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冷却用汽量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819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轮机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汽轮机冷却用汽量控制系统,包括汽缸;转子,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汽缸内,转子与汽缸之间形成有待冷却区域和蒸汽腔室;蒸汽输入管,蒸汽输入管与蒸汽腔室连通;冷却蒸汽管,冷却蒸汽管与待冷却区域中部连通;压差检测单元,压差检测单元设置于蒸汽输入管和冷却蒸汽管之间;调节阀,调节阀设置于冷却蒸汽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差检测单元实时测量向汽轮机输送的低温高压蒸汽与高温中压蒸汽的压力差值,并依据该压力差值控制冷却蒸汽管上的调节阀的开度,实现对冷却蒸汽管向汽轮机输送的冷却蒸汽汽量的控制,以减少冷却蒸汽的泄漏量,同时防止转子过冷却,有效提升汽轮机的性能。有效提升汽轮机的性能。有效提升汽轮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冷却用汽量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轮机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冷却用汽量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轮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来自锅炉的高温中压蒸汽温度很高,可达到500℃

600℃,汽轮机转子长期处于如此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蠕变、持久及屈服强度下降,且随着温度升高下降幅度急剧增大,使得转子寿命大幅降低,对汽轮机的长期安全运行不利。
[0003]如图2所示,目前常用的汽轮机转子2冷却方法是:将冷却蒸汽管6与汽缸1连通,通过向待冷却区域3中部输送压力值为P2的低温高压蒸汽,由于待冷却区域3两端的蒸汽压力分别为P3和P4,P2﹥P3﹥P4,输送至待冷却区域3中部的低温高压蒸汽向待冷却区域3的两端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完成转子2的冷却。
[0004]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发现,上述冷却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5]1、向汽轮机的待冷却区域3输送的高压低温蒸汽汽量过多,容易导致转子2过冷却以及冷却蒸汽的泄漏浪费,进而导致汽轮机出力明显降低。
[0006]2、向汽轮机的待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冷却用汽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缸(1);转子(2),所述转子(2)可转动地设置于汽缸(1)内,所述转子(2)与汽缸(1)之间形成有待冷却区域(3)和蒸汽腔室(4);蒸汽输入管(5),所述蒸汽输入管(5)与蒸汽腔室(4)连通,用于向所述蒸汽腔室(4)输送高温中压蒸汽;冷却蒸汽管(6),所述冷却蒸汽管(6)与待冷却区域(3)中部连通,用于向所述待冷却区域(3)输送低温高压蒸汽;压差检测单元(7),用于检测输送至待冷却区域(3)的低温高压蒸汽与输送至蒸汽腔室(4)的高温中压蒸汽的压力差值

P;调节阀(8),所述调节阀(8)设置于冷却蒸汽管(6)上,用于调节冷却蒸汽管(6)输送至待冷却区域(3)的低温高压蒸汽的压力值P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冷却用汽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检测单元(7)包括第一压力测量装置(71)、第二压力测量装置(72)和控制器(73),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71)设置于冷却蒸汽管(6)与汽缸(1)相连的一端,用于实时测量冷却蒸汽管(6)向待冷却区域(3)输送的低温高压蒸汽的压力值P2;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72)设置于蒸汽输入管(5)与汽缸(1)相连的一端,用于实时测量蒸汽输入管(5)向蒸汽腔室(4)输送的高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益波林子键余炎牛久芳马飞周英李杨叶兴柱黄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