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近场直写3D打印技术制备微型仿生椎间盘支架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
,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近场直写3D打印制备微型仿生椎间盘支架的方法,用于大鼠等小型动物椎间盘支架的仿生。
技术介绍
[0002]椎间盘退变是一种致残率高的常见腰部疾病,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的不正确坐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这一病症。
[0003]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从理论上讲,椎间盘置换是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最理想的方法,随着椎间盘置换技术的发展及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全组织工程椎间盘(Tissue
‑
engineered Intervertebral Disc, TE
‑
IVD)的构建更符合治疗需要。
[0004]作为人体最大的承重器官,椎间盘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力学环境,其中椎间盘内外不同区域力学特性梯度变化的宏观结构,和椎间盘中纤维环相邻层之间相交层叠的微观结构是椎间盘非常重要的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利用近场直写3D打印制备微型仿生椎间盘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模及仿生优化:以大鼠尾椎纤维环的尺寸作为参考,利用三维软件对椎间盘支架进行数字化建模,得到椎间盘支架3D模型,再将3D模型导入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支架的结构以及在受到压力时的形变量进行有限元分析,设定材料、约束对象和椎间盘支架3D模型的边界载荷,将椎间盘支架3D模型中的纤维环切割成数片层叠支架,模拟大鼠在直立、转体及前屈动作,检测纤维环各层叠支架所承受的纵向压力、横向压力参数,根据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椎间盘支架3D模型进行优化及改进,确定适宜的纤维环层叠支架的数量、孔径和纤维直径;步骤二、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纤维环层叠支架:将质量比为3:4.5
‑
5的聚己内酯PLC与冰醋酸混合均匀,超声2
‑
3小时,至聚己内酯PLC充分溶解,得到打印墨水;将打印墨水加入近场直写3D打印设备,根据步骤一优化后的纤维环层叠支架的模型设定打印参数,打印出数层孔径为50
‑
500μm,纤维直径为20
‑
50μm规格的网状层叠相交结构的纤维环层叠支架;步骤三、制备纤维环层叠支架将步骤二所打印的数层不同孔径的纤维环层叠支架按照孔径由小到大自内向外的顺序排布好,将纤维环层叠支架加热至温度为50
‑
60℃,以斜45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李斌,王会,张继,吉腾桤,丁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