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32027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集流体两侧的正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负极集流体两侧的负极活性涂层;所述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还包括多孔聚合物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涂覆多孔聚合物涂层,多孔聚合物涂层渗透到负极片和正极片电极材料中,以树根的形式与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紧密结合,形成连续的网络;多孔聚合物涂层防止了电池内部电极层与隔膜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弯曲性能。子电池的弯曲性能。子电池的弯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一直以来都是高效的储能元件以及电能释放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电子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同时还需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机械稳定性,如剪切、压缩、弯曲等性能。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是将电极材料和粘结剂混合涂覆在金属集流体上形成电极材料,将正负电极片、隔膜经卷绕形成。但是这种层状堆叠设计很容易导致层间滑移,使其机械稳定性差。同时由于金属集流体自身的弯曲度和变形率很小,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抗弯强度较差,电极材料也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弯曲性能和安全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集流体两侧的正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负极集流体两侧的负极活性涂层;所述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还包括多孔聚合物涂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涂碳铝箔中的一种;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镍箔或涂碳铜箔中的一种。
[0007]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活性涂层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碳(SP)、聚四氟乙烯、碳纳米管(CNT)混合制得;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08]进一步的,所述负极活性涂层由负极活性物质、导电碳(SP)、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混合制得;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硬碳、硅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为丁苯橡胶(SBR)、海藻酸钠、聚丙烯酸(PAA)中的至少一种。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由高分子聚合物与去离子水、丙酮混合制得;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厚度为5~10μm。
[0010]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偏二氟乙烯

co

六氟丙烯)(P(VdF

HFP))。
[0011]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与去离子水、丙酮按质量份数比例为(0.5~1):1:(8~8.5)混合均匀。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膜为复合隔膜,复合隔膜的基膜为聚丙烯/聚乙烯,基膜的一侧为陶瓷颗粒涂层,基膜的另一侧或/和陶瓷颗粒涂层的外侧为PVDF涂层。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分别制备多孔聚合物涂层溶液、正极活性涂层浆料、负极活性涂层浆料;
[0015](2)分别制备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在正极集流体两侧涂覆正极活性涂层浆料以形成正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为在负极集流体两侧涂覆负极活性涂层浆料以形成负极活性涂层;所述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涂覆多孔聚合物涂层溶液以形成多孔聚合物涂层;
[0016](3)用隔膜将正极片与负极片隔开。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专利技术在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涂覆多孔聚合物涂层,多孔聚合物涂层可以渗透到负极片和正极片电极材料中,以树根的形式与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紧密结合,形成连续的网络;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聚合物涂层与隔膜通过简单的热压牢固粘接,防止了电池内部电极层与隔膜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大大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弯曲性能。
[0020]2、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聚合物涂层可在电极层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络结构,且高度多孔,不会影响电解液的浸润能力,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多孔聚合涂层厚度很薄且可控,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极小;在不牺牲电化学性能的同时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机械稳定性。
[0021]3、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3、对比例1的电极结构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弯曲力

挠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集流体两侧的正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负极集流体两侧的负极活性涂层;所述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还包括多孔聚合物涂层。
[0026]所述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0027](1)制备多孔聚合物涂层溶液:将高分子聚合物聚(偏二氟乙烯

co

六氟丙烯)(P(VdF

HFP))与去离子水、丙酮以质量份数比为0.5:1:8.5混合均匀;
[0028](2)制备正极片:以铝箔为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活性涂层浆料通过间隙涂布的方式以4m/min的速比涂覆于铝箔两侧外表面,并通过80℃的烘箱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将多孔聚合物涂层溶液同样以间隙涂膜的方式涂覆在涂有正极活性涂层的两侧,多孔聚合物涂层厚度为5μm,并放置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时,将烘干后的正极片进行辊压处理。所述正
极活性涂层浆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钴酸锂、导电碳(SP)、聚四氟乙烯、碳纳米管(CNT)按质量份数比98.2:0.3:1:0.5添加至基吡咯烷酮(NMP)中混合均匀,NMP的质量为正极活性涂层浆料的总质量的20%;
[0029](3)制备负极片:以铜箔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活性涂层浆料通过间隙涂布的方式以4m/min的速比涂覆于铜箔两侧外表面,并通过80℃的烘箱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将多孔聚合物涂层溶液同样以间隙涂膜的方式涂覆在涂有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并放置在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时,多孔聚合物涂层厚度为5μm,将烘干后的负极片进行辊压处理。所述负极活性涂层浆料的制备方法为将人造石墨、导电碳(SP)、丁苯橡胶(SBR)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质量份数比为97.3:0.3:1.3:1.1添加至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去离子水的质量为负极活性涂层浆料的总质量的20%;
[0030](4)制备隔膜:以聚丙烯/聚乙烯为基膜,在基膜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集流体两侧的正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负极集流体两侧的负极活性涂层;所述正极活性涂层和/或负极活性涂层的两侧还包括多孔聚合物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涂碳铝箔中的一种;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镍箔或涂碳铜箔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涂层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碳、聚四氟乙烯、碳纳米管混合制得;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涂层由负极活性物质、导电碳、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制得;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硬碳、硅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为丁苯橡胶、海藻酸钠、聚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由高分子聚合物与去离子水、丙酮混合制得;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厚度为5~10μm。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占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