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39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其包括:壳体,呈柱形,其底板开设有进气口;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呈筒形,位于壳体内部,与底板围合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负压区;纳米活性炭过滤芯,呈筒形,环绕设置在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外侧,与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以及底板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负压区,第二负压区的底部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储油槽;壳体与纳米活性炭过滤芯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且与壳体上的出气口连通的沉降区,沉降区的底部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储油槽。该油雾处理器不仅利用了滤芯的过滤效果,还利用气压的变化,使得气相的油雾凝聚成液滴,并使得液滴聚合,该过程的气体压降小,并可回收部分油雾。雾。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通常通过活塞等方式对气体进行压缩,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摩擦,因此需要采用润滑油对运动部件进行润滑。由于运动部件与被压缩的气体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润滑油的油雾及蒸气会随着被压缩的气体排出,这种混杂有润滑油气雾的压缩空气难以用于食品、制度精密机械、精密电子的环境技术要求。
[0003]为了分离润滑油的气雾,目前市场上干式无油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采用精密过滤器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过滤润滑油液滴,但是现有的过滤结构无法处理气相的油雾。需要另外加装油雾收集系统来完成,这种方式不仅造成设备成本的增加,还有造成压缩气体的压力损失
[0004]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的油雾处理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精密过滤器的主要采用吸附原理,难以清除气相润滑油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壳体,呈柱形,其底板开设有进气口;
[0008]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呈筒形,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负压区;
[0009]纳米活性炭过滤芯,呈筒形,环绕设置在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外侧,与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负压区,所述第二负压区的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储油槽;
[0010]所述壳体与所述纳米活性炭过滤芯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且与壳体上的出气口连通的沉降区,所述沉降区的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储油槽。
[0011]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的内径。
[0012]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具有平挡板。
[0013]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活性炭过滤芯与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同轴设置,所述纳米活性炭过滤芯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具有拱形挡板。
[0014]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储油槽的槽底高于所述第一储油槽的槽底,二者通过管路连通。
[0015]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油槽的槽底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壳体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进气口与油箱连接。
[0016]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7]1、该油雾处理器不仅利用了滤芯的过滤效果,还利用气压的变化,使得气相的油雾凝聚成液滴,并使得液滴聚合,该过程的气体压降小,并可回收部分油雾。
[0018]2、该油雾处理器采用迷宫、吸附、冷凝、过滤的原理来实现油雾与空气的分离。使之成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寿命长、无污染、体积小、更人性化的产品。大大的降低了油雾对环境的污染。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3]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其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自外向内依次同轴设置有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以及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具体的:
[0025]壳体10呈柱形,其底板11开设有进气口12,其顶部设置有出气口13。
[0026]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呈筒形,位于壳体10内部,与底板11围合形成与进气口12连通的第一负压区40。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的底端正对进气口12并与底板11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具有平挡板31。进气口12的直径小于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的内径。
[0027]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也呈筒形,环绕套设在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外侧。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与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之间具有空隙,二者与底板11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负压区50。第二负压区50的底部包括设置在底板11上的第一储油槽60。
[0028]壳体10与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且与壳体10的出气口13连通的沉降区70。沉降区70的底部包括设置在底板11上的第二储油槽80。
[0029]本实施例中,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与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同轴设置,纳米活性
炭过滤芯20的底端与底板11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具有拱形挡板21。
[0030]第二储油槽80的槽底高于所述第一储油槽60的槽底,二者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储油槽60的槽底通过管道连通至壳体10的进气口12。壳体10的进气口12用于和油箱连接。
[0031]进气口12用于和油箱连接,干式无油压缩机启动后,箱体内的负压迫使油箱内的油雾从进气口12吸入油雾处理器的第一负压区40内,由于负压的原因,油雾在穿过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时,油雾中的气相成分变为液相的小液滴。一部分小液滴拦截在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内部,还有一部分吸附在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的表面,吸附在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表面的润滑油液滴会逐渐向下汇集,流入第一储油槽60中。当第一储油槽60中的润滑油存量到达一定量之后,润滑油汇集在一起,从第一储油槽60槽底的开口B经过管路流回至进气口侧面的开口D,由于进气口12与油箱连接,从开口D流入的润滑油可向下落回至油箱中。
[0032]进入第二负压区50之后,气流会继续穿越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以进入沉降区70。在此过程中,气流中残留的少数气相油雾会进一步变为液相油滴,并经过沉降、纳米膜过滤、活性碳吸附,使洁净空气分离出来。
[0033]吸附在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表面的油滴会向下沉降,进入第二储油槽80中,第二储油槽80中汇集的润滑油经过第二储油槽80槽底的开口A,经过管路,从开口C流入第一储油槽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呈柱形,其底板(11)开设有进气口(12);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呈筒形,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与所述底板(11)围合形成与所述进气口(12)连通的第一负压区(40);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呈筒形,环绕设置在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外侧,与所述复合蜂窝迷宫过滤芯(30)以及所述底板(11)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的第二负压区(50),所述第二负压区(50)的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第一储油槽(60);所述壳体(10)与所述纳米活性炭过滤芯(20)围合形成横截面呈环形且与壳体(10)上的出气口(13)连通的沉降区(70),所述沉降区(70)的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第二储油槽(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油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燕黄贤友
申请(专利权)人:意朗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