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40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锂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底部设置有换热底座,所述换热底座内底部设置有介质循环箱,所述介质循环箱顶部设置有导热循环管,所述导热循环管顶部外围设置有散热铝板,所述散热铝板底部设置有散热铝片,所述换热底座外部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进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传统锂离子电池包的散热结构上增加换热底座、散热铝片、导热循环管、三通管、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等组件构成的热量回收装置,可将锂离子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高效传递给冷却风源,冷却风源被加热后通过抽气泵抽至车内,替代空调的暖风功能,达到了节省电池包电能消耗的目的,降低了电池包寿命衰减速度。命衰减速度。命衰减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是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0003]传统的燃油汽车在冬季的时候,可以抽取发电机的热风作为暖风给车内使用,而新能源车只能通过锂离子电池给空调供电加热,此方式较为消耗电能,降低电池的寿命,而且锂离子电池工作时产生的较多热量多为自然散去,缺少收集的装置,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节能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底部设置有换热底座,所述换热底座内底部设置有介质循环箱,所述介质循环箱顶部设置有导热循环管,所述导热循环管顶部外围设置有散热铝板,所述散热铝板底部设置有散热铝片,所述换热底座外部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进入口,所述换热底座外部另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排出口,所述自然风源排出口上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介质循环箱卡压在所述换热底座内底部,所述导热循环管与所述介质循环箱插接连通,所述散热铝板卡压在所述下壳体内底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循环管内嵌在所述散热铝板中,所述散热铝板顶部焊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之间卡压有电池包单元,所述电池包单元外围设置有与上壳体内壁胶接的导热硅胶垫片,所述导热硅胶垫片与所述散热铝板接触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铝片固定在所述散热铝板底部,所述导热循环管贯穿所述散热铝片,所述自然风源进入口与所述换热底座通过螺钉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然风源排出口与所述换热底座插接,所述三通管与所述自然风源排出口阀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三通管阀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顶部通过螺钉配合安装有所述上壳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中,通过在传统锂离子电池包的散热结构上增加换热底座、散热铝片、导热循环管、三通管、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等组件构成的热量回收装置,可将锂离子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高效传递给冷却风源,冷却风源被加热后通过抽气泵抽至车内,替代空调的暖风功能,达到了节省电池包电能消耗的目的,降低了电池包寿命衰减速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下壳体的正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散热铝板的俯视图。
[0017]图中:1

下壳体;2

上壳体;3

换热底座;4

散热铝板;5

导热硅胶垫片;6

电池包单元;7

分隔板;8

散热铝片;9

导热循环管;10

介质循环箱;11

自然风源进入口;12
‑ꢀ
自然风源排出口;13

三通管;14

第一电磁阀;15

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底部设置有换热底座3,换热底座3内底部设置有介质循环箱10,介质循环箱10顶部设置有导热循环管9,导热循环管9顶部外围设置有散热铝板4,散热铝板4 底部设置有散热铝片8,换热底座3外部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进入口11,换热底座3外部另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排出口12,自然风源排出口12上设置有三通管13,三通管13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5。
[0020]介质循环箱10卡压在换热底座3内底部,导热循环管9与介质循环箱10插接连通,散热铝板4卡压在下壳体1内底部,介质循环箱10内设置有压力泵,可将导热介质注入到导热循环管9内,且形成循环流通的状态,导热循环管9为铜材质,具有较高的导热效率;导热循环管9内嵌在散热铝板4中,散热铝板4顶部焊接有分隔板7,分隔板7之间卡压有电池包单元6,电池包单元6外围设置有与上壳体2内壁胶接的导热硅胶垫片5,导热硅胶垫片5与散热铝板4接触连接,散热铝板4配合导热循环管9共同对电池包的热量进行吸收传递,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效率,同时有利于底部换热结构的换热,导热硅胶垫片5由导热效率高的树脂材料制成;散热铝片8固定在散热铝板4底部,导热循环管9贯穿散热铝片8,自然风源进入口11与换热底座3通过螺钉连接,散热铝片8为条状结构,可增加与冷却风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冷却风的热传递;自然风源排出口12与换热底座3插接,在不使用电池包的热量时,冷却风自然排出,三通管13与自然风源排出口 12阀接,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5均与三通管13阀接;上壳体2顶部通过螺钉配合安装有上壳体2。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安装于车辆底盘底部中间位置处,自然风源进入口11与车辆前端的进气端连通,新风在车辆行驶的时候,自然进入到
换热底座3中,电池包单元6在供电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热,由导热硅胶垫片5传递给底部的散热铝板4,散热铝板4由于体积有限,导热的效率有限,在其内部增加导热循环管 9,导热循环管9由介质循环箱10循环导热介质,其中散热铝板4和导热循环管9的吸收的热量均传递给底部的散热铝片8,散热铝片8与进入的新风充分的接触,发生热交换,新风被加热,散热铝片8被冷却,进而冷却了电池包单元6,加热的新风从自然风源排出口12排出,此时第一电磁阀14关闭,第二电磁阀15打开,新风排至车辆外部,当车辆在冬季使用需要暖风的时候,第二电磁阀15关闭,第一电磁阀14打开,加热的新风被空调的气泵抽至车内,给车内环境加热,此设计的出现,替代空调的暖风功能,达到了节省电池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底部设置有换热底座(3),所述换热底座(3)内底部设置有介质循环箱(10),所述介质循环箱(10)顶部设置有导热循环管(9),所述导热循环管(9)顶部外围设置有散热铝板(4),所述散热铝板(4)底部设置有散热铝片(8),所述换热底座(3)外部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进入口(11),所述换热底座(3)外部另一侧设置有自然风源排出口(12),所述自然风源排出口(12)上设置有三通管(13),所述三通管(13)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循环箱(10)卡压在所述换热底座(3)内底部,所述导热循环管(9)与所述介质循环箱(10)插接连通,所述散热铝板(4)卡压在所述下壳体(1)内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供电系统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循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润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