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927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探针和基因芯片:根据脊肌萎缩症以SMN1基因全基因组区域作为目标捕获区域,再根据目标捕获区域设计捕获探针,并合成基因芯片;S2、样本DNA提取:采用试剂盒提取样本基因组DNA;S3、基因组DNA酶切及修复:基因组DNA酶切片段化并进行修复;S4、产物PCR扩增与纯化;S5、杂交捕获目标捕获区域及PCR扩增;S6、上机测序: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上机测序;S7、信息分析:统计测序结果信息,确定突变位点发生的基因、氨基酸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够快速检测出脊肌萎缩症的基因突变,操作简单方便,特异性高,准确性好,简单经济。简单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元核变性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病,是第二大常见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左右,在人群中的携带率约为1/35-1/50左右。大多数病例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第5号染色体上一个单独的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SMN突变,定位于5q12.2-13.3。SMN包括端粒端的SMN1和着丝粒端的SMN2,其中SMN1的基因缺陷是导致脊肌萎缩症的主要原因。SMN1基因全长27Kb,包含9个外显子(1,2a,2b,3~8),该基因存在与其高度同源的SMN2基因,前者为SMA疾病的致病基因,后者则为疾病表型的修饰基因。脊肌萎缩症临床可以分为4种类型:(1)Ⅰ型脊肌萎缩症,在胎儿中已存在或在出生后2~4个月出现症状,在6个月龄期前,所有患病婴儿都已表现出明显的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探针和基因芯片:根据脊肌萎缩症以SMN1基因全基因组区域并向上下游延伸各30bp作为目标捕获区域,再根据目标捕获区域设计捕获探针,根据探针合成基因芯片;S2、样本DNA提取:采用试剂盒提取样本基因组DNA;S3、基因组DNA酶切及修复:基因组DNA通过酶切片段化,将酶切的粘性末端修复成平末端,并通过连接3

端加碱基“A”;S4、产物PCR扩增与纯化:设计PCR扩增引物,PCR扩增两端带有接头的DNA片段,扩增完成后纯化;S5、杂交捕获目标捕获区域及PCR扩增:将步骤S1所得的基因芯片对步骤S4纯化后的产物进行杂交捕获,再对所得的产物进行PCR扩增;S6、上机测序: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上机测序;S7、信息分析:统计测序结果信息,确定突变位点发生的基因、氨基酸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捕获探针为SEQ ID NO:1:FAM-ACCCGGTAAGGAAAATAAAGGAAG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采用的试剂盒为QIAamp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通过酶切片段化剪切为200bp大小的DNA片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源古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