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42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体,在罐体上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端盖;在罐体上设有悬液进口,并在罐体的上部设有悬液出口,其下部设有排固口。在所述罐体中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进液端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其出液端与悬液出口相通;在所述过滤装置上部具有悬浮物收集室,该悬浮物收集室分别与过滤装置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通,并在悬浮物收集室与出液端之间设有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加过滤功能和清洗排放功能,具有过滤分离性能力更强,能有效过滤含有多种不同密度混合杂质的介质,同时具有自排杂质的功能。具有自排杂质的功能。具有自排杂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悬液分离器
,具体涉及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悬液分离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但其主要分离作用都是利用生产介质和被分离物质的密度差(即重力场中的重度差)来实现的,因而也可叫做重力式分离器。重力式分离器根据功能可分为两相分离(气液分离)和三相分离(油气水分离)两种。按形状又可分为立式分离器、卧式分离器及球形分离器。
[0003]现有常规悬液分离器(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包括分离器罐体1#,在罐体上端设有端盖5#,并在罐体的侧壁上设置进口2#,在端盖上设有竖向的出口3#,罐体下端设有排固口4#,该分离器只能分离出密度比介质大的颗粒物或者液体,无法分离密度比介质小的物体,因此当介质中存在低密度悬浮物时常规悬液分离器分离功能就失效了且含固量大时经常分离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具有过滤功能、洗排放功能,过滤分离性能力更强,能有效过滤含有多种不同密度混合杂质的介质,同时具有自排杂质的功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体,在罐体上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端盖;在罐体上设有悬液进口,并在罐体的上部设有悬液出口,其下部设有排固口;
[0007]在所述罐体中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进液端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其出液端与悬液出口相通;在所述过滤装置上部具有悬浮物收集室,该悬浮物收集室分别与过滤装置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通,并在悬浮物收集室与出液端之间设有过滤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为竖向设置的锥桶结构,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排固口设于罐体的下端,所述悬液进口设于罐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端盖设于罐体的上端,所述过滤装置及悬液出口设于该端盖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中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进液通道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液通道,并所述过滤装置设于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之间;其中,所述进液通道一端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液端相通;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与过滤装置的出液端相通,另一端与悬液出口相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沿竖向设于端盖中的容置槽,在该容置槽中设有由所述过滤层制成的呈筒状结构的滤芯,所述滤芯的内侧形成进液端并与进液通道相通,其外侧形成出液端并与出液通道相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的断面呈圆形,对应的,所述滤芯的横向断面呈圆环形,并其侧壁的竖向断面呈C形,所述滤芯的侧壁与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形成出液腔;所述
出液通道与出液腔的中部连通,使出液腔分割成上方的悬浮物过滤腔和下方的悬液过滤腔,并滤芯的内侧对应于悬浮物过滤腔形成所述悬浮物收集室。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端设有堵头,所述堵头的下端面与滤芯的上端面贴合。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在悬液出口前端增加过滤装置,能够有效过滤悬液分离器未能分离的低密度悬浮物和过滤含固量大时经常分离不干净和彻底遗留的固体颗粒,提高分离精度,同时通过在过滤装置中设置低密度悬浮物收集室,当悬液分离器停止工作后,悬浮物收集室内的低密度悬浮物可随下方排固口排除。该悬液分离器相对于现有结构增加过滤功能,同时过滤装置又增加清洗排放功能,具有过滤分离性能力更强,能有效过滤含有多种不同密度混合杂质的介质,同时具有自排杂质的功能。
[0015]2、通过采用上端大下端小的锥桶结构的罐体,进一步的提高悬液中的固体颗粒向下聚集效果,同时上端直径较大,便于悬浮物上浮分离,进一步的提高了分离效果。通过将过滤装置设置在能够与罐体可拆卸连接的端盖上,便于拆卸清洗、更换和维护。
[0016]3、通过采用圆筒形的滤芯,并滤芯与容置槽之间形成出液腔,出液通道与出液腔的中部连通,使悬液进入滤芯内侧后,悬液经过滤芯的过滤然后经出液腔、出液通道和悬液出口排出,而对应于出液通道的上方,滤芯内侧形成悬浮物收集室,悬液在过滤时,其中的悬浮物上浮进入该悬浮物收集室,并且悬浮物收集室中的悬浮物中残留的悬液或介质可通过滤芯进入出液腔,在分离器停止工作时,该悬浮物收集室中的悬浮物下沉通过排固口排出,悬浮物收集室为滤芯形成,并能够对悬浮物进行过滤,结构简单,成本低,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果和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技术的悬液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罐体,2悬液进口,3悬液出口,4排固口,5端盖,501进液通道,502出液通道,503容置槽,504滤芯,505出液腔,5051悬浮物过滤腔,5052悬液过滤腔,506悬浮物收集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体1,在罐体1上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端盖5;在罐体1上设有悬液进口2,并在罐体1的上部设有悬液出口3,其下部设有排固口4。所述罐体1为竖向设置的锥桶结构,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排固口4设于罐体1的下端,所述悬液进口2设于罐体1的侧壁上部;所述端盖5设于罐体1的上端,所述过滤装置及悬液出口3设于该端盖5上。
[0023]在所述罐体1中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进液端与罐体1的内腔相通,其出液端与悬液出口3相通;在所述过滤装置上部具有悬浮物收集室506,该悬浮物收集室506分别与过滤装置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通,并在悬浮物收集室506与出液端之间设有过滤层。其
中,所述端盖5中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进液通道501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液通道502,并所述过滤装置设于进液通道501与出液通道502之间;其中,所述进液通道501一端与罐体1的内腔相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液端相通;所述出液通道502的一端与过滤装置的出液端相通,另一端与悬液出口3相通。
[0024]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沿竖向设于端盖5中的容置槽503,在该容置槽503中设有由所述过滤层制成的呈筒状结构的滤芯504,所述滤芯504的内侧形成进液端并与进液通道501相通,其外侧形成出液端并与出液通道502相通。所述容置槽503的断面呈圆形,对应的,所述滤芯504的横向断面呈圆环形,并其侧壁的竖向断面呈C形,所述滤芯504的侧壁与容置槽50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形成出液腔505;所述出液通道502与出液腔505的中部连通,使出液腔505分割成上方的悬浮物过滤腔5051和下方的悬液过滤腔5052,并滤芯504的内侧对应于悬浮物过滤腔5051形成所述悬浮物收集室506。在所述容置槽503的开口端设有堵头,所述堵头的下端面与滤芯504的上端面贴合。
[0025]使用时,待分离的悬液有悬液进口2进入罐体1中,其中密度比较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罐体,在罐体上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端盖;在罐体上设有悬液进口,并在罐体的上部设有悬液出口,其下部设有排固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中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进液端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其出液端与悬液出口相通;在所述过滤装置上部具有悬浮物收集室,该悬浮物收集室分别与过滤装置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通,并在悬浮物收集室与出液端之间设有过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竖向设置的锥桶结构,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所述排固口设于罐体的下端,所述悬液进口设于罐体的侧壁上部;所述端盖设于罐体的上端,所述过滤装置及悬液出口设于该端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悬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中设有沿竖向延伸的进液通道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出液通道,并所述过滤装置设于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之间;其中,所述进液通道一端与罐体的内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绍华赵建琳秦高明李文伟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