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585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包括可移动基座、辅助模块、隔离舱模块和控制系统。可移动基座是整个系统的载体,辅助模块和控制系统安装在可移动基座的顶部;隔离舱模块包括多个隔离舱,安装在可移动基座的底层;隔离舱包括系统净化模块、PH值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湿度控制模块、视频装置和状态指示器;辅助模块集成PH值控制模块的碱性舱和酸性舱,温度控制模块的多通道空调系统,湿度控制模块的雾化器以及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位于可移动基座上,包括主控制箱、PAC控制器和本地显示器,主控制箱通过RJ45与PAC控制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模块化结构,可根据需要对系统容量进行拓展,并在控制系统中统一管理。一管理。一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
,具体指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不同类型的菌培养主要通过将菌种放置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不同种类的菌培养条件大不相同,一个培养箱一次只能培养筛选一种或一类生长条件相似的菌,无法实现同时对单一菌株的梯度培养或多种菌的同时筛选培养。另外现有的培养箱通过电热丝对培养箱整体进行加热,培养基或培养液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设的温度,完成一般菌的培养需要24小时到48小时,导致实验过程能耗高,耗时长,实验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不足,大幅提高菌群分离培养的实验效率和结果对比性。解决菌群培养条件不明确或不同条件下需要同时培养不同种类菌时,实验耗时过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菌群分离培养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包括可移动基座、辅助模块、隔离舱模块和控制系统。所述隔离舱包括净化模块、PH值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湿度控制模块、视频装置和状态指示器。所述辅助模块集成PH值控制模块的碱性舱、酸性舱,温度控制模块的多通道空调系统,湿度控制模块的雾化器以及电源系统。所述系统净化模块、PH值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湿度控制模块、视频装置、状态指示器集成在隔离舱内,若干隔离舱由控制系统进行编程控制,并接收来自隔离舱的信息反馈。控制系统根据参数要求,对菌群分离培养实验进行全程监控并记录,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其中:1.所述可移动基座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辅助模块,控制系统和隔离舱模块放置在可移动基座上。
[0006]2.所述辅助模块集成PH值控制模块的碱性舱、酸性舱,温度控制模块的多通道空调系统,湿度控制模块的雾化器以及电源系统。
[0007]3.所述系统净化模块,用于实验前用紫外线发生器对隔离舱进行灭菌操作,操作时间由隔离舱或控制系统进行设置。
[0008]4.所述PH值控制模块包括碱性舱、酸性舱、PH值传感器和注射机构。其中碱性舱储存NaOH溶液,酸性舱储存HCL溶液。PH值传感器检测培养液PH值,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参数控制注射机构注入碱性或酸性溶液,使培养液的PH值符合设定参数。
[0009]5.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注入式变温装置、包围式变温装置、多通道空调系统等主要单元。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培养基或培养液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所述多通道空调系统由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两部分组成,并经多个管道与变温装
置相连,用于调节培养基或培养液的温度。
[0010]6.所述注入式变温装置包括多个高硼硅(耐温范围

40℃

500℃)空心管阵列和折叠底座组成,并经柔性管道与空调系统相连。
[0011]7.所述包围式变温装置包括三组不锈钢空心管阵列,其作为培养液和培养基的环境调温装置和固定装置。
[0012]8.所述湿度控制模块包括雾化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雾化器通过管道系统与隔离舱连接,由传感器检测空间的湿度,反馈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好的湿度参数控制雾化器管道的开闭来改变隔离舱中的湿度。
[0013]9.所述控制系统采用B/S结构,支持远程操控。执行机构使用PAC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使用SQL 数据库进行记录。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有:1.所述新型菌群分离培养系统使用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拓展,并在控制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0015]2.所述新型菌群分离培养系统,支持对不同类型的菌种同时进行分离培养,尤其针对培养环境不明确的菌株,可以在不同隔离舱内梯度设置培养条件,使筛选试验可以同步进行,大大缩短实验时间。
[0016]3.所述新型菌群分离培养系统,专利技术了注入式变温装置和包尾式变温装置。传统培养箱通过改变箱内温度,缓慢改变培养液或培养基温度。本专利技术的变温装置直接作用于培养液或培养基,可以大大降低装置能耗和菌群分离培养时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可移动基座结构图;图3为PH值控制模块结构图;图4为注入式变温装置;图5为包围式变温装置;其中,1、可移动基座,2、辅助模块,3、隔离舱模块,4、控制系统,5、PH值控制模块,6、温度控制模块,7、湿度控制模块,8、视频装置,9、状态指示器,10、酸性仓和碱性仓,11、多通道空调系统,12、雾化器,13、电源系统,14、主控制箱,15、PAC控制器,16、本地显示器,17、就地控制板,18、紫外线灯,19、PH值传感器,20、注射机构,21、温度传感器,22、注入式变温装置,23、包围式变温装置,24、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9]下面结合图1

