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963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涉及环境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处理方法不具备同时达到净化调蓄效果的技术问题,该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包括S1初步过滤和吸附处理、S2沉淀和再过滤、S3厌氧池过滤、S4、曝气池过滤和S5净化水调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次物理过滤和两次生物过滤处理,能够有效除去污水中的杂质和多种化学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的各水池采用预制混凝土浇筑而成,整个系统集调蓄、净化一体化,净化速度快,效率高,净化后水质高,整个系统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全球能源、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很多缺水地区,人们的饮 用水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很多地区打水井,但地下水仍短缺,这些井经常靠雨水、河水等维持,水质没有经过过滤,不适合饮用;水在长时间沉集后可清澈些,但时间长水容易变臭,变质;而且靠雨水维持的井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或蒸发掉。
[0003]现有的水处理方法往往只具备调蓄或者净化一个功能,调蓄能力差的同时还不具备净化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处理方法不具备同时达到净化调蓄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使用了一种净化调蓄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混凝土外池内并连通的第一污水池、第二污水池、厌氧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混凝土外池上还设有混凝土盖板,所述第一污水池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污水池底部设有过滤层、格栅层和吸附火山石层;所述第二污水池的底部依次也设有碎石层、格栅层和过滤层;所述厌氧生物滤池内设有厌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所述曝气生物池内设有有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所述厌氧生物滤池和有氧生物滤池内均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水管和生物滤池反冲排污管,所述曝气生物池内还设有空气管和通气管,所述清水池连接有溢流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过滤和吸附处理,将污水引入第一污水池,使用过滤层和格栅层进行初步过滤,再由吸附火山石层进行吸附处理,再送入第二污水池;S2、沉淀和再过滤,污水在经过步骤S1的处理后,在第二污水池中进行沉淀,并由第二污水池中的过滤层和格栅层再一次进行过滤,并送入厌氧生物滤池;S3、厌氧池过滤,污水进入厌氧生物滤池由厌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进行过滤吸附,处理后的污水再进入曝气生物滤池;S4、曝气池过滤,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由有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进行吸附过滤,处理后的污水再进入清水池,S5、净化水调蓄,处理后的净化水进入到清水池进行调蓄。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污水池的过滤层内设有第一污水池反冲排污管。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污水池的吸附火山石层内设有第一污水池反冲洗水管。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污水池的过滤层内设有第二污水池反冲洗水管和第二污水池反
冲排污管。
[0009]优选地,所述格栅层为耐酸碱过滤无纺布复合网格格栅层。
[0010]优选地,所述过滤层为细卵石过滤层。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污水池和第二污水池之间通过污水池通水孔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与清水池之间通过清水池通水孔连通。
[00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集污水调蓄和净化功能一体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水池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制成,在第一污水池中设置细卵石过滤层和耐酸碱过滤无纺布复合网格栅层,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再经过吸附火山石层进行二次吸附处理,除去杂物,进入第二污水池再经细卵石层和耐酸碱过滤无纺布复合网格栅层再一次过滤,过滤后的水再进入厌氧生物滤池中,厌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内含有的厌氧性陶粒生物滤粒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处理,再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有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内的有氧性陶粒生物滤料再对水进行处理,雨水在两个生物降解池中去除大部分的SS、COD、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池容易开裂变形不能过滤净化水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的各水池采用预制混凝土浇筑而成,整个系统集调蓄、净化一体化,净化速度快,效率高,净化后水质高,整个系统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 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第一污水池;3、第二污水池;4、通气管;5

1、厌氧生物滤池;5

2、曝气生物滤池;6、清水池;7、混凝土盖板;8、溢流管;9、混凝土外池;10、清水池通水孔;11、生物滤池反冲洗水管;12、生物滤池反冲排污管;13、空气管;14

1、厌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14

2、有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15、碎石层;16、格栅层;17、第一污水池反冲洗水管;18、第一污水池反冲排污管;19、过滤层;20、污水池通水孔;21、吸附火山石层;22、第二污水池反冲洗水管;23、第二污水池反冲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8]如图1所示: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使用了一种净化调蓄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混凝土外池9内并连通的第一污水池2、第二污水池3、厌氧生物滤池5

1、曝气生物滤池5

2,所述混凝土外池9上还设有混凝土盖板7,所述第一污水池2连接有进水管1;所述第一污水池1底部设有过滤层19、格栅层16和吸附火山石层21;所述第二污水池3的底部依次也设有碎石层15、格栅层16和过滤层19;所述厌氧生物滤池5

1内设有厌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14

1,所述曝气生物池5

2内设有有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14

2,所述厌氧生物滤池5

1和有氧生物滤池5

2内均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水管11和生物滤池反冲排污管12,所述曝气生物池5

2内还设有空气管13和通气管4,所述清水池6连接有溢流管8,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过滤和吸附处理,将污水引入第一污水池2,使用过滤层19和格栅层16进行初步过滤,再由吸附火山石层21进行吸附处理,再送入第二污水池;S2、沉淀和再过滤,污水在经过步骤S1的处理后,在第二污水池3中进行沉淀,并由第二污水池3中的过滤层19和格栅层16再一次进行过滤,并送入厌氧生物滤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调蓄一体化水处理方法,使用了一种净化调蓄水处理系统,该净化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混凝土外池(9)内并连通的第一污水池(2)、第二污水池(3)、厌氧生物滤池(5

1)、曝气生物滤池(5

2),所述混凝土外池(9)上还设有混凝土盖板(7),所述第一污水池(2)连接有进水管(1),所述第一污水池(1)底部设有过滤层(19)、格栅层(16)和吸附火山石层(21);所述第二污水池(3)的底部依次也设有碎石层(15)、格栅层(16)和过滤层(19);所述厌氧生物滤池(5

1)内设有厌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14

1),所述曝气生物池(5

2)内设有有氧陶粒生物滤料吸附网格(14

2),所述厌氧生物滤池(5

1)和有氧生物滤池(5

2)内均设有生物滤池反冲洗水管(11)和生物滤池反冲排污管(12),所述曝气生物池(5

2)内还设有空气管(13)和通气管(4),所述清水池(6)连接有溢流管(8),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过滤和吸附处理,将污水引入第一污水池(2),使用过滤层(19)和格栅层(16)进行初步过滤,再由吸附火山石层(21)进行吸附处理,再送入第二污水池;S2、沉淀和再过滤,污水在经过步骤S1的处理后,在第二污水池(3)中进行沉淀,并由第二污水池(3)中的过滤层(19)和格栅层(16)再一次进行过滤,并送入厌氧生物滤池(5

1);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军李雷陈林王丹帝任广代庆煌任诗航夏明明熊伟安术鑫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威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