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02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通过刚性结构固定,防护性能较差,容易被外力或强力震动损坏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底端呈阵列式分布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设置有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四壁上郡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内壳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底座上端外围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置有防护柱,通过设置底座、第一内壳、第二内壳、护盖、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和第四减震弹簧,在防护柱和连接螺栓的辅助下,护盖和底座可有效地对外力获震动进行缓冲,防止外力对动力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坏。防止外力对动力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坏。防止外力对动力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锂离子电池
,具体为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即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0003]但是现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通过刚性结构固定,防护性能较差,容易被外力或强力震动损坏,为此这里提出了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通过刚性结构固定,防护性能较差,容易被外力或强力震动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底端呈阵列式分布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设置有第一内壳,所述第一内壳四壁上郡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内壳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减震垫,所述底座上端外围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置有防护柱,所述防护柱上端外围设置有护盖,所述护盖四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所述护盖内顶端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所述第四减震弹簧下端设置有第二内壳,所述第二内壳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减震垫。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底座内底端通过卡槽固定,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第一内壳下端通过卡槽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一内壳外壁以及所述底座内壁均通过卡槽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垫与所述第一内壳内壁胶接,所述防护柱下端与所述插槽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护盖与所述防护柱连接的位置成型有连接槽。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柱与所述连接槽插接,所述护盖上端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下端与所述防护柱上端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栓将所述护盖卡压固定在所述防护柱上端。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壳上端四角处均成型有连接角码,所述第三减震弹簧上端与所述护盖内顶端通过卡槽固定,所述第三减震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二内壳上端通过卡槽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第四减震弹簧与所述第二内壳外壁以及所述护盖内壁均通过卡槽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垫与所述第二内壳内壁胶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该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中,通过设置底座、第一内壳、第二内壳、护盖、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和第四减震弹簧,在防护柱和连接螺栓的辅助下,护盖和底座可有效地对外力获震动进行缓冲,防止外力对动力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坏,解决了现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通过刚性结构固定,防护性能较差,容易被外力或强力震动损坏的问题;
[0013]2)、在该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中,通过设置插槽、防护柱、连接槽和连接螺栓,使底座和护盖可便捷的结合在一起,防护柱之间的空隙还有利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散热,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底座、第一内壳和第二减震弹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底座的正视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护盖的正视剖视图;
[0019]图中:1、底座;2、第一减震弹簧;3、第一内壳;4、第二减震弹簧;5、第一减震垫;6、插槽插槽;7、防护柱;8、护盖;9、第三减震弹簧;10、第四减震弹簧;11、第二内壳;12、第二减震垫;13、连接槽;14、连接螺栓;15、连接角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实施例,由图1

4给出,本技术包括底座1,底座1内底端呈阵列式分布有第一减震弹簧2,第一减震弹簧2上端设置有第一内壳3,第一内壳3四壁上郡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4,第一内壳3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减震垫5,底座1上端外围成型有插槽6,插槽6内设置有防护柱7,防护柱7上端外围设置有护盖8,护盖8四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9,护盖8内顶端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10,第四减震弹簧10下端设置有第二内壳11,第二内壳11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减震垫12。
[0022]其中,第一减震弹簧2下端与底座1内底端通过卡槽固定,第一减震弹簧2上端与第一内壳3下端通过卡槽固定,第二减震弹簧4与第一内壳3外壁以及底座1内壁均通过卡槽固定,动力锂离子电池放置于第一内壳3内,第一减震弹簧2和第二减震弹簧4可依托底座1对第一内壳3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
[0023]其中,第一减震垫5与第一内壳3内壁胶接,防护柱7下端与插槽6通过螺纹连接,护盖8与防护柱7连接的位置成型有连接槽13,第一减震垫5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也可对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防护柱7之间的空隙有利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散热。
[0024]其中,防护柱7与连接槽13插接,护盖8上端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螺栓14,连接螺栓14下端与防护柱7上端中部通过螺纹连接,连接螺栓14将护盖8卡压固定在防护柱7上端,护盖8与底座1通过防护柱7与连接螺栓14进行连接。
[0025]其中,第一内壳3上端四角处均成型有连接角码15,第三减震弹簧9上端与护盖8内顶端通过卡槽固定,第三减震弹簧9下端与第二内壳11上端通过卡槽固定,使用螺栓通过连接角码15可将动力锂离子电池牢固的固定在第一内壳3内,第二内壳11可将动力锂离子电池上端包裹,第三减震弹簧9可依托护盖8对第二内壳11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保护。
[0026]其中,第四减震弹簧10与第二内壳11外壁以及护盖8内壁均通过卡槽固定,第二减震垫12与第二内壳11内壁胶接,第四减震弹簧10可依托护盖8对第二内壳11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保护,第二减震垫12也可对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保护。
[0027]工作原理:动力锂离子电池放置于第一内壳3内,使用螺栓通过连接角码15可将动力锂离子电池牢固的固定在第一内壳3内,第一减震弹簧2和第二减震弹簧4可依托底座1对第一内壳3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保护,第三减震弹簧9和第四减震弹簧10可依托护盖8对第二内壳11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进行减震保护,第一减震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底端呈阵列式分布有第一减震弹簧(2),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上端设置有第一内壳(3),所述第一内壳(3)四壁上郡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4),所述第一内壳(3)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减震垫(5),所述底座(1)上端外围成型有插槽(6),所述插槽(6)内设置有防护柱(7),所述防护柱(7)上端外围设置有护盖(8),所述护盖(8)四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9),所述护盖(8)内顶端设置有第四减震弹簧(10),所述第四减震弹簧(10)下端设置有第二内壳(11),所述第二内壳(11)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减震垫(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下端与所述底座(1)内底端通过卡槽固定,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上端与所述第一内壳(3)下端通过卡槽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与所述第一内壳(3)外壁以及所述底座(1)内壁均通过卡槽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减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润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