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涉及液体物理参数的测量,特别是滴重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合适的圆形薄板的直径d,使液滴上端呈现圆柱形;测量圆形薄板的直径d,直接测量圆形薄板下方粘附的液滴刚刚滴落前的质量m,则表面张力系数α=mg/(πd),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π=3.1416。使液滴的上端为圆柱形,可以忽略接触角的影响。测量原理完善,并且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能够作为学生实验仪器使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表面张力的理解。高温液体的挥发不影响测量的精度。液体的挥发不影响测量的精度。液体的挥发不影响测量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物理参数的测量,特别是滴重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Tate在1864年提出滴重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γ=mg/(2πR),其中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部分文献使用α代替γ),mg为滴落液滴的重量,其中m为滴落液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π为圆周率;R为液体上端的圆形薄板半径。
[0003]滴重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参见“滴体积(滴重)法校正因子的经验式 张兰辉 北京大学化学系 第7卷第6期 大学化学1992年12月p43
‑
44”,其基本原理是:“半径为R的圆形截面在平衡时所能维持的最大液滴重量mg与该液体的表(界)面张力γ、截面半径R之间具有如下关系:γ=Fmg/R= FVρ
r g/R;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F为校正因子,它是V/R3的函数,与表面张力、滴管材料、液体密度、粘度等因素无关;V为液滴的体积; ρ
r
为液体与介质的密度之差(介质通常为空气)。实验测得质量m或者V后,可由V/R3查表得校正因子F,再代入γ=Fmg/R计算表(界)面张力值。”该方法的主要麻烦是计算V/R3,以及需要查表获取校正因子F,所以计算过程也比较繁琐。
[0004]滴重法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液体的注入,液滴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液滴开始从圆形薄板下方边缘断裂滴落,在滴落的过程中,部分液体残留在圆形薄板下方形成接近半球形的液滴,这部分残留的液滴导致滴落液体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修正,否则将的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0005]同时,如果液滴的上端为圆环,则存在液滴滴落前圆环内侧液面凹陷,液滴滴落后回弹的现象。
[0006]由于滴重法采用对结果进行修正的方式,就说明滴重法的对Tate理论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增加滴重法的精度从而避免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本专利技术设计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合适的圆形薄板的直径d,使液滴上端呈现圆柱形;测量圆形薄板的直径d,直接测量圆形薄板下方依附(粘附)的液滴刚刚滴落前的质量m,则表面张力系数α=mg/(πd),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0009]测量圆形薄板的质量m1,然后在圆形薄板的下方注入液体,并使圆形薄板下方的液体均匀分布,继续缓慢注入液体并留意电子秤的读数,缓慢是指产生一个液滴滴落在10
‑
20秒,直到液滴滴落时,记录下观察到的电子秤显示的极值m2;测量圆形薄板的直径d,则m= ABS(m1
‑
m2),表面张力系数α=m g/(πd),其中ABS是指取m1
‑
m2的绝对值,π为圆周率 ,取3.1416。
[0010]液体为水。对于液体为水的时候,合适的圆形薄板的直径d为5
‑
6mm。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合理选择圆形薄板的直径,使液滴的上端为圆柱形,这是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的实验事实,这样可以忽略接触角的影响(此时的接触角为0,表面张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刚好与重力方向相反;从而不需要测量接触角),使测量过程简化;直接测量液滴的质量,避免滴重法液体残留带来的误差;本专利技术测量原理完善,并且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能够作为学生实验仪器使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并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原理。是对现有滴重法测量技术的完善:残留液体部分的重量应该计算在液滴重量之中。对于室温(20摄氏度),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28*10
‑2N/m,则直径5mm对应的表面张力(3.1416*d*7.28*0.01)所能够承受的液滴重量(mg)对应的质量m=116.6毫克,现有的电子秤能够达到0.1毫克的精度,因此具备可行性。本专利技术是记录液滴刚刚滴落前的读数(即电子秤在液滴滴落前的极大值或者极小值,附图1为极大值,附图2为极小值),即是电子秤的极值(极大值或者极小值,与仪器的连接有关),悬挂在拉力计下方测量重力或者直接测量质量(附图1)、记录极大值,通过杠杆测量力的变化、记录极小值(附图2)。由于液体的注入比较慢,本专利技术属于静力学测量范畴。本专利技术客服了现有技术采用修正的方法解决残留液体的方法。由于高温液体易于挥发,导致滴重法的液滴质量减少,本专利技术由于直接测量液滴的重量(质量),测量的是瞬态的读数,高温液体的挥发不影响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直接测量液滴质量实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图2为通过杠杆改变力的方向实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实现Tate的想法,需要解决2个问题:(1)接触角的问题,为避免接触角的影响,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圆形薄板直径,使得液滴上端呈现圆柱形;(2)解决液滴残留问题。
[0014]第一个问题:解决接触角问题:与水不浸润的水管内径(或者圆形薄板直径)为d(半径为 r=d/2),表面张力系数为α,当前温度液体的密度ρ,为了使液滴的上端呈现圆柱形状,则2πrα>ρ*V*g,其中V为球体积=4/3πr3,则r<[3 α /(2ρg)]0.5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比如室温100摄氏度(随着温度升高,表面张力系数变小),100摄氏度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5.8896*10
‑2N/m,g取9.8N/kg,ρ=103kg/m3,则r<3.3mm。
[0015]在液体与水管(或者薄板,或者圆环)浸润的时候,则液体的上端与表面浸润扩散,形成上端大(浸润扩散形成)和下端大,中间小,由于是旋转体,此时,液滴存在一个最小直径d(中间最细小位置的直径,此处表面的切线竖直,接触角为0),最小直径d决定了能够束缚液滴的重量大小(π*d* α=mg,此处的m为最小直径下方的液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由于是最小直径,所以接触角为0)。随着液滴质量发生改变,最小直径d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不便于操控。
[0016]当水温在100摄氏度时、水管的内径(或者薄板直径)d>3.3mm*2=6.6mm(液体为水),则水管口不能够束缚大于或者等于水管口内径的水滴,水量少的时候,液滴呈现为球冠,逐渐增加水量注入,由于水管口不能够束缚大于或者等于水管口内径的水滴,则前端的
水滴逐渐向球形转变,呈现中间部分凹陷,此时也会形成上端和下端大、中间小的形状,中间最小位置对应的直径称为d。由于液滴下落瞬间完成,所以也不便于操控。
[0017]当水管(或者薄板)和液体不浸润的时候,当水管口的内径小于某一个特定值(水,小于2*3.3mm)的时候,随着液滴质量的增加,液体的上端呈现为圆柱形,圆柱形的直径为水管口的内径,为简化描述,内径还是采用字母d表示(因为呈现圆柱形,接触角为0)。
[0018]实验观察发现,采用针管或者针管前端套接针头(针头切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合适的圆形薄板的直径d,使液滴上端呈现圆柱形;测量圆形薄板的直径d,直接测量圆形薄板下方粘附的液滴刚刚滴落前的质量m,则表面张力系数α=mg/(πd),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π为圆周率,取π=3.14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其特征是:测量圆形薄板的质量m1,然后在圆形薄板的下方注入液体,并使圆形薄板下方的液体均匀分布,继续缓慢注入液体并留意电子秤的读数,缓慢是指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雅雯,胡再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