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03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包括供电单元、联网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门锁适配单元,其中:供电单元连接联网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为联网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供电;联网单元连接电机驱动单元,接收终端信号并发送到电机驱动单元;门锁适配单元连接电子锁、供电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根据电机驱动单元的信号控制电子锁以及为供电单元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现有传统的电子锁进行联网升级,且可以适配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电子锁,无需更换整体电子锁就可以实现联网,从而实现手机等开门,改造成本相对更低。更低。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联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酒店锁从最初的机械锁发展到电子锁,目前市场上有以IC卡、TM卡、Temic卡、Mifare卡、磁卡为开启方式的电子锁。无论哪种类型的电子锁,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电子读卡或者感应识别,然后驱动电机开锁。酒店的电子锁,只需给客人授权房卡即可开门,给酒店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0003]然而,房卡容易遗忘或丢失,经常会给客人带来不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体验升级,传统刷卡开门已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客人希望能够有更加便捷的开门方式,譬如:密码开门、手机开门、刷脸开门等。
[0004]以上新型、便捷开门方式,通常都需要门锁支持联网。市场上,新推出的智能锁,都自带联网功能。而传统的电子锁,只有电子感应电路以及电机驱动电路,缺少联网单元,因此不支持新的开门方式。但是,市场上传统的电子锁存量非常大,由于成本以及开孔限制,很多酒店不可能为了使用新的开门方式,而更换全新智能联网门锁。因此这部分数量巨大的传统的电子锁,都存在着联网的升级需求。同时,传统的电子锁虽然技术成熟、市场保有量大,但是品牌及型号众多,不同品牌的电子锁,甚至相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子锁的内部控制电路或者接线端子均不相同。因此传统的电子锁的联网升级需求大,并且缺乏统一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通过加装本装置,传统的电子锁就可以实现联网。
[0006]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单元、联网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门锁适配单元,其中:
[0007]供电单元连接联网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为联网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供电;
[0008]联网单元连接电机驱动单元,接收终端信号并发送到电机驱动单元;
[0009]门锁适配单元连接电子锁、供电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根据电机驱动单元的信号控制电子锁以及为供电单元提供电源;
[0010]所述门锁适配单元包括端子J1,端子J1为8口排插针CON8,端子J1的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分别与端子J1的引脚8、引脚7、引脚6、引脚5连接,端子J1的引脚1至引脚8均与电子锁连接,其中,引脚1和引脚8均连接电子锁的电源电压VC_5V,引脚2和引脚6均连接电子锁的接地电压GND,引脚3和引脚6均向电子锁输出电机正转信号M+,引脚4和引脚5均向电子锁输出电机反转信号M

,端子J1的引脚1、引脚2还均与供电单元连接,端子J1的引脚3、引脚4还均与电机驱动单元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芯片V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9、极性电容E1、极性电容E2、电阻R5和电阻R6,电压转换芯片VR1采用的型号为XC62606

