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799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包括水龙带卷收装置,水龙带卷收装置包括圆筒状壳体;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豁口,豁口沿壳体侧面的宽度方向设置,豁口两侧壳体的侧面上相对称分别设有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第一轧辊机构与第二轧辊机构相互配合将水龙带当中的水排出;先将水龙带对折,然后将水龙带折痕处置于壳体内,将折叠的水龙带置于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之间,卷收水龙带时,水龙带顺着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从豁口卷入壳体内,第一轧辊机构与第二轧辊机构相互配合将水龙带当中的水排出,防止水龙带发生霉烂,延长水龙带的使用寿命。延长水龙带的使用寿命。延长水龙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龙带卷收
,具体是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依靠人工进行水龙带回收后,水龙带中往往仍然会残余有较多的空气与水分。若水龙带中残余有较多的水或者空气,将会增加装置的整体质量,加大消防人员操作的体能消耗;若不及时晾晒,残余的水分也会使水龙带发生霉烂,缩减水龙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人工对水龙带进行卷收后,水龙带中往往残余较多的空气和水分,会使水龙带发生霉烂,缩短水龙带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包括水龙带卷收装置,水龙带卷收装置包括圆筒状壳体;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豁口,豁口沿壳体侧面的宽度方向设置,豁口两侧壳体的侧面上相对称分别设有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第一轧辊机构与第二轧辊机构相互配合将水龙带当中的水排出。
[0006]进一步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龙带卷收装置,所述水龙带卷收装置包括圆筒状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豁口(20),所述豁口(20)沿壳体(1)侧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豁口(20)两侧壳体(1)的侧面上相对称分别设有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所述第一轧辊机构与第二轧辊机构相互配合将水龙带当中的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机构包括第一轧辊架、第一斜板(2)、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所述第一轧辊架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斜板(2)通过第一销轴(5)与第一轧辊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3)设置于第一斜板(2)靠近豁口(20)的一侧,所述第一辊筒(3)与第一斜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筒(4)设置于第一轧辊架靠近豁口(20)的一侧,所述第二辊筒(4)与第一轧辊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机构包括第二轧辊架、第二斜板(9)、第三辊筒(10)和第四辊筒(11),所述第二轧辊架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斜板(9)通过第二销轴(12)与第二轧辊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辊筒(10)设置于第二斜板(9)靠近豁口(20)的一侧,所述第三辊筒(10)与第二斜板(9)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辊筒(11)设置于第二轧辊架靠近豁口(20)的一侧,所述第四辊筒(11)与第二轧辊架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龙带卷收的轧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16),两个第一支撑板(16)相对称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1)侧面的两侧,所述第二辊筒(4)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6)之间,且第二辊筒(4)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6)靠近豁口(20)的一端,所述第二辊筒(4)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6)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16)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17),且第一连接板(17)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6)远离壳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7)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7)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6)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斜板(2)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6)之间,且第一斜板(2)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7)与壳体(1)之间,所述第一斜板(2)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5)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架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18),两个第二支撑板(18)相对称分别固定连接于壳体(1)侧面的两侧,所述第四辊筒(11)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8)之间,且第四辊筒(11)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8)靠近豁口(20)的一端,所述第四辊筒(11)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18)转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18)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19),且第二连接板(19)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8)远离壳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19)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9)与两个第二支撑板(18)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斜板(9)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8)之间,且第二斜板(9)设置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浩杰赵光钱晓庆王静李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