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36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本体、导气管、压气盘;厌氧反应器本体呈卵形,其顶面和底面为平面;导气管为同心套管;压气盘邻近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设置,且压气盘与导气管导通;压气盘包括上盘片和下盘片;上盘片设置于下盘片上方,上盘片与下盘片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与导气管外管连通;下盘片与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与导气管内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间歇气体脉冲的搅拌作用,实现液体的有效混合,同时优化厌氧反应器的结构型式,使之更贴合搅拌流线分布,从而提升反应器的体积利用率。的体积利用率。的体积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厌氧反应器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厌氧发酵技术作为污水、固废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污水处理领域几乎都有它的踪影。然而,厌氧发酵也是一个耗能、造污的过程,在国内节能减排压力剧增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厌氧发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持稳定运行,是该技术满足碳中和要求、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
[0003]传统的厌氧反应器为圆柱形钢制罐,普遍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如顶装式搅拌桨叶,通过搅拌轴的旋转带动罐内液体流动,从而实现搅拌混合的目的。桨叶的型式和尺寸对于搅拌效果至关重要,国内的机械搅拌设计难以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导致厌氧罐体积利用率普遍低于80%,而进口搅拌装置采购和维护费用高昂,一般企业承受不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本技术摒弃了机械搅拌方式,采用了一种新型气动搅拌方式,通过间歇气体脉冲的搅拌作用,实现厌氧反应器内液体的有效混合,同时优化厌氧反应器的结构型式,使之更贴合搅拌流线分布,从而提升反应器的体积利用率。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包括:
[0006]厌氧反应器本体,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呈卵形,其顶面和底面为平面;
[0007]若干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为同心套管,所述导气管输出端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顶面延伸至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内部,所述导气管输入端通反应气体;
[0008]若干压气盘,所述压气盘邻近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设置,且所述压气盘与所述导气管导通;
[0009]所述压气盘包括上盘片和下盘片;
[0010]所述上盘片设置于所述下盘片上方,所述上盘片与所述下盘片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导气管外管连通;
[0011]所述下盘片设置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上方,所述下盘片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导气管内管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气管输入端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焊接密封。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风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以及第五管道,其中:
[0014]所述风机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
[0015]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
[0016]所述第二管道与环空体积连通,所述环空体积为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间;
[0017]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内管输入端连通;
[0018]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风机输入端连通;
[0019]所述第五管道输入端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顶面连通,所述第五管道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管道连通。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气体过滤器。
[002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摒弃了机械搅拌方式,采用了间歇式气动搅拌方式,通过间歇气体脉冲的搅拌作用,实现厌氧反应器内液体的有效混合;
[0023]间歇式气动搅拌方式:通过气动阀门控制风机的开启和关闭,风机开启时输出的气体实现搅拌,风机关闭时停止输气和搅拌,故气动搅拌不是连续的,为间歇式。
[0024]2、本技术厌氧反应器呈卵形从而无棱角,因此较大程度上消除了搅拌死区的出现,从而增大了可供厌氧发酵的工作体积,且使之更贴合搅拌流线分布,从而容积利用率增大。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搅拌过程中气泡分布以及液体环流方向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导气管与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连接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压气盘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具有多组导气管和压气盘的厌氧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第一管道;1.1、第一手动阀门;1.2、气体过滤器;1.3、第一气动调节阀;2、第二管道;2.1、第二手动阀门;2.2、第一气动控制阀;2.3、第一安全阀;3、第三管道;3.1、第二手动阀门;3.2、第三气动控制阀;3.3、第二安全阀;4、第四管道;4.1、第三气动控制阀;5、第五管道;6、厌氧反应器本体;7、压气盘;7.1、上盘片;7.2、下盘片;8、导气管;9.1、第一阀门控制开关;9.2、第二阀门控制开关;9.3、第三阀门控制开关;9.4、第四阀门控制开关;10、风机;11、plc控制器11;12、螺栓、13、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3]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
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4]现有技术采用圆筒形罐体和机械桨叶搅拌居多,少数采用气体搅拌,存在以下问题:
[0035]①
圆筒形罐体的搅拌死区较多,可供厌氧发酵的体积减少、容积利用率较低,所以处理相同规模的污水需要更大的管体容积,占地面积增加、设备投资成本上升。
[0036]②
机械搅拌由电机驱动旋转轴和桨叶转动,对厌氧浆液产生推动力,由于活动部件多,容易产生机械故障,增加维护检修的工作量;
[0037]③
机械搅拌的桨叶型式及尺寸至关重要,对技术和材料的要求较高、设计难度较大,导致国内机械搅拌效率普遍不高,而进口的高效机械搅拌装置价格高昂。
[0038]④
目前现有技术中气体搅拌采用的是连续气流扰动的方式,存在用气量大、运行能耗大等缺点。
[0039]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特殊形状设计的厌氧反应器,配合双层脉冲气动搅拌的方式,减少反应器内搅拌死区、提升容积使用效率,同时脉冲气动搅拌结构简单、非连续运行,从而减少了投资和运行成本,降低故障率。
[0040]实施例1
[00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如图1所示,上述卵形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脉冲气动搅拌的卵形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反应器本体,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呈卵形,其顶面和底面为平面;若干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为同心套管,所述导气管输出端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顶面延伸至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内部,所述导气管输入端通反应气体;若干压气盘,所述压气盘邻近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设置,且所述压气盘与所述导气管导通;所述压气盘包括上盘片和下盘片;所述上盘片设置于所述下盘片上方,所述上盘片与所述下盘片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导气管外管连通;所述下盘片设置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上方,所述下盘片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底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导气管内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脉冲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胜宝郑晓宇邹婷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