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08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由金属橡胶材料制成,融合器本体呈椭圆形,融合器本体设有多种倾角和长度型号,融合器本体包括前侧和后侧,前侧的高度高于后侧的高度,融合器本体开设有推进槽和植骨腔,植骨腔内固定粘接有加强网格,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均呈锯齿状融合器本体的前后侧壁连通开设有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侧路椎间融合器无法同时满足与骨皮质的弹性模量相近、较大的终板接触面、能够早期骨长入、制作周期短和适合临床推广等要求的问题,适用于脊柱结构重建。脊柱结构重建。脊柱结构重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承重结构,其结构复杂,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运动、保护脊髓和内脏的功能,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脊柱发生较为严重的骨折、脊柱退变性疾病、感染以及脊柱肿瘤等病损导致脊柱不稳时,常需进行脊柱结构重建手术,目前脊柱结构重建以椎间融合为主,利用手术将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0003]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在国内迅速推广开。侧路腰椎椎间融合通过在椎间隙内植入宽大椎间融合器,恢复椎间隙高度,使纤维环及黄韧带紧张从而使部分突出髓核还纳,既拓宽椎间孔,又增加椎管容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相比,侧路椎间融合不必进入椎管,减少神经的骚扰和硬膜外瘢痕组织的形成,同时不破坏后方的肌肉,保留完整后柱,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
[0004]现有的融合器包括钛合金融合器、聚醚醚酮融合器和3D打印融合器。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稳定性高,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序列效果好,但钛合金金属弹性系数过大远超过皮质骨弹性系数,产生应力遮挡,易造成融合器下沉(融合器下沉是指脊柱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陷入终板或椎体松质骨,造成椎间高度丢失的现象);聚醚醚酮融合器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抗疲劳、耐化学腐蚀、耐蠕变、抗辐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能,其弹性系数接近皮质骨,但由于聚醚醚酮材料本身生物惰性的,不具备成骨活性,表面光滑骨小梁无法长入,因此所有聚醚醚酮融合器的中间设计有很大的空隙,用于填充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只有在融合器稳定后,间隙中填充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才能形成骨桥,这个过程需要1~2年,等待的时间长,巨大空隙的存在减少了终板接触面积,并且轴向载荷分布变得不均匀,常导致融合器切割终板下沉,椎间融合器常被困在椎间形成假关节,而没有真正的骨融合,且其降解后会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及骨溶解,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D打印融合器能够在打印过程中控制产品的微孔结构,能够快速制造出适用于不同疾病的内植物,将微孔结构降低存在于金属内植物固体部分,可降低金属内植物的弹性模量,使之尽量接近人体骨质的弹性模量,减少了因弹性模量不匹配所导致的应力遮挡,并促进金属植入物与骨质融合,提高手术后的临床疗效,但3D打印成本比较高、打印耗时比较长,术中假体不能随意更换,使用灵活性有一定限制,而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规范,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假体强度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侧路椎间融合器无法同时满足与骨皮质的弹性模量相近、较大的终板接触面、能够早期骨长入、制作周期短和适合临床推广等要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由金属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前侧和后侧,所述前侧的高度高于所述后侧的高度,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推进槽,所述融合器本体呈椭圆形,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中部开设有植骨腔。
[0008]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金属橡胶是一种均质的弹性多孔物质,其利用相应的工艺手段将一定质量的、拉伸开的、螺旋状态的金属丝有序地排放在冲压(或碾压)模具中,用冷冲压方法而成型,既保有金属良好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又呈现出类似橡胶材料的弹性和阻尼性能,是一种新型均质的弹性多孔材料,因此由金属橡胶制成的椎间融合器兼顾了对于融合器弹性系数和提供较大面积的终板接触面的要求,而且金属橡胶自身在X线下能成像,融合器本体在后侧开设推进槽,使其与插入器的推杆相配合,便于将融合器本体插入椎间,植骨腔内填充自体移植骨或移植骨代替物。
[0009]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橡胶制成的椎间融合器,采用冷冲压方法成型,制作的周期短,效率高,带来的经济性好,而且调整方便,同时其既有良好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又有足够的弹性和阻尼性能,能够满足椎间融合器弹性模量和较大面积的终板接触面的要求,在植骨腔内填充自体移植骨或移植骨代替物实现早起骨的植入,实用性强,易于实现临床的推广。
[0010]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表面均呈锯齿状。
[0011]通过上述设置,增大与融合器与椎间的摩擦系数,避免融合器的滑移。
[0012]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还连接有加强网格,所述加强网格设于所述植骨腔的内侧。
[0013]通过上述设置,在植骨腔内连接加强网格,提高植骨腔内填充自体移植骨或移植骨代替物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性能。
[0014]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侧孔。
[0015]通过上述设置,提高融合器本体的弹性。
[0016]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设有多种倾角型号,所述融合器本体设有多种长度型号。
[0017]通过上述设置,根据不同的人群需要和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融合器本体型号,扩大适用范围。
[0018]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为50mm,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宽度为22mm,所述前侧的高度为12mm,所述后侧的高度为6mm。
[0019]通过上述设置,前侧的高度高于后侧的高度,使得前后两侧形成一定的夹角,便于完成手术的矫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俯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3]附图中的对应标记的名称为:
[0024]融合器本体1、前侧2、后侧3、推进槽4、植骨腔5、加强网格6、侧孔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融合器本体1由金属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1呈椭圆形,融合器本体1设有多种倾角和长度型号,融合器本体1的长度为50mm,融合器本体1的宽度为22mm,融合器本体1包括前侧2和后侧3,前侧2的高度为12mm,后侧3的高度为6mm,融合器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推进槽4,融合器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植骨腔5,植骨腔5内固定粘接有加强网格6,融合器本体1的上下表面均呈锯齿状,融合器本体1的前后侧壁连通开设有侧孔7。
[002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8]使用本椎间融合器前,先根据患者的脊柱情况选择融合器本体1的倾角和长度型号,选择确定融合器本体1之后在植骨腔5内填充自体移植骨或移植骨代替物,并将其填充紧固,接着才利用插入器插入推进槽4完成对融合器本体1的植入;其中,植骨腔5内的加强网格6有益于提高填充自体移植骨或移植骨代替物的紧固强度,前侧2和后侧3的高度不一致有益于重建腰椎的凸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由金属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前侧(2)和后侧(3),所述前侧(2)的高度高于所述后侧(3)的高度,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推进槽(4),所述融合器本体(1)呈椭圆形,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植骨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上下表面均呈锯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橡胶侧路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还连接有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益新徐杰任志英林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