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将填充部件插入反应装置中的夹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52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3
一种夹具(60),用于将填充部件(催化剂(50)、传热促进体(55))插入于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反应装置(1)的流路(第一流路(11)、第二流路(21))中或用于从流路拔出填充部件,其具备:一对带部(61、61),其具有比流路长的长度,相互平行地延伸;以及多个连结部(62),其具有一对带部(61、61)在其间夹持填充部件的长度,在一对带部(61、61)的延伸方向上排列并且连结一对带部(61、61)。61)。6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将填充部件插入反应装置中的夹具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进行设置于反应装置的流路的催化剂等的填充部件的插入、拔出的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型的反应装置通过利用热介质加热或冷却含有反应原料的反应流体,进行(促进)反应流体的反应。这样的反应装置例如具备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反应流路和使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流路。在反应流路内,有时为了促进反应而设置催化剂。作为设置催化剂的方法,有将粉体、颗粒的填充、壁面负载等直接设置在反应流路内的方法、使负载有催化剂的结构体插入反应流路内的方法。
[0003]若在将反应场的体积保持为恒定的基础上减小反应流路的截面积(流路截面),则每单位体积的反应流体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比表面积)提高。因此,能够提高传热效率,提高反应速度、收率。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旨在使流路截面变小的同时,简化流路内的催化剂的更换作业的反应装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2370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0008]在反应流路中设置有催化剂的反应装置中,通过长时间的运转,催化剂容易固着于反应流路的内表面。特别是在催化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的情况、伴有发热的情况下,由于反应流路的材质、催化剂的相互扩散,催化剂的固着被促进。若催化剂固着于反应流路,则催化剂的拔出变得困难。特别是,在被称为压实器或微反应器的反应装置中,反应流路的截面积为数mm2~数十mm2左右,因此反应流路的内表面相对于催化剂的尺寸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因此,在这样的反应装置中,固着的催化剂的拔出变得更加困难。另外,在这样的装置中,反应流路的数量高达数百至数千,因此,也需要顺利地进行催化剂的向反应流路中的插入。
[0009]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设置于反应装置的流路的催化剂等的填充部件的插入、拔出的夹具。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0011]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夹具,用于将填充部件插入于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反应装置的流路中,或者从所述流路中拔出所述填充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夹具的要旨在于,具备:一对带部,其具有比所述流路长的长度,相互平行地延伸;以及多个连结部,其具有所述一对带部在其间夹持所述填充部件的长度,在所述一对带部的延伸方向上排列,并且连结所述一对带部。
[0012]各所述带部也可以包括设置为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一端的前端部和设置为所述延
伸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基端部。上述前端部也可以以接近对方的带部的方式倾斜。所述多个连结部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连结部,其位于所述前端部侧,在所述一对带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隔开比所述填充部件长的间隔而设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结部,其位于比所述多个第一连结部更靠所述基端部侧。各所述第一连结部也可以与各带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连接。各所述第二连结部也可以在各带部的宽度方向上与从中央偏离的位置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一对带部中可以位于从所述流路露出的部分。所述一对带部和所述多个第一连结部可以形成开口在与所述一对带部延伸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框。所述框的开口面积可以大于面向所述框的所述填充部件的截面积。上述流路可以是使反应流体流通的反应流路,上述填充部件可以是催化剂。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0014]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设置于反应装置的流路的催化剂等的填充部件的插入、拔出的夹具。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A

A线剖视图。
[0017]图3是图1中的B

B线剖视图。
[0018]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0019]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20]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导热促进体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21]图7(a)是一实施方式的夹具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夹具的侧视图。
[0022]图8是表示夹具向流路的插入及之后的状态的图。
[0023]图9(a)~图9(f)是表示连结部的多个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催化反应器)1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A

A线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

B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部2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0026]反应装置1通过包含反应原料的反应流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对反应流体进行加热或冷却,从而进行(促进)反应流体的反应。反应装置1具备热交换部2。热交换部2具备第一热传导体10、第二热传导体20和盖板30。第一热传导体10、第二热传导体20以及盖板30是由具有耐热性的热传导性材料形成的平板状部件,具有能够承受反应流体R流通时产生的高内压的充分的厚度。
[0027]第一热传导体10具有使反应流体流通的流路(以下称为第一流路)11。另一方面,第二热传导体20具有使热介质流通的流路(以下,称为第二流路)21。第一热传导体10和第二热传导体20交替层叠,在其最上部设置盖板30。
[0028]通过上述的层叠,第一流路11和第二流路21经由第一隔壁13或第二隔壁23相互相
邻(参照图4)。换言之,第一流路11和第二流路21在第一热传导体10和第二热传导体20的层叠方向上以不接触的状态相邻。
[0029]热交换部2具有反应流体和热介质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流动的相向流型的构造。在第一流路11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填充部件的催化剂50(参照图5)。同样地,在第二流路21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填充部件的传热促进体55(参照图6)。另外,在它们的设置和拆卸中,使用反应装置1用的夹具60(参照图7)。另外,导热促进体55也可以不根据反应装置1的规格而设置。
[0030]热交换部2由第一热传导体10和第二热传导体20的至少一组构成。另外,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性能,也可以增加各导热体的数量。考虑热交换部2的设计条件、导热效率等设定形成于各导热体的流路的数。进而,为了抑制由来自热交换部2的散热引起的热损失,壳体或绝热材料也可以覆盖热交换部2的周围。
[0031]作为层叠体的热交换部2的两端由固定部件32、33保持。在固定部件32上安装有反应流体导入部34。反应流体导入部34是呈凹状弯曲的盖体,在其与热交换部2之间形成空间S1。在空间S1开口有多个第一流路11的第一导入口12(参照图2)。换言之,第一导入口12在面向反应流体导入部34的热交换部2的侧面(端面)2a开口。反应流体导入部34具有用于导入反应流体R的第一导入管36。反应流体R经由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夹具,用于将填充部件插入于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反应装置的流路中,或者用于将所述填充部件从所述流路中拔出,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带部,其具有比所述流路长的长度,相互平行地延伸;以及多个连结部,其具有所述一对带部在其间夹持所述填充部件的长度,在所述一对带部的延伸方向上排列,并且连结所述一对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带部包括:作为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一端而设置的前端部;以及作为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而设置的基端部,所述前端部以接近对方的带部的方式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结部包括:多个第一连结部,其位于所述前端部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内佑介矢野明久宫岛俊二坂仓茂树山本大雅吉野谷拓哉镰田博之角田大辅本间信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