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机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55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房散热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机房。机房散热降温设备中,支撑板用于安放机柜,空调器安放在支撑板的下方,机组出液口与输液总管的进液端连通,机组进液口与回液总管的出液端连通,降温进液口与冷却塔出口连通,降温出液口与冷却塔入口连通,冷板盘管具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第一板换进液口与空调出液口连通,第一板换出液口与回液总管连通,冷却循环管路的出液端与进液接口连通,冷却循环管路的进液端与出液接口连通,空调进液口与输液总管连通。应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房中的热量无法及时地被带走而导致机房内温度较高,影响服务器正常、有效工作的问题。有效工作的问题。有效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机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房散热降温
,尤其涉及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机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和大数据的空前发展使得人们通过网络数据联系到了一起。这样,为了更好的实现数据存储,服务器的使用必不可少。服务器统一地安装布置在机房中,在服务器使用过程中,服务器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机房是一个密闭的机房空间,因而热量无法自然散发,需要通过使用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散热。在现有技术中,在机房中使用空调向机房内吹送冷风,通过冷风循环而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而实现对机房散热降温,然而,由于大数据的空前发展,所需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大以及服务器容量越来越大,这样,所需的服务器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导致机房中的热量无法及时地被带走而导致机房内温度较高,影响服务器正常、有效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机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房中的热量无法及时地被带走而导致机房内温度较高,影响服务器正常、有效工作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安放机柜,多个机柜形成间隔开的多列;盖板,每相邻两列机柜的顶部均连接有盖板,相邻两列机柜、支撑板与盖板形成通道,每列机柜的两侧分别对应为热通道和冷通道;空调器,空调器与机柜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支撑板的下方,空调器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抽吸热通道的热风,出风口向冷通道吹送冷风;机房散热降温系统还包括:外部放热设备、输液总管、回液总管,外部放热设备,冷却塔和水冷机组,输液总管与回液总管均延伸向空调器,输液总管与回液总管均与外部放热设备连通形成循环流路,输液总管用于提供冷却流体冷却塔具有冷却塔入口和冷却塔出口,水冷机组具有机组进液口、机组出液口、降温进液口和降温出液口,机组出液口与输液总管通过连接管路连通,机组进液口与回液总管通过连接管路连通,降温进液口与冷却塔出口连通,降温出液口与冷却塔入口连通;冷板盘管,冷板盘管具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冷板盘管用于设置在机柜上对机柜进行散热降温;空调器具有空调进液口和空调出液口,空调进液口与输液总管连通,空调出液口与回液总管连通。
[0005]可选地,第一制冷器,第一制冷器具有第一板换进液口、第一板换出液口和第一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的出液端与进液接口连通,第一换热流路的进液端与出液接口连通,空调出液口与第一板换进液口连通,板换出液口与回液总管连通。
[0006]可选地,空调出液口与第一板换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门。
[0007]可选地,第一板换进液口与第一调节阀门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调节支管,调节支管的另一端与输液总管连通,且调节支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门。
[0008]可选地,冷却塔出口与输液总管的进液端连通,冷却塔入口与回液总管的出液端
连通,并且,冷却塔出口与输液总管的进液端之间设有阀门A,冷却塔入口与回液总管的出液端之间设有阀门B。
[0009]可选地,机组出液口与输液总管的进液端之间设有阀门C,机组进液口与回液总管的出液端之间设有阀门D,冷却塔出口与降温进液口之间设有阀门E,冷却塔入口与降温出液口之间设有阀门F。
[0010]可选地,机房散热降温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E、阀门F、第一调节阀门和第二调节阀门均为电磁控制阀,控制模块均与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E、阀门F、第一调节阀门和第二调节阀门电性连接,并且控制模块控制空调运行。