3.3V,其中:
[0012]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连接端子J1的引脚1,输入电源电压VC_5V,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2连接端子J1的引脚2,输入接地电压GND,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输出电压VCC;
[0013]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通过电容C1连接接地电压GND,且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通过极性电容E1连接接地电压GND,极性电容E1的负极连接接地电压GND,且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依次通过电阻R5以及并联的电阻R6和电容C9连接接地电压GND,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通过电容C2连接接地电压GND,且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通过极性电容E2连接接地电压GND,极性电容E2的负极连接接地电压GND。
[0014]优选地,所述联网单元包括射频芯片RF1、电阻R1、电感L1、电容C6、电容C7和天线A1,射频芯片RF1采用的型号为NRF5280,其中:
[0015]射频芯片RF1的引脚5连接到供电单元中电阻R5和电阻R6的公共端,射频芯片RF1的引脚7连接到供电单元中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射频芯片RF1的引脚9和引脚10连接到电机驱动单元,射频芯片RF1的引脚18通过电阻R1连接接地电压GND,射频芯片RF1的引脚19通过电容C6连接接地电压GND,射频芯片RF1的引脚19连接电感L1一端,电感L1另一端通过电容C7连接接地电压GND,电感L1另一端连接天线A1的引脚1,射频芯片RF1的引脚21连接接地电压GND。
[0016]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RZ1、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驱动芯片RZ1采用的型号为RZ2018,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为PNP型三极管,其中:
[0017]三极管Q4的引脚1通过电阻R33连接到联网单元中射频芯片RF1的引脚9,三极管Q4的引脚3连接接地电压GND,三极管Q4的引脚2通过电阻R34连接三极管Q5的引脚1,三极管Q5的引脚1通过电阻R35连接到三极管Q5的引脚3,三极管Q5的引脚3连接到供电单元中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三极管Q5的引脚2连接到驱动芯片RZ1的引脚2;
[0018]三极管Q2的引脚1通过电阻R30连接到联网单元中射频芯片RF1的引脚10,三极管Q2的引脚3连接接地电压GND,三极管Q2的引脚2通过电阻R31连接三极管Q3的引脚1,三极管Q3的引脚1通过电阻R32连接到三极管Q3的引脚3,三极管Q3的引脚3连接到供电单元中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三极管Q3的引脚2连接到驱动芯片RZ1的引脚1;
[0019]驱动芯片RZ1的引脚1通过电阻R36连接接地电压GND,驱动芯片RZ1的引脚2通过电阻R37连接接地电压GND,驱动芯片RZ1的引脚3连接接地电压GND,驱动芯片RZ1的引脚4通过电容C4连接接地电压GND,驱动芯片RZ1的引脚4连接到供电单元中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驱动芯片RZ1的引脚5和引脚6短接后输出电机反转信号M

,驱动芯片RZ1的引脚7和引脚8短接后输出电机正转信号M+,驱动芯片RZ1的引脚5和引脚8分别连接门锁适配单元中端子J1的引脚4和引脚3。
[002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可以对现有传统的电子锁进行联网升级,无需更换整体电子锁就可以实现联网,从而实现手机等开门,改造成本相对更低;
[0022]2、本技术针对电子锁的特殊结构直接复用电子锁电池作为电源输入,体积更小;采用低功耗蓝牙方案,功耗更低,手机联网更加方便;
[0023]3、本技术针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电子锁,特别设计了“门锁适配单元”,在保持整体核心电路标准化的前提下,能够灵活适配各种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单元、联网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门锁适配单元,其中:供电单元连接联网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为联网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供电;联网单元连接电机驱动单元,接收终端信号并发送到电机驱动单元;门锁适配单元连接电子锁、供电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根据电机驱动单元的信号控制电子锁以及为供电单元提供电源;所述门锁适配单元包括端子J1,端子J1为8口排插针CON8,端子J1的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分别与端子J1的引脚8、引脚7、引脚6、引脚5连接,端子J1的引脚1至引脚8均与电子锁连接,其中,引脚1和引脚8均连接电子锁的电源电压VC_5V,引脚2和引脚6均连接电子锁的接地电压GND,引脚3和引脚6均向电子锁输出电机正转信号M+,引脚4和引脚5均向电子锁输出电机反转信号M

,端子J1的引脚1、引脚2还均与供电单元连接,端子J1的引脚3、引脚4还均与电机驱动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芯片V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9、极性电容E1、极性电容E2、电阻R5和电阻R6,电压转换芯片VR1采用的型号为XC62606

3.3V,其中: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连接端子J1的引脚1,输入电源电压VC_5V,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2连接端子J1的引脚2,输入接地电压GND,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输出电压VCC;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通过电容C1连接接地电压GND,且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通过极性电容E1连接接地电压GND,极性电容E1的负极连接接地电压GND,且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1依次通过电阻R5以及并联的电阻R6和电容C9连接接地电压GND,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通过电容C2连接接地电压GND,且电压转换芯片VR1的引脚3通过极性电容E2连接接地电压GND,极性电容E2的负极连接接地电压GN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通用联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网单元包括射频芯片RF1、电阻R1、电感L1、电容C6、电容C7和天线A1,射频芯片RF1采用的型号为NRF5280,其中:射频芯片RF1的引脚5连接到供电单元中电阻R5和电阻R6的公共端,射频芯片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懂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客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