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30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书转运装置,包括小车、支撑杆和承载板,所述小车包括车板、万向轮和扶手,所述车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杆,四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构成左架体,第四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构成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承载板,承载板可翻转的安装在左架体和右架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载板可以翻转并固定位置,在取空上层图书时可以将该层的承载板翻起并固定到限位板上,露出下层的图书,方便图书取出;同样在存放完下层图书时,可以放下上层承载板,形成新的上层承载图书的位置,可以继续存放图书,可以一次转运多层图书。可以一次转运多层图书。可以一次转运多层图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书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图书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图书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图书馆是一个供人借阅图书、阅读图书的地方,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图书馆是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人们可以在图书馆内直接阅读,也可以将图书借出在外阅读,目前图书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图书馆内的图书按内容分为不同的种类和科目,借阅后归还的图书需要归还至原有的位置,由于图书较为沉重,因此通常需要使用小车进行图书的搬运。
[0003]然而现有的图书转运小车结构多为固定结构,主体较为沉重,为了每次能多运输一些图书,图书转运小车一般为多层设计,但是多层的固定结构不方便图书的存取,每次放入和取出图书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图书转运装置为多层固定结构,不方便图书存取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图书转运装置,目的是方便图书存取。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图书转运装置,包括小车、支撑杆和承载板;
[0007]所述小车包括车板、万向轮和扶手,所述车板为长方形板体,车板的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车板的上表面左端连接有扶手;
[0008]所述车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方形杆体,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在车板上表面左部前端,第一支撑杆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第一支撑杆前后侧面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前端与第一支撑杆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第一支撑杆后表面后方,每个第一定位销上方的第一支撑杆右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方形板体,限位板的左侧面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右侧面,限位板上设置有贯穿限位板前后侧面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前端与限位板的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限位板后方,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车板上表面左部后端,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形状结构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构成左架体,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在车板上表面右部前端,第三支撑杆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第三支撑杆前后侧面的第三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的前端与第三支撑杆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第三支撑杆后表面后方,第三支撑杆上的第三定位销的数量与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定位销的数量一致,第三支撑杆上的第三定位销与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定位销左右倾斜相对,第三支撑杆上的第三定位销均高于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在车板上表面右部后端,第四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形状结构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第四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构成右架体;
[0009]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为长方形板体,承载板的前后侧面的左端均沿承载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腰形沉孔,两个所述第一腰形沉孔形状大小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承载板的前后侧面的左部均沿承载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腰形沉孔,两个所述第二腰形沉孔形状大小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所述承载板上表面左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向下贯穿第二腰形沉孔上侧内壁左端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深度与第二腰形沉孔的深度一致,位于承载板的前端的第一通槽的前端贯穿承载板的前侧面,位于承载板的后端的第一通槽的后端贯穿承载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一通槽到第一腰形沉孔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定位销与上方相邻的第二定位销之间的距离,承载板的前后侧面的右端均沿承载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腰形沉孔,两个所述第三腰形沉孔形状大小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所述承载板下表面右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向上贯穿第三腰形沉孔下侧内壁中部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深度与第三腰形沉孔的深度一致,位于承载板的前端的第二通槽的前端贯穿承载板的前侧面,位于承载板的后端的第二通槽的后端贯穿承载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二通槽到第一腰形沉孔左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定位销与相对应的第一定位销之间的距离;
[0010]所述多个承载板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承载板安装在左架体和右架体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分别伸进承载板前后表面左端的第一腰形沉孔内,与两个第一定位销相对应的第三定位销分别伸进承载板前后表面右端的第三腰形沉孔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靠近承载板左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为竖直的长方形板体,挡板前后两端分别与承载板的前后两端对齐,挡板下端连接在承载板的上表面左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左架体与扶手之间有间距,左架体与扶手之间的间距大于挡板的高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高度小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销之间的间距。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右端中部设置有把手。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多个第一定位销中最下方的第一定位销与车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腰形通孔的长度。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的承载板可以翻转并固定位置,在取空上层图书时可以将该层的承载板翻起并固定到限位板上,露出下层的图书,方便图书取出;同样在存放完下层图书时,可以放下上层承载板,形成新的承载图书的位置,可以继续存放图书,可以一次转运多层图书。
[0018]本技术的承载板倾斜设置,且承载板上设置有挡板,方便图书码放,不容散乱。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2]附图中标号为:1为小车,3为承载板,11为车板,12为万向轮,13为扶手,21为第一
支撑杆,22为第三支撑杆,31为第一腰形沉孔,32为第二腰形沉孔,33为第三腰形沉孔,34为挡板,35为把手,211为第一定位销,212为限位板,213为第二定位销,221为第三定位销,321为第一通槽,331为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图3所示,一种图书转运装置,包括小车1、支撑杆和承载板3;
[0025]所述小车1包括车板11、万向轮12和扶手13,所述车板11为长方形板体,车板1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2,车板11的上表面左端连接有扶手13;
[0026]所述车板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方形杆体,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21连接在车板11上表面左部前端,第一支撑杆21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第一支撑杆21前后侧面的第一定位销211,所述第一定位销211的前端与第一支撑杆21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第一支撑杆21后表面后方,每个第一定位销2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21右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板212,所述限位板212为方形板体,限位板212的左侧面连接第一支撑杆21的右侧面,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书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支撑杆和承载板(3);所述小车(1)包括车板(11)、万向轮(12)和扶手(13),所述车板(11)为长方形板体,车板(1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2),车板(11)的上表面左端连接有扶手(13);所述车板(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方形杆体,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21)连接在车板(11)上表面左部前端,第一支撑杆(21)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第一支撑杆(21)前后侧面的第一定位销(211),所述第一定位销(211)的前端与第一支撑杆(21)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第一支撑杆(21)后表面后方,每个第一定位销(2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21)右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板(212),所述限位板(212)为方形板体,限位板(212)的左侧面连接第一支撑杆(21)的右侧面,限位板(212)上设置有贯穿限位板(212)前后侧面的第二定位销(213),所述第二定位销(213)的前端与限位板(212)的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限位板(212)后方,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车板(11)上表面左部后端,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21)形状结构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21)构成左架体,所述第三支撑杆(22)连接在车板(11)上表面右部前端,第三支撑杆(22)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第三支撑杆(22)前后侧面的第三定位销(221),所述第三定位销(221)的前端与第三支撑杆(22)前表面平齐、后端位于第三支撑杆(22)后表面后方,第三支撑杆(22)上的第三定位销(221)的数量与第一支撑杆(21)上的第一定位销(211)的数量一致,第三支撑杆(22)上的第三定位销(221)与第一支撑杆(21)上的第一定位销(211)左右倾斜相对,第三支撑杆(22)上的第三定位销(221)均高于所对应的第一支撑杆(21)上的第一定位销(211),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在车板(11)上表面右部后端,第四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22)形状结构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第四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22)构成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和右架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为长方形板体,承载板(3)的前后侧面的左端均沿承载板(3)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腰形沉孔(31),两个所述第一腰形沉孔(31)形状大小均一致、且呈前后对称状态,承载板(3)的前后侧面的左部均沿承载板(3)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腰形沉孔(32),两个所述第二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阁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阳海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