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明华专利>正文

一种抑菌形枕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85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菌形枕套,包括枕套本体,所述枕套本体的前侧设有耐脏层,且所述枕套本体和耐脏层之间设有安装机构,所述枕套本体表面层由经纱和纬纱按规律浮沉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内腔均含有纳米银抗菌锦纶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固定布、魔术贴刺状面、绑带和魔术贴毛状面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枕套本体和枕芯之间进行束缚,同时若干个防滑凸块的设置会增强枕芯与枕套本体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枕芯脱离枕套本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耐脏层、高弹丝面料层、纳米层和炭纤维底布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防止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影响人们的睡眠健康质量。响人们的睡眠健康质量。响人们的睡眠健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菌形枕套


[0001]本技术涉及枕套的
,尤其涉及一种抑菌形枕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伴随人们渡过三分之一时间的枕头不再局限于透气、舒服等原有的基本特性,根据人们对高品质睡眠的需求,人们还希望其具有保健、安全等特殊功能,如抑菌、防螨、远红外、防辐射、吸噪音、清空气、防打鼾、诱导深度睡眠、防油防水等。
[0003]由于传统的抑菌形枕套,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人们长期垫的睡枕由于汗水和发油的浸渍,而滋生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人们的睡眠健康质量,同时传统的枕套不可以对枕芯进行束缚,从而导致枕套的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抑菌形枕套。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抑菌形枕套,包括枕套本体,所述枕套本体的前侧设有耐脏层,且所述枕套本体和耐脏层之间设有安装机构,所述枕套本体表面层由经纱和纬纱按规律浮沉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内腔均含有纳米银抗菌锦纶纤维,所述表面层里层上附着有抗静电剂,且所述表面层的里层设有高弹丝面料层,所述高弹丝面料层的里层设有纳米层,且所述纳米层的里层设有炭纤维底布,所述枕套本体的内腔设有枕芯,所述枕套本体的前侧靠近右侧处设有固定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枕套本体的上下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花边,所述耐脏层的前侧设有图案。
[0008]进一步的,所述耐脏层的后侧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扣,若干个所述卡扣的外侧均套设有套扣,且所述套扣和卡扣之间相互匹配,若干个所述套扣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枕套本体的前侧靠近四角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枕芯的前后两侧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凸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耐脏层采用妮子绒材料所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两个固定布,两个所述固定布分别固定连接在枕套本体前侧靠近右侧处,且两个所述固定布为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固定布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绑带。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刺状面,且所述枕套本体后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魔术贴毛状面,且两个所述魔术贴毛状面为上下设置。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固定布、魔术贴刺状面、绑带和魔术贴毛状面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枕套本体和枕芯之间进行束缚,同时若干个防滑凸块
的设置会增强枕芯与枕套本体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枕芯脱离枕套本体的内腔;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耐脏层、高弹丝面料层、纳米层和炭纤维底布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防止细菌的滋生,从而避免影响人们的睡眠健康质量。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实施例的枕套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施例的后侧图;
[0020]图4为本实施例的枕芯展开图。
[0021]图中:1、枕套本体;2、耐脏层;3、花边;4、固定布;5、魔术贴刺状面;6、防滑凸块;7、枕芯;8、绑带;9、套扣;10、卡扣;11、高弹丝面料层;12、纳米层;13、炭纤维底布;14、魔术贴毛状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抑菌形枕套,包括枕套本体1,枕套本体1的前侧设有耐脏层2,耐脏层2采用妮子绒材料所制成,且枕套本体1和耐脏层2之间设有安装机构,枕套本体1的上下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花边3,耐脏层2的前侧设有图案,枕套本体1表面层由经纱和纬纱按规律浮沉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内腔均含有纳米银抗菌锦纶纤维,表面层里层上附着有抗静电剂,且表面层的里层设有高弹丝面料层11,高弹丝面料层11的里层设有纳米层12,且纳米层12的里层设有炭纤维底布13,枕套本体1的内腔设有枕芯7,枕芯7的前后两侧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凸块6,便于增强枕芯7和枕套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枕套本体1的前侧靠近右侧处设有固定机构;
[0026]耐脏层2的后侧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扣10,若干个卡扣10的外侧均套设有套扣9,且套扣9和卡扣10之间相互匹配,若干个套扣9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枕套本体1的
前侧靠近四角处,便于对耐脏层2进行拆卸与安装;
[0027]安装机构包两个固定布4,两个固定布4分别固定连接在枕套本体1前侧靠近右侧处,且两个固定布4为上下设置,两个固定布4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绑带8,两个绑带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刺状面5,且枕套本体1后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魔术贴毛状面14,且两个魔术贴毛状面14为上下设置,便于对魔术贴刺状面5和魔术贴毛状面14进行粘贴,从而对枕芯7进行束缚,使其不会脱离枕套本体1的内腔。
[0028]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先对枕芯7进行安装,把枕芯7塞进入枕套本体1的内腔中,然后拉动两个绑带8,使两个魔术贴刺状面5与相邻的魔术贴毛状面14粘贴起来处,从而便于对枕芯7进行固定,避免枕芯7从枕套本体1内腔中脱落,同时若干个防滑凸块6的设置可以增强枕芯7与枕套本体1内腔的摩擦,同时耐脏层2可以方便人们的使用,还可以对其拆卸和安装,通过把卡扣10卡进入套扣9的内腔中即可完成对耐脏层2的安装,反正则可对耐脏层2进行拆卸,而枕套本体1表面层的经纱和纬纱内均含有纳米银抗菌锦纶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同时抗静电剂避免了在冬天使用时的大量静电,让使用者感到舒适。
[002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形枕套,包括枕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本体(1)的前侧设有耐脏层(2),且所述枕套本体(1)和耐脏层(2)之间设有安装机构,所述枕套本体(1)表面层由经纱和纬纱按规律浮沉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内腔均含有纳米银抗菌锦纶纤维,所述表面层里层上附着有抗静电剂,且所述表面层的里层设有高弹丝面料层(11),所述高弹丝面料层(11)的里层设有纳米层(12),且所述纳米层(12)的里层设有炭纤维底布(13),所述枕套本体(1)的内腔设有枕芯(7),所述枕套本体(1)的前侧靠近右侧处设有固定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形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本体(1)的上下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花边(3),所述耐脏层(2)的前侧设有图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形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脏层(2)的后侧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扣(10),若干个所述卡扣(10)的外侧均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郝明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