化为圆极化波,常用的圆极化器用金属图案的圆极化器以及介质极化器,其中金属图案极化器比较容易实现,但是损耗比较大,而介质极化器的加工比较复杂,频段越高,加工越困难,很难在毫米波段使用。
[0004]线极化波能量相对集中,对密度较高的材料有较好的穿透力等。
[0005]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雷达上配有单一线极化天线或单一圆极化天线,缺少一种集成多种极化方式于一体的天线结构来充分发挥各种极化波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
[0007]本公开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包括:
[0009]短路面,所述短路面全部为金属面;
[0010]激励端,所述激励端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信号层上,用于输出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能够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实现生成极化波;
[0011]导电筒体阵列,所述导电筒体阵列包括互相平行的多个导电筒体,所述导电筒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短路面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电筒体与所述短路面围成第一腔体,所述导电筒体阵列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短路面接触。
[001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还包括多层电路板,所述多层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信号层、至少一个接地层以及至少一层绝缘介质,其中,所述短路面设置在某一接地层上,多个所述激励端设置在共同的某一信号层上,或者设置在多个信号层上,并使所述短路面所在的接地层设置在多个所述激励端所在的信号层的下方。
[0013]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多个所述激励端包括第一激励端及第二激励端,所述第一激励端及所述第二激励端均至少部分处于所述第一腔体之内,所述第一激励端输出的第一激励信号能够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所述第二激励端输出的第二激励信号能够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以及所述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能够经由所述导电筒体阵列传输。
[0014]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信号与所述第二激励信号的信号频率相同或不同,信号幅度相同或不同。
[001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端及所述第二激励端设置在不同信号层上,使得所述第一激励端及所述第二激励端与所述短路面之间具有不同距离,获得不同频率的极化波。
[0016]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及所述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设置为同时产生或以预定时间间隔的方式产生。
[0017]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端和/或所述第二激励端的插入方向能够被调整。
[001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与所述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具有不同的波束角。
[0019]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多个所述激励端包括第一激励端及第二激励端,所述第一激励端以及所述第二激励端被配置在同一信号层上且同时输出同频率、同幅度的两个激励信号,两个激励信号同时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三激励模式的极化波,所述第三激励模式的极化波能够经由所述导电筒体阵列传输;其中,所述两个激励信号具有相位角度差,且所述第一激励端与所述第二激励端之间形成激励端夹角,使所述相位角度差与所述激励端夹角相等且均为90度。
[0020]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多个所述激励端还包括第三激励端和/或第四激励端,所述第三激励端用于输出第三激励信号和/或所述第四激励端用于输出第四激励信号,所述第三激励信号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和/或所述第四激励信号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且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和/或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能够经由所述导电筒体阵列传输。
[0021]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三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与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和/或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的信号频率相同或不同,信号幅度相同或不同。
[0022]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端和第二激励端,与所述第三激励端和/或第四激励端设置在不同信号层上,使得所述第一激励端和第二激励端与所述短路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激励端和/或第四激励端与所述短路面之间的距离不同,以获得不同频率的极化波。
[0023]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三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与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和/或第二激
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设置为同时产生或以预定时间间隔的方式产生。
[0024]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一激励端、第二激励端、第三激励端和/或第四激励端插入方向能够被调整。
[002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第三激励模式的极化波与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和/或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具有不同的波束角。
[0026]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还包括波导部,所述波导部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导电筒体阵列的第二端部连接,使得经由导电筒体阵列传输的各个激励模式的极化波能够经由所述波导部射出。
[0027]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所述短路面为敷铜层。
[0028]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短路面,所述短路面全部为金属面;激励端,所述激励端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信号层上,用于输出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能够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实现生成极化波;以及导电筒体阵列,所述导电筒体阵列包括互相平行的多个导电筒体,所述导电筒体沿着垂直于所述短路面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电筒体与所述短路面围成第一腔体,所述导电筒体阵列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短路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层电路板,所述多层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信号层、至少一个接地层以及至少一层绝缘介质,其中,所述短路面设置在某一接地层上,多个所述激励端设置在共同的某一信号层上,或者设置在多个信号层上,并使所述短路面所在的接地层设置在多个所述激励端所在的信号层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激励端包括第一激励端及第二激励端,所述第一激励端及所述第二激励端均至少部分处于所述第一腔体之内,所述第一激励端输出的第一激励信号能够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所述第二激励端输出的第二激励信号能够与所述短路面相互作用以生成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以及所述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能够经由所述导电筒体阵列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励信号与所述第二激励信号的信号频率相同或不同,信号幅度相同或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励端及所述第二激励端设置在不同信号层上,使得所述第一激励端及所述第二激励端与所述短路面之间具有不同距离,获得不同频率的极化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及所述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对应的激励信号设置为同时产生或以预定时间间隔的方式产生。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励端和/或所述第二激励端的插入方向能够被调整。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多激励模式极化波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励模式的极化波与所述第二激励模式的极化波具有不同的波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秀山夏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锐达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