图4,详细阐述本方明的系统组成和技术方案。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包括可移动基座1、辅助模块2、隔离舱模块3和控制系统4。可移动基座1是整个系统的载体,辅助模块2和控制系统4安装在可移动基座1的顶部,隔离舱模块3包括多个隔离舱,安装在可移动基座1的底层。隔离
舱包括净化模块、PH值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湿度控制模块、视频装置和状态指示器。辅助模块2集成了PH值控制模块5的碱性舱和酸性舱10,温度控制模块6的多通道空调系统11,湿度控制模块7的雾化器12、PAC控制器15以及电源系统13。控制系统4对隔离舱模块3和辅助模块2进行编程控制。其中:1.如图2所示,所述可移动基座1由基座主体和四个万向轮组成。主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区域,上层区域安装辅助模块和控制系统。其中辅助模块2集成了PH值控制模块5的碱性舱、酸性舱10,温度控制模块6的多通道空调系统11,湿度控制模块7的雾化器12以及电源系统13。控制系统4主要包括主控制箱14和本地显示器16组成,PAC系统在主控制箱14内运行。电源系统13内置变压器,为各个系统提供符合电压标准的电源接口。
[0021]2.所述系统净化模块,包括紫外线灯18、手动/自动控制单元。紫外线灯18用于对隔离舱内部彻底净化。操作员选择手动模式时,可在本地设置消毒时间。操作员选择自动模式时,可在控制系统界面输入消毒时间。手动/自动控制具有互锁功能。
[0022]3.如图2、图3所示,所述PH值控制模块5包括碱性舱、酸性舱10、PH值传感器19和注射机构20。碱性舱、酸性舱10位于可移动基座1顶部,通过管道与所有隔离舱相连。其中碱性舱储存NaOH溶液,酸性舱储存HCL溶液。PH值传感器19检测培养液PH值,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4根据设定参数控制注射机构20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包括可移动基座(1)、辅助模块(2)、隔离舱模块(3)和控制系统(4),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基座(1)是整个系统的载体,所述辅助模块(2) 和控制系统(4)安装在可移动基座(1)的顶部,所述隔离舱模块(3)包括多个隔离舱,安装在可移动基座(1)的底层;所述隔离舱包括系统净化模块(4)、PH值控制模块(5)、温度控制模块(6)、湿度控制模块(7)、视频装置(8)和状态指示器(9);所述辅助模块(2)集成PH值控制模块的碱性舱和酸性舱(10),温度控制模块的多通道空调系统(11),湿度控制模块的雾化器(12)以及电源系统(13);所述控制系统(4)位于可移动基座上,包括主控制箱(14)、PAC控制器(15)和本地显示器(16),主控制箱(14)通过RJ45与PAC控制器(1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基座(1)设有可固定万向轮,分为上下三层;上层放置辅助模块(2)和控制系统(4);下面两层放置可拓展的隔离舱模块(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舱内部集成了舱内净化模块、PH值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湿度控制模块、视频装置和状态指示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菌群分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净化模块包括就地控制板(17)和紫外线灯(18),可以本地或者远程配置紫外线灯的灭菌时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剧慧栋张硕贾建成高兴华栾景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泰裕昌酒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