[0011]可选地,空调器内设有第二制冷器和压缩机,第二制冷器具有第二板换进液口、第二板换出液口和第二换热流路,第二板换进液口与输液总管连通,第二板换出液口与回液总管连通,第二换热流路的出液端与空调器的蒸发器入口连通,第二换热流路的进液端与空调器的蒸发器出口连通,压缩机设置于第二换热流路的进液端与空调器的蒸发器出口的连接管路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房。该机房包括前述的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支撑板作为机房的地板,多个机柜安放在机房内形成多列,相邻两列机柜和机房的天花板、支撑板形成通道,每一列服务器的两侧通道分别为热通道和冷通道,一列空调器对应一列机柜,空调器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热通道连通,出风口与冷通道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用空调器和第一制冷器的第一换热流路同时地实现散热降温,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有效地实现了散热降温,能够更加及时、快速地带走机房中的停留的热量,达到及时、快速为机房散热降温的目的,并且,在该机房的管路布置过程中,通过采用空调器、第一制冷器、输液总管和回液总管之间的管路串联,使得空调器与第一制冷器能够整体地使用相同的制冷液进行换热工作,在保证能够有效带走热量的同时也简化了机房整体管路布置结构,并且节省了制冷液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房空调系统的装配示意简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的一种变形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的另一种变形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房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管路布置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10、机柜;100、支撑板;101、热通道;102、冷通道;103、通道门;20、空调器;21、进风口;22、出风口;23、空调进液口;24、空调出液口;31、输液总管;32、回液总管;310、冷却塔;311、冷却塔入口;312、冷却塔出口;320、水冷机组;321、机组进液口;322、机组出液口;323、降温进液口;324、降温出液口;40、冷板盘管;41、进液接口;42、出液接口;50、第一制冷器;51、第一板换进液口;52、第一板换出液口;53、换热流路;61、阀门A;62、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包括:支撑板(100),支撑板(100)用于安放机柜(10),所述机柜的相对两侧分别为热风侧和冷风侧;空调器(20),所述空调器(20)与所述机柜(1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0)的下方,空调器抽吸热风侧的热风,空调器向冷风侧吹送冷风;其特征在于,机房散热降温系统还包括:外部放热设备、输液总管(31)、回液总管(32),外部放热设备,冷却塔(310)和水冷机组(320),所述输液总管(31)与所述回液总管(32)均延伸向所述空调器(20),所述输液总管与所述回液总管均与所述外部放热设备连通形成循环流路,所述输液总管用于提供冷却流体所述冷却塔(310)具有冷却塔入口(311)和冷却塔出口(312),所述水冷机组(320)具有机组进液口(321)、机组出液口(322)、降温进液口(323)和降温出液口(324),所述机组出液口(322)与所述输液总管(31)通过连接管路连通,所述机组进液口(321)与所述回液总管(32)通过连接管路连通,所述降温进液口(323)与所述冷却塔出口(312)连通,所述降温出液口(324)与所述冷却塔入口(311)连通;冷板盘管(40),所述冷板盘管(40)具有进液接口(41)和出液接口(42),所述冷板盘管(40)用于设置在机柜(10)上对机柜(10)进行散热降温;所述空调器(20)具有空调进液口(23)和空调出液口(24),所述空调进液口(23)与所述输液总管(31)连通,所述空调出液口(24)与所述回液总管(3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散热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制冷器(50),所述第一制冷器(50)具有第一板换进液口(51)、第一板换出液口(52)和第一换热流路(53),所述第一换热流路(53)的出液端与所述进液接口(4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流路(53)的进液端与所述出液接口(42)连通,所述空调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板换进液口连通,所述板换出液口与所述回液总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散热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液口(24)与所述第一板换进液口(5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门(2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散热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换进液口(51)与所述第一调节阀门(201)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调节支管(202),所述调节支管(202)的另一端与所述输液总管(31)连通,且所述调节支管(202)上设有第二调节阀门(2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散热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出口(31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海涛陈伟罗彬熊美兵刘金霖汤志国卞亮贾金辉黄隽陈挺波吴楚源梁健敏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